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美流年j
-
2 # 接力遠航
心理問題,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因心理不舒服而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為何心理不舒服?大慨有以下情況:
一、學業得不到公認。已經努力了,但因方法不對頭,或者基礎不穩,或智力缺欠而致使成績不滿意,受同學、老師、家長冷落、批評、指責,卻不能正確面對。
二、同學有意或無意中傷。同學之間天天擠在一起,難免出現摩擦起火。當心火得不到及時撲滅,就會全身發燒。
三、老師“偏見”引發。對學霸過度的表揚重用,對“學渣”過極的批評冷落。引起正義感較強的學生“打抱不平”。
四、家庭的期望過高。無論孩子成績如何,家長都應該讓孩子享受到“認可,讚賞”的甜蜜。孩子還小,最佳的心理狀態,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可讚賞。在校已經失去師生的讚賞,在家就非常需要家長的美言!可悲的是,許多孩子並未得到這棵“救命稻草”啊!……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五、如今的虛擬網路,也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失落”感。這些社會現象,學校無法改觀,家庭就應該“自掃門前雪”了。
學生初二年段青春期特徵體現最明顯的階段,有如下心理發生變化。
一方面,那種朦朦朧朧的情感,對異性的好感體現得非常明顯,會有意無意地去和異性接觸,而分散了學習的經歷,導致學習成績會下降。
另一方面,這時候的孩子不要過激的強制他,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和他進行勸說,講明白這個階段如何把學習和情感分清,切記過激語言暴力,一棒子打死。
醫學上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通工作,每個孩子都會順利地度過青春期,二階段的青春期就很好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