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沃利貝爾
-
2 # 林海之鷹
這是人的天性,也是自然規律,人是群居有感情的高階動物,需要溝通,人性是善良的需要相互支援與幫助,多愁善感為他人著想是無私的美德。
八婆以傳播別人的故事為主,說明八婆的存在也證明了人都有好奇心,總是想了解別人。
多數人心裡都有脆弱、善良的一面。當聽到他人的故事感人,觸動他內心深處的脆弱一面時,就會跟著悲傷難過。
而自己的行為則是自己認為必然的過程,所有的行為都是受自己大腦支配行駛的,就是這樣的,內心深處早已默許接受了現實,所以刺激不到大腦感動。
-
3 # 北極馬南瓜花
聽別人的故事,我們更多的只是按照程式一般的接觸到事情的前因、過程和結果,而且還都是梗概和大綱。其實真正能碰觸到人心的是細節:人的情緒,哪怕一個眼神一聲嘆息;環境,陰天晴天,一陣微風一片落葉一隻蝴蝶一群飛鳥……看似與事件無關的或許是決定事件程序的關鍵。
我們會為了因為怡人風景而讚歎,然而對景區的維護保潔等人員來說這就是一個工作單位;我們會為一個明星的魅力而著迷,而對於為明星化妝美容的人來說,那就是他(她)的“作品”;我們看到路上有人牽著一隻可愛的小狗而羨慕的時候,並不知道那人平時給小狗餵食、洗澡、清理家裡的狗毛,為此睡不好、離不開等受的罪;我們會為一對郎才女貌的佳人喜結連理而羨慕,卻不知他們平時也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我們為了某位兒女孝敬父母照顧病床上的父母而感動,卻不知道他(她)可能也會不時地厭煩這種生活……而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卻是心裡再清楚不過,我們春風得意的背後也許是不等價的付出;我們慷慨激昂的背後或許是齷齪的鋪墊;我們助人為樂的背後或許只是利益的驅使;我們寬容大度的背後或許也有刺耳的謾罵和詛咒……所以我們總喜歡聽故事,卻從不想講故事給人聽;我們感動於別人的故事,給自己心理的不平衡找找慰藉,但是無論如何還是要善良,善良是一種修行,一種信仰,我們為此付出併為此驕傲。
回覆列表
人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會越來越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和人世的艱辛,年輕或小的時候“麻木不仁”,是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懂,在成長中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感情和心思變得細膩、豐富、感性、敏感等等,知道人生有百態,開始感悟生活,就會容易受到觸動。
如同你走在路上,看見一隻死去的動物屍體,以前會覺得害怕,現在覺得,那多麼可憐! 而我常常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