-
1 # 眼鏡哥手工
-
2 # 卷爸酷玩手工
說實話在看這個題目之前扎染這個詞我聽都沒聽過,更別說見過了。為此查了很多資料,才對扎染有了初步認識。
扎染,看名字就能猜出個大概,那就是把部分佈紮起來染色,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感覺隨便一動手,把布紮起來放染缸裡就是了,抱歉那不是。扎染只脫漿,染色就要重複20多道工序,更別說還要對摺,紮結,浸染後的漂洗,晾乾,拆結,整合熨燙。這沒有功底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最有趣的是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塊扎染布,就算所有的工序一模一樣,每塊扎染布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機械印染很難達到的。
扎染與普通染布不同的是,普通染布要的是勻稱與面面俱到,有一點不到位就有可能成為廢品,而扎染要的就是這個不勻稱。
扎染多以藍白二色為主調,給人以“青花瓷”的淡雅之感,彷彿一幅幅清白畫卷,也體現出扎染人淡泊,寬容,至善的人生理想追求。
扎染已經有1500年曆史了,千年傳承它用獨有的興衰榮辱史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北宋朝廷的明令禁止,從唐代的鼎盛一下沒入塵埃。大部分傳承人放棄,但依舊有一部分傳承者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負重前行,讓這項工藝流傳到現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上看到的再多,也僅僅只是皮毛,如果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親手做一次扎染,那該是多幸運。
-
3 # 京城曼娘
扎染,古代稱為染擷。《韻會》指出,"擷,系也,謂系緒染成文也”, 《一切經音》也指出,“以絲縛增染之,解絲成文曰‘擷’”。歸根結 底,扎染是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 它根據設計好的圖案樣式,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紮布料或衣片,放 人染液中,綁紮處因染料無法滲人而形成自然特殊圖案。目前,在中國以白族扎染最為著名,除了中國,印度、日本、東南亞 諸島、非洲拉丁美洲、歐洲等地也流行扎染手工藝,扎染的面料一般以棉、麻、毛等為主,主要根據製做產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面料。對於平時花樣製作或練習一般採用東方呢,這種織物比較柔軟清薄,而且有很好的吸水性,比較容易上色。
3.扎染的流程。據古書記載,“‘擷,撮採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餘則人染矣,其色斑斕。”簡單來說,扎染的主要步驟有:染前處理一描稿一紮結一染色一水洗一脫結一後整理等。扎染工藝中最為主要的兩道工序是紮結和染色,關鍵在於紮結手法和染色技藝。
染色是扎染工藝中相對重要的步驟,染色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效果。在多色染色過程中,顏色的搭配與過度、色相的明度與亮度、三原色三間色的變色等,都是主要考慮的物件。染色方法也很多樣,如單色染工藝、吊染工藝、套色染工藝、著色紙染色工藝、斷染工藝、綜合工藝等扎染的最終目的是對織物紮結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紮結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紮結部分均勻受染,從而形成深淺不均、層次豐富的色暈和皺印。作品經染色之後,用清水沖洗,並將線縫和捆紮的部位開啟,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或區域性受色,呈現出斑塊狀的面料底色,便是 “花”,其餘部分成所染顏色,即是“地’,“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扎染的面料。手工扎染面料的侷限性比較小,一般以棉、麻、毛等為主,主要根據製做產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面料。對於平時花樣製作或練習一般採用東方呢,這種織物比較柔軟清薄,而且有很好的吸水性,比較容易上色。
扎染的染料:手工扎染的染料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天然植物染料和化工直接染料。天然植物染料環保,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扎染工藝中相對常見些,而且對人體也能起到一些保健作用(例如板藍根提取色當中就有消炎的功效),但是加工提取的工藝比較複雜,產量少,價格貴。化工直接染料,它的特點是價格低廉,顏色較多,但色牢度較差。
扎染的流程:據古書記載,“‘擷,撮採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餘則人染矣,其色斑斕。”簡單來說,扎染的主要步驟有:染前處理一描稿一紮結一染色一水洗一脫結一後整理等。扎染工藝中最為主要的兩道工序是紮結和染色,關鍵在於紮結手法和染色技藝。
紮結是以線縫為主、縫紮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
。線縫是在設計好的圖案上,用針線平縫,線縫技法有折布縫法、滿針縫法等等;捆紮是將需要色暈的部位用線或其他材料繞緊,使區域性不完全染色。捆紮法包括打結紮法、線綁紮法、夾板方法、筷子卷扎法、擰扎法、包物扎法、彈簧扎法等等,每一種紮結技法都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扎染實際效果。隨著扎染藝術的流行,現代化機械扎染也普遍出現。
-
4 # 杏子姐
扎染工藝在服裝上面經常會用到,它可以扎染出獨特的圖案,比如漸變的效果,和各種抽象的圖案,我個人比較喜歡,我做過的客戶裡國外的客戶比較喜歡,可能喜歡他的獨特性和懷舊風格,國內服裝也有很多用到扎染,但因為手工製作工藝貴費時,跑量款是做不起的,一般跑量款會用印花代替。
-
5 # 力口三由鴨
不太瞭解扎染,但扎染的布料做出來的衣裳或布藝品都很美。扎染歷史悠久,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在2006年以及2008年,雲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後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雲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焦寶林被評為南通扎染技藝省級傳承人。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6 # 清泉之源v
扎染 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
扎染工藝分為紮結和染色兩部分。它是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後進行染色。
工藝特點:用線在被印染的織物打絞成結後,再進行印染,然後把打絞成結的線拆除的一種印染技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捲上絞”,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紮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
7 # 雲起手作
扎染,顧名思義紮起來染。
以前只是聽過,沒有接觸過扎染,後來工作以後涉及到一些課程,開始學習扎染,不過是比較簡單一些的。如果有機會還是願意學習體驗更多有趣的扎染工藝。
扎染真的非常有趣,應該是手工入門級,比較普及的手工體驗了吧?
傳統扎染是用植物或礦物加工以後得到的染料來染布或衣服,比如靛青,硃砂。我猜老祖宗覺得光染純色的太單調,想染出花紋來就需要想一些方法了,然後扎染就出站了吧?!(我猜測的)
扎染用什麼扎?用繩子,木板,夾子,棍子,都可以得到我們需要的圖案。
拿手帕來舉例:我們想得到條紋那就橫著把布料一條一條紮起來,那紮緊的位置染料進不去,就成了留白,其餘位置都染上顏色,唯獨紮起來位置是白色。開啟之後就得到一小塊白色條紋的手帕了,
同理可得,想要圓形圖案?三角圖案?組合圖案?只需要不用的方法紮起來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圖案了。
非常建議大家嘗試一下有趣的扎染,和植物染,有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互相交流哦~
-
8 # 李哩哩
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表示從沒聽過這個詞,好奇之下去查閱了資料,被驚豔到了[愛慕][愛慕][愛慕]
扎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染工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依據一定的花紋圖案,先將織物進行捆紮然後進行染色,人們通常把它稱為“沒有針線的刺繡”。大理叫它為疙瘩花布,因主產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人們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
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至今仍保留著這一傳統技藝,其中以周城白族的扎染業最為著名,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扎染之鄉”。
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位於大理古城北23公里,是雲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八千多人,幾乎全是白族。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為對外開放的白族民俗旅遊村。
-
9 # 西小瓜繪畫
扎染有玩過,就是讀大學的時候,這是我們以前的傳統工藝。就是用繩子把不想染到的綁起來,形成圖案和皺紋,染的都是單色的,現在不知道有沒有可以彩色的,但現在外面給小孩玩的扎染手工藝是彩色的,也有玩過。
回覆列表
其實不太瞭解扎染,咋們也沒見過啊,不過我特地查了下相關知識,看起來確認很厲害的一個技術,很是驚訝:
扎染也叫扎花布、扎疙瘩花,這種工藝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主要以棉、土布的原料是棉和麻,而染料則是用板藍根的根、莖、葉、皮中提取出來。主要流程分為五步,分別是扎、泡、染、晾、拆。
首先是扎,扎就是用針線在土布上扎出小疙瘩,根據不同的扎法,會形成不同的圖案,比較常見的有蝴蝶圖案、蜜蜂圖案、還有花朵的圖案等等。這個過程是很工人考驗扎工,如果扎得不夠緊,就會在染布的時候,使不該染色部分也透浸染料,最後會導致得到的圖案變得模糊。
其次是泡,又稱為泡漿,就是將紮好的布放到清水裡邊泡上幾天,目的是脫去布匹中的漿,如果沒有這個步驟,那麼在染布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布匹不能均勻染色的情況。
接著是染,周城的染料主要用板藍根提取出來,但也會從新增其他的染料。調製好染料之後,就將布匹放入到加熱的染料中上色,然後拿出來脫水,等半乾之後繼續放入染缸中上色,一般要重複十次左右,才能充分上色。這個過程比較消耗體力,一般由男子完成,女子只負責扎和拆線、晾乾等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