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菲淼兒
-
2 # 錦衣衛指揮同知
當然有
當任何一個物種到了瀕危階段,每死一隻都是一種損失,但是人們會盡力延續這個物種的存在,比如朱䴉,四不像麋鹿,還有印度人的亞洲獅,都是從幾隻,十幾只不等的數量搶救回來的,背後是無數人力財力的付出。
但是更多的物種總是來不及保護,便永遠的覆滅與自然之中。如袋狼,斑驢,甚至是北極大海雀。
製成標本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儲存它們的最後一絲存在,還有很高的教育意義和科研價值。尤其是科研上,具備很高的科研價值。
所以,當無法挽救的瀕危動物死去後,製成標本是很有價值。
-
3 # Rb模型
當動物種群確認只有幾隻的時候,基本上種群已經難以繁衍了。因為由於近親繁殖,後代會變得畸形。過不了多久就會滅絕,所以用一隻作為標本留給後人的意義大於他死亡的價值了。這樣說你應該會舒服一些吧。
附上一個例子,就是華南虎。現存的有100多頭人工飼養的華南虎,都是6頭華南虎的後代,它們分別是來貴州黔靈公園在貴州野外捕捉的一雄二雌三隻華南虎,以及由上海動物園福建(一隻雌性)和貴州(一雌一雄)捕捉的,這兩個機構分別透過這些野外捕捉的個體開始人工繁育,演化出了華南虎的黔系和滬系,後來隨著另一些動物園的加入,黔系和滬系的後代在80年代的時候又發生了交匯,最終形成了現在這100多頭華南虎的規模。
可以看到,透過6個個體,華南虎的人工繁育種群的確擴大了,但是我們無法忽視的是,由於高度的近親交配,這些人工繁育的華南虎出現了非常多的隱患,比如幼崽的死亡率非常之高,最高的時候有44%的幼崽無法活過滿月,再就是很多遺傳疾病高發,比如畸形,脊柱弓形,不孕不育。很難放回野外生存了。
有必要啊,越是珍惜物種,越要製作標本。
你有一個誤會,並不是要把珍惜物種打死來製作標本。
而是野外採集活體進行保護和繁育,如果個體死亡則會製作成標本。
或者直接在野外發現死亡個體,只要沒有完全腐爛,也會做成標本。
當然早期白人探險家們就是到處捕殺珍奇野生動物來製作標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