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橋593
-
2 # 儀琳說
孩子總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能夠遵照自己想法的意識。然後以和緩的談話的形式給他提一些建議。如果仍然執拗,如果不是太嚴重的錯誤,就讓他們去犯一點錯誤吧。這就是成長。等他意識到自己這樣做是錯的。我們再和他好好的聊一聊。這樣才能讓她信服我們。
-
3 # 自安住
拋開遺傳基因來說,成人眼中所謂執拗的孩子其實也多是自以為是的判斷,孩子的思維你無法全部理解,三歲前的孩子非常有可塑性,導致執拗也多是大人按照自我思維去約束和限制孩子的各種需求,抹殺了天性和思維判斷成長期。建議家長:
一、從孩子出生開始,所有的語言交流要保持一致說話算話。
二、待孩子會說話以後,有任何需求要認真傾聽,在保證合理情況下,做出允諾或決定並參與實施完成。
三、家長的同步教育非常關鍵,孩子的良好習慣和規矩的建立需要持久戰,期間出現不合理許諾,孩子就會認為所有要求只要自己哭鬧就能達到目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執拗不聽話的狀態。
四、三歲以後的小孩子有了個人思維能力,如果出現堅持己見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傾聽述說後給予辯駁,當意見不能一致又不影響正常教育理念的情況下,允許孩子嘗試一下,對與錯都得讓他們經歷。
不記得哪位教育家說過‘犟孩子是打出來的’,所以傾聽和實踐才會適當的避免孩子的叛逆行為。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但,都來自於父母+家族。
執拗是性格和習慣的表現形式。
先從父母和家族中的成年人改變開始,有原則的示弱,緩解對峙情緒和狀態後,引導到合理的狀態。
這裡的前提是家長的要求是合理和正確的,否則,是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