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哥自媒體Vlog

    在實際中,軍隊的確有這種專業的瞄準方式,而且還有專業的術語叫""跳眼法"",是我軍十分流行的測距方法,我們只需要通過大拇指判斷被測目標的尺寸便能估算目標距離,並調整迫擊炮射擊角度,隨後精確砸向敵人。其實""跳眼法""運用了三角形原理,即雙眼間的間隔是臂廠的10分之1,這樣把測到的目標物體寬度乘上十,便能估算出目標距離。

    這樣來講會有讀者覺得晦澀,筆者在這裡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可以假設敵方目標為A,這時可以伸出你的大拇指並將左眼緊閉,用睜開的右眼通過大拇指對準A,注意,此時的大拇指不應該覆蓋A,應該是大拇指的左側剛好處於A的右側。隨後大拇指不要動,將右眼閉上,用睜開的左眼通過大拇指看,此時出現在大拇指處的新地點就是參照物,以此測算出A和參照物間的距離。假設距離為十米,按照""跳眼法""法則乘十,我們便可得知目標A距你有100米。當然,如果你在平時的生活中知道很多參照物的尺寸,比如汽車、門窗等物體的長度,測算起來可以更加精確。

    不過現代戰爭已經完全和當初的抗日戰爭不一樣,作戰歷練和環境也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亮劍》的王承柱在敵軍指揮部前的平地上直接瞄準目標的情況更不可能發生,自己很容易暴露在敵方反炮兵火力中。如今,迫擊炮的陣地通常都會設定在山北面,專業術語為反斜面炮位,這樣一來就能有效躲避敵方反炮兵火力的直接打擊。

    那這樣怎麼才能瞄準敵方目標呢?很簡單,在反斜面炮位上,操炮手雖然無法直接觀測到目標,但是會有己方的前線偵察兵,在戰場前方設定觀察哨,對敵方目標位置進行偵查,並通過通訊裝置將目標位置回傳至反斜面炮位指揮官,進而命令炮手將射擊諸元安置於炮隊鏡上,隨後發射第一顆炮彈,由前沿觀測彈著點,引導炮位進行彈道修正,進而讓隨後的炮彈打的更加精準。不過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更加危險的前沿觀察崗位即將被無人機取代,無人機的觀察效率要更高。不過在失去一切支援的情況下,""跳眼法""依然是迫擊炮手最好的夥伴。

  • 2 # mr志揚

    軍事上用與測量距離的方法有很多,這裡給你介紹幾個。

      用臂長尺測

        人都有一雙胳臂,如果問他:你的臂有多長?他可能搖頭說沒量過。若要再問“臂長尺”是怎麼回事?恐怕就更無法回答了。這是因為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胳臂還能測距離。其實,說開了,臂長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劃的鉛筆(或木條)。可是和手臂一結合起來,就變成一具非常靈活方便的測距“儀器”了。

        鉛筆上的分劃,是按每個人臂長(手臂向前平伸,從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離)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畫的,所以叫臂長尺。比如,某人的臂長是60釐米,那麼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就是6毫米。有了臂長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標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長尺測出距離。

        那麼距離是怎樣計算的呢?前面已經說過,臂長尺上的每個分劃是臂長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標的高度(或寬度)佔一個分劃時,也正好是距離的百分之一,佔兩個分劃,就是百分之二。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離:目標高度(間隔)=100(臂長)∶分劃數(臂長尺),就可以得出求距離的公式:

        距離=高度(間隔)×100分劃數

        例如:測得前方電話線杆的一個間隔,約5個分劃,我們知道一般電話線杆間隔是50米,那麼到電線杆的距離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體的寬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長尺來測量距離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創造一個已知距離條件,才能計算出所求距離。

        當你用臂長尺觀測各種物體的分劃時,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觀測某物體的間隔(或高度0時,離物體越近,測的分劃數越多;反之,離物體越遠,測的分劃數越少。根據這個情況,我們就可以在前後兩個位置上對同一個目標測出大小兩個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個觀測位置間的距離,有了這三個已知數,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距離了。

      距離=前進(或後退)距離×小分劃

      大分劃-小分劃。

        例如,某工兵部隊,為了完成架橋任務,先派出偵察員測量河寬,這個偵察員先在河岸用臂長尺測得河對岸兩地物的間隔為8個分劃,然後照直後退30米處又測得該兩地物的間隔是5個分劃。把這些數值代入公式,計算出河寬是:

      30×5=50米。

      8-5

      目測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測量“儀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遠,遠到宇宙太空的天體。用眼睛測量距離,雖然不能測出非常準確的數值,但是,只要經過勤學苦練,還是可以測得比較準確的。在我軍炮兵部隊中,有許多同志練出了一手過硬的目測本領,他們能在幾秒鐘內,準確地目測出幾千米以內的距離,活象是一部測距機。

        怎樣用眼睛測量物體的距離呢?

        人的視力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物體的遠近不同,視覺也不斷地起變化,物體的距離近,視覺清楚,物體的距離遠,視覺就模糊。

        而物體的形狀都有一定規律的,各種不同物體的遠近不同,它們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樣。我們練習目測,就是要注意觀察、體會各種物體在不同距離上的清晰程度。觀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據所觀察到的物體形態,目測出它的距離來。例如當一個人從遠處走來,離你2000米時,你看他只是一個黑點;離你1000米時,你看他身體上下一般粗;500米時,能分辨出頭、肩和四肢;離200米時,能分辯出他們的面孔、衣服顏色和裝具。

        這種目測距離的本領,主要得靠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能學到手。別人的經驗,對你並不是完全適用的,下面這個表裡列的資料,是在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眼力觀察的經驗,只能供同志們參考。

      不同距離上不同目標的清晰程度

      距離(米) 分 辨 目 標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臉特徵、手關節、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鈕釦、水壺、裝備的細小部分。

      200    房頂上的瓦片、樹葉、鐵絲。

      250—300  牆可見縫,瓦能數溝;人臉五官不清;衣服、輕機槍、步槍的顏色可分。

      400    人臉不清,頭肩可分。

      500    門見開關,窗見格,瓦溝條條分不清;人頭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絲;窗見襯;行人邁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輪廓清楚,瓦片亂,門成方塊窗襯消;人體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動,動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門成洞;人成小黑點,停、動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門難辨,房上煙囪還可見。

        你覺得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判斷距離沒有把握時,還可以利用與現地的已知距離,相互進行比較,有比較才能判定。比如,兩電線杆之間的距離,一般為五十米,如果觀測目標附近有電線杆,就可以將觀測的物體與電引杆間隔比較,然後再判定。現地沒有距離比較時,就用平時自己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經過反覆回憶比較後再判定。如果要測的距離較長,可以分段比較,爾後推算全長。

        由於天候、Sunny、物體顏色和觀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會受到影響,目測的距離就會產生誤差。

        晴天:面向Sunny觀測,眼睛受到光線的刺激,視力會減弱,容易把物體測遠了;如背向Sunny觀測,眼睛不受光線刺激,物體被Sunny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體測近了。

        陰天或早晚天色較暗時:能見度減弱,物體顯得模糊,容易把目標測遠了。

        雨後:空氣清新,物體顏色鮮明,又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在開闊地形上目測,或隔著水面、溝谷觀察,或從高處往低處觀察,都容易把目標測近了。

        應根據各種具體情況,經過艱苦練習,反覆體會,摸出自己的經驗。俗話說:“熟能生巧”,練得多,體會深,經驗豐富了,就能比較準確地目測出物體的距離來。

      用步槍測

        我們手中的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等,都是消滅敵人的武器;可是在簡易測繪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測距“儀器”,使用起來迅速方便。在你對敵人射擊,進行瞄準的同時,就能測出距離來,這對於選定標尺分劃和瞄準點來說,是非常及時適用的。

        武器怎麼還能測量距離呢?

        這是根據準星的寬度能遮蓋目標的情況計算出來的,所以叫準星覆蓋法。工廠裡製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準星的寬度是2毫米,瞄準時眼睛到準星的距離,各種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動步槍為74釐米)。目標(主要是人體)的寬度一般是50釐米。這樣,根據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計算出各種武器在不同距離上準星寬度與目標(人體)寬度的關係。根據計算,當準星寬度恰好能遮住一個人體時,各咱武器的距離分別是:半自動步槍200米,衝鋒槍160米,輕機槍170米;若遮住半個人體,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準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個人體,那就是它們距離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記住準星遮蓋目標的情況,就能立即估出距離來。

      用指北針測

        指北針不但能給東西南北方向,還能告訴你到目標的距離。

        工廠在設計製造指北針時,就已經考慮到用它測量距離的問題了。開啟指北針,你馬上就能發現有準星、照門。準星座兩側尖端的寬度恰好是準星座到照門距離的十分之一。準星座就是估計判定距離的,所以叫“距離估定器”。

        測量距離時,將指北針放平,用右眼通過照門、準星觀察目標,記住距離估定器照準現地的寬度,然後目測現地的寬度,並將該寬度乘以10,就是到目標的距離。若目標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準,則應乘以20。

        例如,測得敵坦克約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敵坦克長約7米,則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離為:7米×20=140米。

  • 3 # 跪射俑

    早期作戰中,缺乏必要測繪儀器的情況下,只需要動下大拇指,幾秒鐘就可以知道遠方物體和我們的距離,是一種簡易實用的測距方法。

    首先看上圖,一位偵察兵在測量自己和對面山峰的大致距離,基本操作如下:像圖中一樣拿起你的右手,手臂伸直放在人的中央位置,然後伸出大拇指,閉上左眼,睜開右眼。

    再將大拇指對準左邊的那棵樹,然後保持這個姿勢不動,換眼,睜開左眼,閉上右眼,這時你會發現大拇指不再對準那棵樹了,大拇指的位置突然跳到了塔所在的位置。

    這時偵察兵估算了一下樹和塔之間的距離大概有25米,那麼偵察兵和對面山峰的距離大約就是250米左右。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我們初中學過的相似三角形,原理如下。

    上圖中X代表了樹和塔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是未知的;Y代表的是人和對面山峰的距離,就是我們想知道的距離,這個也是未知的;a代表的是我們左右眼睛之間的距離,瞳距每個人基本差不多,大約是6釐米;b代表的是大拇指到肩膀的距離,這個距離每個人不同,但一般人的長度在60釐米左右。

    上圖中的一個大三角形和一個小三角形是相似關係,等比換算就是y/x=b/a,即y=(b/a)*x,而a=6,b=60,那麼y=10x,也就是說我們要求的距離就是,換眼之後物體偏離的距離。

    偵察兵眼睛偏移的距離就是樹和塔之間的距離25米,這個距離是偵察兵根據平時訓練所得出的,所以距離對面山峰就是250米;如果偵察兵發現偏移的距離只有樹和塔的一半,那麼他距離對面山峰就只有125米的距離。

    換言之,10倍的偏離長度,就是我們要求的距離。

    這個偏離的長度是根據周圍參照物或者自己平時經驗估算出來的,如果不能根據周圍參照物的長度估算,這個方法就無法測算。但以前作戰部隊都會訓練,例如一棟平房的高度大概是多少,一根電線杆的高度是多少,一輛車的側寬是多少等,可以拿這些自己已經知道的長度去衡量。

    眼跳法在現代戰場已經很少看到了,但這項基本功不能丟,如果遇到儀器障礙,或許這種簡單的方法能輔助你消滅敵人。

  • 4 # 大皮影視

    1、這叫跳眼法,我軍常用的簡便測距法

    2、這是基於三角函式計算的測距法

    3、由於每個人的臂長、兩眼瞳孔間距各有不同,因此,這種測距法需要因人而異,進行嚴格訓練,經過普通訓練的一般人可以做到200米內正負誤差5米

    4、經過嚴格訓練,誤差可以進一步降低。

    5、早期我軍狙擊手、炮兵,在沒有測距儀情況下,都是依據跳眼法測距,戰果輝煌,可見嚴格訓練之下,跳眼法是一種實用的測距方法。

    6、“跳眼法”。它的具體方法是:將手臂向前伸直,豎直拇指,閉左眼,使右眼視線沿拇指一側對準目標左側,頭和手保持不動,再閉右眼,使左眼視線通過拇指的同一側,並記住視線對準實地某一點,然後目測目標左側至該點的寬度,將此寬度乘以10,即為站立者至目標的距離。跳眼法的原理是人兩眼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 5 # 息國小輝

    他們沒有測量儀沒有望遠鏡,但是他們有手指在鎮上上在跟敵人交火的時候,我們的使用八路軍戰士會將大拇指放在眼前,比劃幾下就能測出自己跟目標之間的距離,然後下令向敵人發起炮火,對面的敵人以為這是什麼高階簡單機器機器設定?其實這是肉做的,我們的戰士正在琢磨,我們與敵人之間的距離,其實這種測試並非憑空想象,這種方法是古代勞動人民自解

    這種方式叫手指,目測距離法蒙古軍隊用過,明朝軍隊用過,據說拿破崙也用過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在北韓戰場也用過,在沒有瞄準鏡的戰爭笑我們暫時就靠著一根手指頭測量距離,幹掉了幹掉了對手和敵人那麼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測量的具體資料和方法

    1、大拇指測距法"是根據直角三角函式來測量的假設距離我們N米有一目標物,測量我們到目標物的距離: 1、水平端起我們的右手臂,右手握拳並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閉)將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物重疊在一條直線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動,閉上右眼,再用左眼觀測大拇指左邊,會發現這個邊線離開目標物右邊一段距離; 4、估算這段距離(這個也可以測量),將這個距離×10,得數就是我們距離目標物的約略距離 。

    2、這個原理是三角形相似原理。當然是不算精確的目測法,也叫跳眼法。一般人兩眼幢孔間距為6釐米,手臂長60釐米。相差10倍。具體操作時將右手手臂伸直,拇指豎起,閉上左眼,用拇指左偏瞄準目標,然閉右眼,睜左眼瞄拇指左偏,這時左眼瞄準線在目標的右側間就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的十倍就是我們到目標的距離。我們如果畫圖就很直觀,兩眼與拇指左側的瞄準線為一個三角形,拇指與遠處的兩個點也是一個三角形,且兩個三角形相似。按照兩個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為1比10,所以目測的兩個點的距離乘10,就是拇指左側到目標的距離。比方說兩個瞄準點相隔有2根電杆,100米,那麼你到目標的距離就為1000米。當然人的手臂有長有短,兩眼瞳孔距離也因人種不同而異,但基本上手臂長度是瞳孔距離的10倍。這種方法要經很多次練習,時間長了,每次手臂伸出時拇指與眼晴個的距離練成固定不變,這樣你就會成了一個有經驗的專家。

    3、向前伸直手臂樹起拇指,閉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標形成直線,閉上右眼,睜開左眼,此時記住左眼、拇指延長直線目標右側那一點,目測那一點與目標的距離並乘以10,即你到目標的大概距離。 豎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過指尖是與水平線的夾角約120密位,看目標高度估算出視線經過目標頂部和目標底部的兩條實現的夾角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標高度(憑經驗)即為目標距離

    4、這是迫擊炮手目測距離的跳眼法,用的是幾何裡的對頂角原理。人眼瞳間距約60mm,眼睛延單側手臂至拇指翹起的距離約600mm,剛好是瞳間距的10倍。用兩個眼睛輪換延拇指一側看遠處景物,然後估算出左右兩眼看到景物的大概距離,然後乘以十,就是我們與看到的景物大概距離。譬如用跳眼法看遠處的電線杆,大概看到了4根電線杆,電線杆一般為50一根的間距,4根電線杆的間距大約200米,電線杆到人的距離大約2000米。

  • 6 # 開著皮卡打坦克

    跳眼測距法,簡單點說就是通過對角三角形進行估算。

    你可以按我說的步驟嘗試一下,首先平申出手臂(比如右手),然後閉上左眼用右眼看,將大拇指正對你需要測量的目標,然後閉上右眼用左眼看,看看這時大拇指指向的參照物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自己估算,比如目標如果是人的話你可以根據人的大概升高估算這個距離),估算完畢之後將這個距離乘以10就是你與目標之間的大概距離,因為你的瞳距與手臂長度的比值大概就是10,人的兩瞳和大拇指正好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前提是你手臂一定要伸直),而通過大拇指對準的目標和另一隻眼睛對準的參照物著成了與兩瞳和大拇指形成的直角三角形對角的一個三角形,根據小學所學的幾何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對角三角形的邊長是成比例的。既然瞳距與手臂的長比值為10,那參照物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也就與離你目標之間的距離比值為10了。

  • 7 # 謝_Jim

    學過數學的,都應該知道這個原理,兩個完全等角的三角形,它們對應的邊長比跟是等比的。

    八路軍測量距離是,比起大拇指,伸直手臂,拇指跟手臂形成一個直角,然後把眼睛視角放低點,跟自己的手臂幾乎平齊,那麼手臂-手指-眼睛,就形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拇指對著待測量建築,在視線裡使得拇指跟建築重合,這時,人的位置,到建築位置,建築頂端,形成一個跟你手臂-拇指形成的三角形幾乎是全等角的直角三角形。而你自己的拇指和手臂的長度可以自己測量的,剩下兩個資料:你跟建築的距離、建築的高度。這兩個資料只要知道其一,就能算出另一個數據。當然這個測量方法是不精準的,但理論上是符合科學的,至少你可以得到一個大約接近的資料,總比你盲猜的可靠點吧。

  • 8 # 曼佑

    這個我用過,都是老一輩人的經驗之談,當兵的時候是放映員,就是用拳頭測量掛銀幕的位置,我估計迫擊炮也使用同樣的原理。

  • 9 # 身份證號如合

    那叫作大治和經演當然了都是有實示動過手的本事和理論有管的不是呼整的呀!看打多遠高多少扎打平多少能打多遠大制能負離它多遠能打到對方如果你是第一次用是艮定不行的支能說是聽著怪瞎人吧。下午好,感邀您的點贊這也是老早的話題了

  • 10 # 微信名稱如此安好

    運用大拇指測距離這種方法叫做跳眼法。

    是我軍常用的簡便測距法,是基於三角函式計算的測距法。跳眼法的原理是人兩眼瞳孔的間隔約為自己臂長的十分之一,將測得實地物體的寬度乘以10,可以得出站立點至目標的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企業在初創階段願意用外部資金而在穩定期卻願意用內部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