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0828098489

    禍起蕭牆、虎兕出柙、大動干戈、既來之,則安之、季孫之憂 禍起蕭牆 【拼音】: huò qǐ xiāo qiáng 【解釋】: 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髮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出處】: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舉例造句】: 不照這麼辦法,恐禍起蕭牆,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 虎兕出柙 【拼音】: hǔ sì chū xiá 【解釋】: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付責任。 【出處】: 《論語·季氏》:“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舉例造句】:虎兕出柙,自然要追究主管者的責任。 大動干戈 【拼音】: dà dòng gān gē 【解釋】: 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處】: 《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舉例造句】: 剛才唐兄說國王必是暫緩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並且大動干戈,用兵征剿。 既來之,則安之 【拼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解釋】: 既:已經;來之:使之來;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裡安下心來。 【出處】: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舉例造句】: 但既來之,則安之,姑且住下再說。 季孫之憂 【拼音】: jì sūn zhī yōu 【解釋】: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舉例造句】:即使是發生過血腥的戰爭,也不過是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進化的哪一個階段決定了以後人類會成為地球頂級的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