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寫心
-
2 # 來年1314
朱自清是五四運動以來在文學界優秀的散文作家,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形成了獨有的風格:形神兼備,清新中透露出人世間的道理,古典文學中不乏有古板的格式,而朱自清的文章沒有古典文學中的腐朽味道,卻有了清晰明瞭的中國畫的韻味。形神兼備緩緩道來~閉上眼好像進入勾了的畫面,不可說樂於心。
此時此刻想到李清照的驀然回首,我已經是畫中身。回首哪個時代,不崇洋媚外堅守自己的文學風格,何等的難得,猶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承古創新繼往開來,好意境好文章,沒有華而不實的理論有的是華人獨有的樸實,不緊不慢剛剛好。
好一篇荷塘月色,好一副緩緩展開的丹青白描!
怎麼會不受影響呢?只要上過語文課,哪怕現在的學生都受古典文學的影響,更不要說那個時代的文人了。
首先是他的名字。他改用的名“自清”就出自《楚辭 ·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而字“佩弦”則出自《韓非子·觀行》“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以此表明志向並自警。
還有他的文字。雖然他是新文學運動初期的詩人之一,但他並沒有排斥古詩文的運用。
比如:他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接連引用了《採蓮賦》、《西洲曲》;而《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提及《桃花扇》及《板橋雜記》;《蹤跡》中引用《淮南子 原道訓》的“淪肌浹髓”……都是信手拈來,而又恰到好處。
又比如,他贈好友李鐵夫的《發敘永,車中寄鐵夫》也是七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