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眼觀天下

    因為人即使坐著不動,也是要消耗能量的,人類的體內細胞和各種器官為了維持生命,都需要消耗能量的,消耗能量就會產生熱量,需要向外界散熱以維持正常的體溫。

    人體與外界的熱平衡

    如果外界溫度超過30℃,人體向外界散熱的效率就會下降,甚至被迫從外界吸收熱量。但是人體產生的熱量還是那麼多,所以人就會感覺到熱。如果外界溫度高達36-37℃,人體完全無法向外界散熱的情況下,人很快就會因為體內熱量集聚而發生中暑——當然,實際上外界溫度即便達到這個溫度,因為人可以藉助風、排汗來散熱,除非人身體弱,或者人處於密閉的環境中,否則不會那麼容易中暑的。

    外界溫度20℃時和35℃時,人體內部各部分的體溫。

  • 2 # 不知道先生丶

    個人拙見:一般人體體溫都在36攝氏度到37.5攝氏度之間,而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源,人體在不斷向外散熱,能量的傳遞是由高到低的,所以當外界的溫度低於體溫的時候,我們散熱很容易,也會覺得涼快甚至覺得冷。而在外界氣溫升高的時候,人體溫度跟外界溫度相差無幾,散熱相對較慢,甚至困難,也就感覺到熱了。

  • 3 # 千里羊毛

    人體舒適溫度的上下限,根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

    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產生熱量,要不斷向外發散,當環境溫度過高,人體熱量難散發這些熱量不能正常發散,就會聚積在體內,人會感到非常難受。

    感官的反饋是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有些年輕人越來越難以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