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藝的史料館

    晉商在中國歷史上活躍500餘年,是中國封建王朝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社會經濟、政治、外交政策等國家活動的一個縮影;縱觀整個清代,排名全國前十的財團均來自晉地,至於八大晉商,則分別是祁縣喬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臨汾亢家、介休範家、太谷孔家(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祁縣渠家。

    晉商的崛起不是受某一代某一個人的因素影響,其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息息相關,而至於它在輝煌幾百年後的黯然離場也是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我們會為它的衰落感到惋惜,但是也必然要來上一句:“大人,時代變了”,失去了孕育、承載它的土壤,它必要離場,就像王朝更替不可逆轉,總有後浪推前浪。

    晉商的興起

    晉地的自然環境為晉商的崛起提供了承載的土壤,出了大同府就是蒙古的地界,而中國古代雖有海上絲綢之路,但是對於任何一箇中原王朝來說,威脅往往都是來自北方的力量,晉地接近邊塞,是與北方進行貿易的橋樑地帶,不論貨物往哪個方向走,晉地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除此之外,天災以及土地的貧瘠使得晉地的人需要一個走出去的機會,一個能減輕生活壓力的機會。

    明清兩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晉地的人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特別是明初“開中法”,明後期“一條鞭法”以及清朝“攤丁如畝”等國家政策的推行,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商人這個職業而言都是一種解放,這些條件也在澆灌著晉商的壯大。

    附和朝廷的力量是晉商能夠快速發展並且規模如日中天的重要原因,所謂鹽業專營,銅業專營,軍中採辦,軍糧籌措等等“肥差”,雖說某一時期都是由晉商把持,但是這種把持並不是從天而降,而是來自於對國家重要軍事、政治活動的一次次鼎力支援,付出的風險足夠大,那麼得到回報也就足夠多,而這某種程度其實可以昇華為兩個字“勇氣”,晉地經商人的勇氣、擔當和眼光。

    除了這些外在的環境,對於一個又一個的晉商財團來講,他們身上的精神才是整個晉商集團能夠活躍五百年的根本,勇氣、擔當、眼光、誠信、忍耐、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能從晉商身上找到的影子,誠信為本的經商理念,嚴苛的學徒制度等等,即便到現在對於我們都是一條很好的準繩,但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最簡單的道理往往都是最難以聽從並以此為指導的準繩。

    晉商的覆滅

    八大晉商集團的覆滅其實可以看做是整個晉商集團衰落的寫照,晉商發展需要源泉和土壤,失去了這些它必然面臨著一個選擇,轉彎或者掉落。

    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沉重打擊了民族手工業的生產和銷售,更加廉價的工業品充斥市場,對原材料的掠奪壓縮了民族財商的生存空間,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入侵,更是使得經商環境一落千丈,拋開這八大財商,即便是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雖說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但也是直接在外資面前落了下風,晚年淒涼;總之飄搖的王朝給不了商人一個穩定的、安全的環境,拋開國家實力談商業從來都是無稽之談。

    附和朝廷力量給了晉商極大的機遇,但是反過來同樣會將其反噬,晚晴割地賠款,財政拮据,他們便成為朝廷勒派、捐餉的主要物件,地方官員也是巧立名目,層層盤剝,這對於晉商的根基是一種極大的削弱,一旦巨資無法收回,失去清償能力,那麼幾代心血便會一夜傾塌,這種結局或許早在享受朝廷的紅利時便已經註定。

    不少人認為晉商錯過一個很好的時機,那就是將票號、錢莊轉變為現代銀行,但是在我個人看來,他們沒有這樣的環境,國外不太平,國內同樣也不太平,清廷時期,國內有太平天國,南方革命,國外有八國聯軍侵華,票號、錢莊在這動盪的局勢中損失嚴重,清廷的覆滅更是使得晉商失去了投給清廷的巨資,匯兌風波讓多少晉商一夜失去天下,至北洋政府,國內局勢更加動盪,安定的經商環境已然失去,晉商集團也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沉了下去。

    晉商是三晉大地曾有過的輝煌,我為先輩在這片土地上曾有過的輝煌而驕傲,但同時也為晉商的衰落而極大惋惜,縱觀現今,山西已然落後於不少省份,晉地何時才能再度輝煌,還看吾輩兒郎能否在這極大發展的經濟潮流中抓住機會,將晉商精神再度傳承發揚。

  • 2 # 阿喵和阿旺

    同治元年中俄簽訂了陸路通商條約,俄中國人在中國有特權,搶了晉商在北方的茶葉業務,晉商無法壟斷,就迅速敗亡了,6年以後,恰克圖的晉商從一百二十家暴減到只剩四家。

    茶葉業務以後,上海等地開埠後,行商路線改變,東南沿海和武漢等地有了過手的油水,河運逐漸改為海運,陸路商業線路也變更了,晉商失去了壟斷的憑據。

    茶葉商和倒爺們被拿下以後,鹽販子也不行了。過去晉商中賣鹽是暴利,銅錢價格經常上漲,白銀相應價格就跌,而朝廷收鹽稅是收白銀,所以晉商賣鹽時只收銅錢,交稅時卻交白銀,銅錢價格一路上漲,白銀價格一路下跌,中間的大量利潤,都被鹽販子吃了。銅錢上漲到清末時開始停止,白銀外流,白銀價格上漲,銅錢價格相對白銀開始下跌,這時候交稅要交白銀,買鹽卻要收銅錢,中間的虧本,全讓鹽販子貼補,吃的都給吐出來了。

    清朝第一大票號日升昌在辛亥革命前夕,對各省亂象全不在意,還做著清廷千秋萬世的迷夢,辛亥革命爆發後,日升昌因戰爭和動亂等原因,損失三百萬兩白銀,生意逐漸難做,但日升昌東家李氏家族仍然保持奢侈風氣,吸菸片,出行幾十人,養寶馬,1914年因為東家李王典大量從票號提款,日升昌的一些經理人辭職,隨後發生管理失誤,北京分號被查封,1932年徹底歇業。

    晉商對蒙古貿易的最大商號大盛魁,因外蒙古被俄國逐漸侵蝕,而面臨困境,1912年清民交替,1921年外蒙古宣告獨立,兩次動盪都讓大盛魁的許多債務收不回來,損失極為慘重,尤其外蒙獨立導致大盛魁在外蒙的許多債權都作廢了,1929年徹底倒閉。

    晉商大多是放高利貸,和替政府民間處理匯款,賺取鉅額手續費為生,因此每年花費大量錢財用來賄賂官員,處理人脈關係,比如咸豐二年一年內,山西捐銀一百六十萬兩,咸豐六年捐銀201萬兩,慈禧西逃時也是晉商提供資金和處理匯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生存模式,無法進行自由競爭,固步自封,思想僵化,雖然有雄厚資金在手,卻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的被新興的商業模式擊敗了。

  • 3 # 村東的轆轤

    歷史上的八大晉商為何集體覆滅?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票號最為出名。晉商也為中國留下了豐富的建築遺產,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明清晉商人利潤的封建化,主要表現在捐輸助餉、購置土地、高利貸資本等方面。潮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基本都在山西。據史料統計,僅僅把山西幾個縣域中富戶的家產相加,數量就超過了一億兩白銀。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切實稱得上“富可敵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那麼,八大晉商都是誰?

    白手起家通天下,誠信為本數喬家。

    太谷鉅富三多堂,商鋪規模數曹家。

    蔚字五聯競瀟灑,票號世家是侯家。

    聲名卓著長裕川,祁縣大戶是渠家。

    明清兩代聚千兩,山西首富數亢家。

    甲第聯輝名當世,世襲皇商是範家。

    大名鼎鼎財神爺,最後風光是孔家。

    晉商主要做的國家壟斷的買賣,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商。晉商崛起於明初北方邊境的糧鹽貿易,清朝時又以皇商的角色取得商業特權,晉商的成功既離不開山西人靈活的經商頭腦,更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扶持與時勢帶來的機遇。

    隨著清朝末期政府的加速腐敗,鴉片戰爭以來,政府把戰爭賠款的負擔轉嫁給民間,晉商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曾經受益於清政府扶持的山西票號此時也不得不面臨被慢慢蠶食的命運。再加上帝國主義侵略之後,海上貿易興起,靠海的江浙粵等省份近水樓臺先得月,從海上貿易中獲益,而偏處內地的晉商顯然沒有這個優勢。

    近代以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也成為晉商破產的誘因之一。例如俄商利用特權在漢口開設磚茶廠,不斷擠壓晉商販茶的生存空間。

    1909年俄政府又對在俄華商徵收重稅,清政府對此束手無策,而一些晉商大佬又普遍思想陳舊,票號徹底失去了改革發展的機會,山西人所創造的商業傳奇也走到了盡頭,從此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昔日匯通天下的金融中心山西也隨著晉商的衰落失去了其往日的地位,但是這段歷史將一直被鐫刻在中國歷史的書卷裡。

  • 4 # 史勁造

    我總結的晉商發展脈絡是:發自先秦,成名在明,輝煌清中,最終衰敗於清末。就今天

    “歷史上八大晉商為何集體覆滅?”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1、晉商受限於清末大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導致了衰敗

    在清朝末年中外時局動盪不安,內有太平天國、捻軍的起義運動,外有各國列強的入侵,導致了包括晉商在內中國本土商人的經營環境嚴重受到破壞。晉商一方面要面對清朝統治者對他們日益增加的盤剝,另一方面還要應對清朝給予各國商人根本不對等的商業條件,此消彼長之下根本就是難以生存。

    2、晉商主要從事販賣的貨物受到了“舶來品”的巨大沖擊

    像上文中提到的清末國勢衰微受盡列強欺辱,尤其是在兩次鴉片戰爭失敗中外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署之後,從前佔晉商主營貨物比重很大的茶葉貿易受到了巨大沖擊。當時每天進出於中國各通商口岸的外國貨船有很多,其中大部分就是英國從其殖民地印度運來的茶葉,憑藉著量大、價廉等優勢,對傳統晉商從事的茶葉貿易可以說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縱使傳統的茶葉貿易受到極大的衝擊,但晉商發明的票號卻在戰亂的年代迅速發展。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為了方便都會將銀子存入晉商的票號中。然而1845年,外中國人把一種比票號更加先進的金融機構——銀行帶來中國。但這次,向來都能抓住機遇的晉商沒能把握住沒能進行改變,當然也不排除是晉商對當時的清朝已經失去了信任。於是,沒能獲得晉商支援的朝廷轉而去找江浙財團尋求幫助,後者建立起“戶部銀行”後,晉商的票號沒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4、後期各晉商東家們安於享樂不思進取

    經過數代人的經營,各家晉商所積累的財富說是富可敵國也不誇張,不然清末慈禧也不會一次次像晉商借銀子去還戰爭賠款。(關於這些故事,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喬家大院》裡面有相關情節)在這些大財主們看來,自己目前所從事的行業就很賺錢根本不用改變。在這樣的自大與無知中,晉商的末日也就越來越近。

    5、晉商大批財富或被搶奪或成“死賬”

    在清末那樣的亂世,據一些資料顯示晉商的銀子被亂軍、土匪搶奪的就不下200萬兩。再加上前前後後曾借給清朝更有上千萬兩白銀,清朝被推翻後都變成了“死賬”。即便再富有也經不住這樣折騰,沒有進項加之債務纏身晉商的覆滅也就不難解釋了。

    一點愚見請多指正。

  • 5 # 葉落梧桐

    晉商八大家指的是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在晉商這個顯赫群體中,晉商八大家赫赫有名。晉商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簡單來說是內外雙因的影響。

    外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清政府對晉商的肆意壓榨,使晉商不堪重負。中國作為一個封建農業國家歷史悠久,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專制統治秩序和小農經濟結構基礎,往往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第二,清王朝腐敗無能,使晉商在同外商競爭中得不到有力的支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沙俄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陸路通商章程》。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沙俄攫取了許多商業特權。而清政府軟弱無能,毫無對策,晉商競爭力大為削弱。

      第三,清末民初自然災害、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使晉商失去了安全的經商環境。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自然災害,社會動亂、外敵入侵連綿不斷,規模之大,次數之頻,世所罕見。天災人禍使人民流離失所,掙扎在死亡線上,購買力下降,這樣商品貿易額必然隨之減少;不穩定的社會秩序,還使正常的商貿活動受到侵害,商家被搶、商隊被劫。

    內因則有以下兩點:

    一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傳統觀念,束縛了晉商的發展。晉商資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屢見不鮮。入清後,晉商購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謠稱:“山西人大

    褥套,發財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此謂“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騎坐。

    這句民謠反映了晉商外出經商致富後還家蓋房置地養老少的傳統觀念,在這一傳統觀念支配下,其商業資

    本是不利於向近代資本發展的。

    二是墨守陳規,思想保守。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舊有的商業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適應潮流,是求得自身發展的途徑。但是由於晉商中一些有勢力的財東和總經理思想頑固,墨守陳規,以致四次失去票號改革機會,晉商終於失去昔日光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拔完牙後的尷尬經歷,你們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