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

回覆列表
  • 1 # 北歐銀狼

    其實劉備集團一流的謀士只有諸葛亮、龐統、法正。但這三個人中,諸葛亮擅長的是行政,龐統和法正才是軍事之才,可惜龐統死的太早,法正投奔劉備太晚了,只指揮了漢中之戰就死了。

    法正是建安初年具體不祥可能是建安三年投奔的劉璋,十來年的時間只升個軍議校尉,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赤壁之戰失敗後劉璋派法正去結交劉備,見到劉備後認為他是明主,於是暗中投靠了劉備,後來劉備入川取成都法正還是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劉備入川后聽取了法正的建議為了拉攏川中士族娶了劉璋的寡嫂吳氏,之後參與了《蜀科》的制定等等,時間到了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而隨軍軍師就是法正,這也是法正的巔峰時間,219年漢中之戰結束,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第二年就死了,死的時候才45歲,他的軍事才能還沒有充分的展現就去世了。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蜀國的大將陳式的兒子,他應該是比較公正的聽說法正的事蹟的。

  • 2 # 橋頭後生

    曹操: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楊戲:翼侯良謀,料世興衰,委質於主,是訓是諮,暫思經算,睹事知機。

    陳壽: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孫盛:正務眩惑之術,違貴尚之風,譬之郭隗,非其倫矣。

    蕭常:統、正見理之明,料事之審,一時謀臣,無出其右。昭烈肇基王業,訖承大統,實二人之力。使天假之年,與諸葛亮同心輔政,混一之功,日月可冀。不幸蚤世,惜哉!

    郝經:初,孔明語昭烈以恢復大計,……乃抱膝長吟之日,素定之論,討操復漢之防模也。統發其幾,而法正、張鬆成其謀爾。……嗚呼!統、正雖道義不足,而智謀亞於亮。統卒於圍雒之際,正沒於取漢中之明年。使二子不死,與亮左右,功烈豈止於是?天不祚漢,惜哉!

    陳普:崎嶇放虎事方新,喜怒平生便見真。誰是孔明西道主,敢將東客罪西人。

    蔡東藩:張鬆、法正併為璋臣,璋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去之;必賣主而求榮,殊非人臣之道,鬆之受誅宜也!法正特幸而脫禍耳,是可為後世之不忠者戒焉。

  • 3 # 阿內麻麻

    法正是當時頂尖的謀士,他才能出眾,在軍事上更是遍數天下也是頂尖的人,雖然法正在性格上有點小小的缺點,對於仇怨過於看重,因為私怨殺了幾個人,但是這種缺陷,在那個時代並不是嚴重的過失,所以法正依舊算得上是一個功勳卓著的賢臣,後來隨著法正的病逝,劉備也少了一個能夠勸阻他的軍事,導致了好多次戰役的失敗。法正是當時有名的謀臣賢士,他是名門之後,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著很出眾的才能,但是早年的時候在劉璋的手下不受到劉璋的重用,後來為劉備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先是獻計奪取了重要的大後方益州,又是幫助劉備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漢中,可以說他是劉備行軍打仗最重要的謀主。現在一些觀點認為法正的人品不行,因為法正在執掌大權之後,擅自殺了好幾個曾經和自己有著私怨的人。但是其實這在那個年代根本算不得什麼大事,在那種人命不如狗的時候,一個能臣只是恩仇必報算不得什麼大的過失,就連諸葛亮都對法正的這些行為都默許了,可見法正的這點小缺點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法正這樣暴露出來的缺點反而正好,要是法正太過出色,一點缺陷都沒有,反而可能會受到君主的猜忌。

    其實排除法正的這個有仇必報的缺陷之外,他不失為一個目光深遠,才能出眾的忠臣,在當時劉備和劉璋相持著,成都城堅不可摧,糧草充足,君民都能死戰,如果劉璋打定主意要和劉備打消耗,劉備根本不可能攻下成都,佔據整個益州,而法正卻是清楚的以劉璋的性格為出發點,一封勸降書誘使劉璋出城投降,可以說劉備能夠佔據益州,和曹操形成對峙之勢,法正居功至偉。後來在攻打漢中的時候,法正又是一直陪在劉備身邊,有一次兩軍交戰,劉備處於下風應該撤退了但是劉備卻是硬頂著不肯後退,於是法正冒著箭雨擋在了劉備的身前,在法正這樣別出心裁的勸諫之下,劉備才撤退,可見法正不只是才能出眾,對於劉備很忠誠,還很有膽略。法正是劉備最為信任的軍事,跟著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攻佔漢中之後,劉備自立為王,封法正為尚書令。這時候的法正到達了人生的巔峰,之後一場大病,在第二年的時候,法正就因病去世了,劉備為之傷心痛哭。法正的死對於整個蜀漢陣營的打擊還是很大的,他們失去了一個最好的軍師,也失去了一個能在軍師行動中力勸劉備的人,所以才有了後來劉備的大敗和蜀漢的沒落。法正是三國時期有名的人物,他能力出眾,才幹突出對於蜀漢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法正是一個有怨抱怨有仇報仇的人,因此他的人品也遭到了不少的質疑

  • 4 # 古史今鑑

    法正是東漢末年的謀士。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名士法真之孫(法真是東漢時期的名士、學者,有“玄德先生”的稱號)。

    一、為自己前程“謀”,

    為自己前程“謀”

    在建安初年,由於天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饑荒比較嚴重,法正就去投靠了當時的“軍閥”劉璋,過了好久法正才當上一個縣令,之後又被任命為軍議校尉,法正覺得劉璋不善於用人,也成就不了大業,所以就常常跟好友抱怨(其實在這法正已有換主的心思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法正奉命出使劉備,在這之後法正覺得劉備具有雄才偉略,就決定投靠劉備。

    建安十六年(211年)機會終於來了,劉璋聽說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心中恐懼曹操也來攻打自己,所以又派法正出使劉備,迎請劉備入蜀。而這次,法正向劉備表明了投靠的心意,又給劉備獻策,趁這次機會奪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為根本,憑藉天府之國的險阻來成就大業,這也正好與劉備的心思不謀而合,所以法正現在倒戈劉備,也是幫劉備的大忙,可以作為內應來助劉備。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劉備假意答應劉璋的請求,實際進軍葭萌,不過後來事情敗露,劉備與劉璋也決裂了,而法正也跟隨了新主公劉備。

    為其效力的主公“謀”

    1、諫言拉攏士族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佔領益州後,想與當地的名門望族結納關係,因此大臣們勸劉備迎娶劉璋舊將吳壹的妹妹吳氏,但吳氏是劉璋已故兄長劉瑁的妻子,劉備認為自己與劉瑁同族,這麼做有違禮法。法正進諫道:“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晉文公逃難到秦國時曾娶了親侄晉懷公子圉的妻子懷嬴。),法正認為晉文公尚且可以娶親侄之妻而未遭到禮法的抨擊,何況於劉備與劉瑁之間還不是親戚關係。劉備聽了也就接納了吳氏為夫人。

    2、參與制定了《蜀科》

    《蜀科》是蜀漢用來約束蜀地軍民,治理蜀漢用的法律。

    3、獻計進圖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向劉備獻計,認為曹操打敗張魯,卻沒有繼續進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駐守漢中,一定是內部出了問題而顧不上,而夏侯淵和張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漢中,應該立即發兵奪取漢中。且告訴劉備奪取漢中的意義:上,可以討伐國賊,尊崇漢室;中,可以蠶食雍、涼二州,開拓國境;下,可以固守要害,是持久的戰略。劉備贊同,於是率領諸將進攻漢中。

    4、計斬夏侯淵

    深受追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劉備追諡他為翼侯,賜其子法邈爵為關內侯。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可見法正對於劉備的重要性。諸葛亮對法正善出奇謀十分欣賞,陳壽也將他比作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 5 # 雜談小部落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東漢司隸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三國時蜀漢重臣;代表作為定軍山之戰策劃襲殺夏侯淵。劉備在世時,惟獨法正有諡號,死後追諡為翼侯。與曹魏謀士程昱和郭嘉一樣有性格缺陷(程昱太剛直易得罪人、郭嘉行為不檢、法正則是睚眥必報),但同樣善策奇謀,故陳壽譽其可比二人。

    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出自《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

  • 6 # 老森

    法正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大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

    原為劉璋部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聞曹操欲遣司隸校尉鍾繇征討張魯,因此懼怕曹操得漢中後兼併益州。

    張鬆遂勸劉璋迎接劉備入蜀,讓他討伐張魯,法正於是再次被任命為使者,與孟達各率兩千人出使劉備,迎請劉備入蜀。

    法正於是暗地裡背叛劉璋,向劉備獻策:“閣下命世英才,劉璋無明主之能,以張鬆為內應,奪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為根本,憑藉天府之國的險阻來成就大業,易如反掌。”

    諸葛亮的隆中對認為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佔據荊州和益州,法正、張鬆的倒戈實乃天賜良機,於是劉備應允,隨即率軍入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一連哭泣數日。隨後追諡他為翼侯,賜其子法邈爵為關內侯。

    擴充套件資料: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法正的生平事蹟與正史大體相當,是賢士法真孫子,張鬆之友。原為劉璋部屬,與張鬆、孟達合謀獻益州給劉備。

    曹劉爭漢中時,說服劉備親征,又受諸葛亮之命助黃忠斬殺夏侯淵。劉備進位漢中王后,法正被任命為尚書令。

  • 7 # 漂泊遠方的刺蝟

    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寫給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奏章中,陳壽對蜀漢丞相諸葛亮治理蜀國的政績評價極高,認為諸葛亮治理蜀國時:“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達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的完美程度。

      但是,諸葛亮不是一個真正執法如山的執法者,因為所謂無惡不懲,那只是對於普通人罷了,而一旦遇到硬茬,諸葛亮是絕對不敢去碰的,非但不敢碰硬,反而還要不遺餘力的為這個硬茬辯護。諸葛亮遇到的這個人就是法正!

      法正是誰?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郡(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魏國的程昱和郭嘉。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劉備攻佔益州後,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按照諸葛亮的說法,那就是法正的功勞大,對於功勞大的人,是可以讓他隨心所欲的犯法殺人的。在這個時候,所謂無惡不懲,不過是一句空話。更何況法正還是制定蜀國法律的人呢?

      公元214年, 法正與諸葛亮、伊籍、劉巴、李嚴等五個人共同制訂了《蜀科》。之所以法正敢於以身試法,諸葛亮之所以百般庇護,只不過在他們看來,法律僅僅是為他們服務的工具而已,怎麼可能去制裁自己人呢?

      對於這件事情,孫盛曾經這樣評價說:“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國之道,刑縱於寵,毀政亂理之源,安可以功臣而極其陵肆,嬖倖而籍其國柄者哉?故顛吉頁雖勤,不免違命之刑,楊幹雖親,猶加亂刑之戮,夫豈不愛,王憲故也。諸葛氏之言,於是乎失政刑矣。”可以說孫盛對於諸葛亮的批評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也是完全正確的。

      那麼可能會有人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是事實吧,小編說那不過是諸葛亮在作秀罷了,處罰不處罰要完全看要被處罰的人是誰,也就是說諸葛亮大丞相不過是看人下菜碟罷了。小編這麼說可能傷害了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諸葛丞相由衷的崇敬之情,因為諸葛亮無疑是中國五千年來忠君報國的典型、智慧的化身,但是小編很抱歉,因為真實的歷史往往就是這麼無情。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敢處罰法正呢?小編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法正功勞太大、地位太高,智謀過人,諸葛亮知道自己沒有這個實力。從公元208年法正與張鬆定計到公元214年劉備攻取益州,法正輔佐劉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劉備集團實力大增,因為劉備名義上佔領荊州七個郡,實際上除了曹操戰領的一部分外,只有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個郡屬於劉備,後來還迫於形勢將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又歸還東吳孫權,而劉備在攻取益州的十個郡後,地盤和兵員都迅速擴大。在這六年中,法正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所以劉備在奪取成都後,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相當於現在的北京軍區司令員兼北京市委書記而且還兼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而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地位不比法正高,功勞沒有法正大。217年,正說先主曰:“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219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相當於國務院祕書長、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明年(220年)卒,時年四十五。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裴注】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由此可見法正智謀深遠,膽識過人,可以與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郭嘉相媲美,諸葛亮自嘆不如,其實根本沒有實力、沒有能力處罰法正,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根本不是法正的對手。

      第二、法正是原益州劉璋部下投靠劉備的領軍人物,代表原來益州舊有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在劉備剛剛奪取益州立足未穩的情況下,需要團結以法正為代表的李嚴、劉巴、黃權、吳懿、孟達等新近歸降的舊勢力,為劉備集團效力,以共同對付曹操和孫權,劉備之所以接受法正的建議娶吳懿的女兒為夫人(後被封為皇后),就是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搞好統一戰線。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就連劉備也不敢輕易對法正下手,諸葛亮又怎麼敢與法正為敵呢?

      第三、法正深受劉備的信任和倚重。三國志載:“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說諸葛亮的老闆對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諸葛亮不過是給劉備打工的而已,老闆不發話,諸葛亮自然也不願意與法正為敵,自討沒趣。

      綜合以上因素,小編認為諸葛亮之所以不敢惹法正實在是有著多方面的深層次的複雜原因,正因為如此諸葛亮才不能不敢不願處罰法正,因為法律也罷、軍事也罷、戰爭也罷,都必須服務於聯吳抗曹、奪取天下、興復漢室的政治大局。諸葛亮首先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因此他的做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實諸葛亮不是不想收拾法正,只是力量不足,形勢不允許,時機不成熟罷了!以法正飛揚跋扈、睚眥必報的性格和所作所為,劉備最終不可能託孤給他,甚至在其生前必然會除掉法正,因為他必須為扶不起的性格懦弱的劉禪掃除一切障礙。只是法正在220年就死去了,享年45歲,第二年221年劉備才稱帝,所以諸葛亮才沒有機會與法正爭奪蜀漢的最高統治權,否則鹿死誰手還真是尚未可知!

  • 8 # 磐龍觀史

    法正,字孝直,三國時期的智謀之士,《三國志》上稱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最初他投奔劉璋,久不任用,被人"謗無行",志意不得,只與益州別駕張鬆友善。後密結劉備,成功實施了劉備集團西取益州的戰略意圖,被劉備任為蜀都太守,輔佐劉備經治巴蜀。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進兵張魯,平定漢中。漢中是益州的北部屏障,曹操佔據漢中後沒有乘勝攻打益州,而是留下夏侯淵駐守,自己倉促北還。法正判斷曹操此次出兵漢中,不是不想進軍巴蜀,也不是力量不及,而是憂患所迫不得不還。"此蓋天以予我,時不可失也。"他勸劉備出兵漢中,佔據這塊戰略地域。劉備善其策進軍漢中,夏侯淵敗死。曹操在西征烏丸時得到漢中戰報,不無感慨的說,"我本來料定玄德不會有此舉動,必為人所教也。"法正輔佐劉備西取巴蜀,北征漢中,為劉備建立帝業奠定了基礎。劉備稱帝后,發兵東征為關羽雪恥,群臣莫能勸阻,大敗而歸。時法正已死,諸葛亮嘆息道,"法孝直若在,定能制止主上東征,即使不能勸止也不至於落得如此慘敗。

  • 9 # 在虢國的杜先生

    類似於劉邦的張良,曹操的郭嘉,出謀劃策很強。但他的性格是心胸狹隘,睚眥之仇必報,因此他得勢後因為私人恩怨殺過不少人,不過正是由於他是張良,所以劉備也是非常寵幸他,連素以嚴刑峻法處理國事的諸葛亮聽到他亂殺人後都不敢處置。

    後來劉備在夷陵打敗,諸葛亮就哭為什麼法正會這麼早病死,要是他不死也能勸劉備不要打,就算打也不會敗的這麼慘。

  • 10 # 外匯之聲

    法正C176-220 )字孝直。扶風人。東漢未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終年45歲。法正善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程昱積郭嘉。隨軍征討,出謀劃策。類似張良角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怕光可能是患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