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業在初創階段願意用外部資金而在穩定發展期卻願意用內部資金。請用資訊不對稱理論解釋該企業籌資順序偏好。提示:從初創期和穩定發展期的不同特點出發,兼顧投資風險大小和經濟人本性考慮。要求:(1)闡述觀點(2)找真實企業的例子加以說明。
回覆列表
-
1 # 東嶺財經
-
2 # 北京小哥503
開始創業不知效益如何,用外部資金,虧了不心疼。
正常運轉了。用自有資金,不希望外部資金或股份分紅。自己賺錢。
-
3 # guanshanyhhy
創業初期多通過共贏或借雞下蛋的合作模式:一來解決資金短缺,二來將風險化整為零以便輕裝上陣,進而提高成功率實現初衷。成功後一些企業或人就想卸磨殺驢吃獨食,能理解,但這種企業多不會有大發展,成功是多學科的結合體,是各種有利因素的高度組合如:某些合作者的運氣等先天資源和某些合作者的人脈等後天資源,作為一個有頭腦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明白休慼與共這個成語的真正含義,見利忘義不會長久。
回答了600多個問題了,第一次遇見按要求回答問題的,資訊不對稱理論、經濟人本性...感覺不是回答問題,而是寫命題作文,你牛啊!
初創期用外部資金可能的兩大原因外部資金,包括對外負債、引進新的股權投資者。
一、自己沒錢,還想創業。
自己銀子沒有或不足,但創業的心停不下來啊。
二、風險轉嫁。
初創期風險大,用外部的資金轉嫁風險,自己的風險最大可能降低。天使投資就是這麼來的吧。
穩定期用內部資金可能的兩大原因內部資金,包括企業的內部盈餘、股東的再投入。
一、肥水不留外人田
企業發展穩定期,若不進行大額的投資專案(即使進行,自己的盈餘也可以最大支撐),一般現金流充裕,企業發展的成果想自己獨享,不想外來的投資者(債權人和新股東)分享。
二、負債的稅盾作用
負債的稅盾作用即利息能夠抵稅。企業發展穩定期,現金流充裕,本不缺錢,但可以充分利用利息抵稅的作用,從股東大量借款,支付股東利息,減少企業的所得稅繳納。
舉個例子:企業利潤100萬,所得稅為25萬(稅率25%,不考慮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分紅75萬,股東分紅要交20%的個稅15,股東到手60萬,共交稅40萬。
沿用上例,企業從股東借款1000萬,借款利率10%,企業支付股東利息100萬(假設不考慮增值稅),此時企業利潤為0,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東收到利息後要繳納個稅20萬(利息、股息、紅利的個稅稅率均為20%),股東獲得80萬。由於負債的稅盾作用,比上述少交稅金20萬。
經濟人的本性即理性經濟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人都是自利自私的。上述的風險轉嫁、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自私自利的體現。
至於資訊不對稱理論,個人認為對理性的投資人影響不大。
真實的企業例子不說其他的,就提一下近期網上廣泛流傳的合肥市對京東方的投資,以及合肥市其他的2個大手筆的投資,你搜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