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採和談高考踩雷史

    對不需要的學生來說,是雞肋;但對某些有熱愛有投入的競賽生來說,有可能就是那棵救命稻草。

    當自主招生取消,當強基計劃提出,銀牌才有資格入圍時,身邊的競賽生家長群裡,一片哀嚎。有競賽生家長表示,為了競賽,已付出一輛不差的小轎車的錢,收穫的是七大本筆記本、30多張車票和一個令人迷茫的未知數。

    2016年-2018年,每年分別有7621、8748、9616名學生獲得省一獎項,而省一也是大多數985院校自主招生的敲門磚,國獎更是通往華五的方便之門,可以直接獲得降分10-30分乃至到一本線的降分。

    在2019年自主招生名額大幅緊縮後,2019年全面取消,強基計劃全新開啟。

    2019年,獲得五大學科省一獎項的人數,大約在8000名,還未算大量省二省三的人數。

    2019年的五大學科競賽國獎得獎情況:金牌共473人;銀牌共606人;銅牌共581人。

    數學:金牌138人,銀牌162人,銅牌103人;

    物理:金牌103人,銀牌126人,銅牌141人;

    化學:金牌107人,銀牌143人,銅牌84人;

    生物:金牌72人、銀牌72人、銅牌96人;

    資訊學:金牌53人,銀牌103人,銅牌157人

    根據我昨天的問答“如何看待強基計劃有100多萬人報名”中,我作了一個粗算,36所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總人數大約是5000來人,其中還包括文科方面的專業,以及基礎醫學等與五大學科競賽相關不大的專業。

    所以,即使普通生不參與強基計劃,對於有獎項的競賽生而言,包括國獎,省一省二省三,已是分外激烈。

    競賽生,相對普通學生而言,對基礎學科的熱愛的比率會更高,畢竟他們已因為喜歡而付出並有所收穫。

    這些競賽生裡面,肯定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曾經參與競賽,犧牲了高考學科的學習,在高考分方面並無太大優勢,他們還心存希望,在強基計劃筆試時,因為曾經訓練過的競賽知識,能夠多考幾分,從而以微弱的優勢,在踴躍報考的濟濟人才裡勝出。對他們中的某些人而言,強基不會是雞肋,更有可能是他們進入心儀學府的救命稻草。

  • 2 # 無人車來也

    強基計劃對學生來說是不是雞肋?

    一、什麼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是教育部新推出的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計劃,取代之前的自主招生,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階晶片與軟體、智慧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強基計劃中的高考成績佔綜合成績的85%以上就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性。高考成績是參加強基計劃的入場券,並且高校考核過程是實行全程錄影錄音的,擁有完善的監督舉報機制,全程實行公開透明化。

    2.給了普通學生機會更多

    據統計,清北自主招生進去的人數佔總人數的70%,只有30%的人是通過裸分進去,所以錄取分數線非常的高,基本上是省裡前100才有戲。現在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實行,參與強基機計劃的院校規模縮小,普通學生就有更多機會進去。

    國家為強基計劃的學生安排的道路是科研精英方向,這些同學只需要順著國家安排的道路走下去,日後估計也是從事各類科研機構,為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4.有破格錄取的可能

    原自主招生計劃中,錄取的分數不可低於一本線,假設沒有過一本線還在競賽中拿了獎,也會與進入雙一流高校說拜拜。但是“強基計劃”就避免了這一局面,並且國家隊、金牌之類的也有可能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進入較好的高校。

    5.對於基礎專業的扶持

    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學等相關專業進行招生,這些都屬於基礎但不熱門的專業,這對基礎專業的發展和喜歡這些專業的同學都是有利的。

    不是雞肋,是機會!

  • 3 # 郝峰濤

    我覺得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4 # 翼學長

    我覺得質疑強基計劃是雞肋的說法應該是出於其專業設定偏向於基礎學科,覺得這些學科過於冷門,對於辛苦高考考上大學的學生來說不公平。確實,強基計劃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難道基礎學科畢業只能從事雞肋的科研工作?當然不是!為此,整理強基計劃主要7個(類)基礎學科的學習及就業方向內容,供家長和考生了解。

    下面從強基計劃7大基礎學科的專業發展、高校學科排名、就業方向等方面進行介紹,供參考。

    跨專業發展

    數學專業畢業生具有比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只要再學習一些相關知識,他們可以轉向很多理工、經濟類專業,比如計算機、統計、金融、經濟學等。數學專業畢業生在專業知識、邏輯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上都有較大的優勢,一般來說,跨專業考研或跨專業就業都不困難。

    就業方向

    社會對數學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無論是進行理論研究、科研資料分析、軟體開發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通訊工程、建築設計等行業,都離不開相關的數學專業知識。其應用面也極其廣泛,具有紮實基礎的數學人才既可以做職業數學家,又可以在各類學校做數學老師;還可以成為某種領域(如金融、統計)的資料分析師,也可以從事軟體設計、工程計算、網路安全、國防科技等方面的技術工作。

    據統計,畢業後收入較高、工作相關度高、提升較快的專業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金融、資訊保安、軟體工程等相關行業領域。而數學專業畢業生大多從事相關行業的技術崗位,如精算師、銀行、證券業工作、程式設計師、資料分析師等。

    二、物理專業

    專業深造

    物理學專業畢業生具有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很多同學會選擇考研或出國深造,深造的專業大部分為物理學相關專業。

    物理有許多課程是其他專業的主幹學科或考試科目,考研率很高,這也是物理學專業的優勢所在。

    就業方向

    物理學就業與大多基礎性專業相同,主要在高校、國防部門、科研機構等從事教學研究及相關科研管理工作。中國有很多與物理相關的研究所,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這都是物理學畢業生深造和就業的好去處。

    在就業領域,許多以物理為基礎的學科領域都閃爍著該專業畢業生的身影,如資訊、能源、航天、軍工、材料、交通、經濟、生命科學,等等。

    三、化學專業

    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化學系的畢業生主要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如化工、生物、醫藥、材料、環境、農業、食品、檢驗檢疫、環境、國防、能源、資訊等行業從事生產與科研工作,從事教師職業、報考政府機關公務員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生物專業

    就業方向

    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也可以到工業、醫藥、食品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社會上有一種誤解——“生物專業不好就業”。“生物專業不好就業”的印象,可能來自於國內生物“對口”的就業崗位不好找,就業面較窄。如果想進入高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研,需要讀完博士。本科生如果選擇直接就業,很可能要去醫藥企業或轉行。

    目前,國內杭州、上海、北京等很多跨國的和國內有名的生物醫藥企業都需要優秀的生物學人才,將來企業才是創新的主體,那裡有年輕人可以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臺。生物學有很多領域,各領域之間也存在差異,比如生物資訊和生物統計方面有較好的就業前景。這兩個領域與資訊科學和統計學有交叉。所有,生物專業的學生也可以考慮多接觸跨學科的知識領域。

    五、歷史專業

    就業方向

    從專業對口方面來說,歷史學職業需求相對較少,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從事教師工作,或者向歷史學研究方向發展。

    總的來看,當前歷史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

    (1)在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博物館、檔案館從事研究工作;

    (4)繼續深造。

    六、哲學專業

    就業方向

    無論從地域方面,還是領域方面來看,哲學系畢業生分佈都比較廣泛,其主要就業方向有:

    (1)公務員。畢業生可在國家、省、市等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或文字性工作,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強,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優勢。

    (2)文教事業或新聞出版部門。除公務員外,該專業畢業生還可到學校、科研單位或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研究性、採編類工作,但這些單位對畢業生的學歷等條件要求較高。

    (3)各類企業等。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可到企業的黨辦、文祕、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部門從事各類實際工作。

    七、古文字學專業

    就業方向

    與一般學科相比,古文字學人才成長週期更長,培養難度也更大。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雖然成就突出、湧現出多位學術大師和一批學術骨幹,但是總體上看研究力量不足、後備人才匱乏依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隨著高校掛住度提高,師資力量偏向,未來發展光明。

    高校推薦

    考生可關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安徽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

  • 5 # 鯨魚老師有話說

    你好,“強基計劃對學生來說是不是雞肋?”這個問題,建議從以下3個方面來看:

    1、首先要清楚強基計劃面向的是什麼樣的學生

    “強基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今年高校全面告別自主招生,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首批參與試點的是36所“雙一流A類”高校,可以說院校檔次是有所提高的。

    那到底什麼樣的學生適合申報強基計劃呢,可以分為兩類:

    (1)高考成績優秀,可參考36所院校去年的投檔線分數,自己是否在其投檔線分數之上。在強基計劃錄取方案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低於85%,也就是說高考成績過硬,才有可能入圍到申報學校的筆試及面試中。

    (2)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破格條件各學校不同,大多數為相應競賽獎項,至少為銀牌國二及以上獎項,具體可參考下圖整理的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資訊彙總。

    如果無法滿足以上兩個條件,也不是不能申報,本來也是高考後的事情,不會牽扯當下太多精力,萬一高考成績超常發揮了也不後悔當初沒報。但今年院校申請數量基本都是1所,限報專業數量不等,如準備報考請謹慎選擇,選擇實力最相符且最適合自己的。

    2、家長或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規劃

    這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就是上大學到底是為了本科畢業後就業,還是真的對某一領域有濃厚興趣,想深入鑽研並取得一定成就。

    如果是前者,建議還是選擇安心高考,走常規的志願填報即可。如果是後者,或者在初中及高中階段就已經有堅定的興趣愛好,強基計劃中也包含相應專業,將來也有志於從事相關研究,報就完了,一定沒問題。從已公佈招生簡章的試點高校來看,很多院校紛紛拿出了自己的基礎學科王牌專業。

    3、強基計劃的優勢

    培養模式中以下幾點可以看出強基計劃對學生培養的優勢:

    “(1)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2)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3)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探索學科交叉培養。(4)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整合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專案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5)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積極為關鍵領域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教育部將加強對強基計劃的政策支援。”

    以上,建議大家先清楚自己的分數是否夠線,根據模考成績及各校提檔線作為參考。其次,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結合地域選擇、城市選擇、院校選擇、專業選擇、後續發展、就業選擇等等全方位進行分析。最後,結合招生簡章及自身情況,篩選出自己的目標院校進行申報即可!

    祝各位考生高考順利,前程似錦,都可以去到理想的院校!

  • 6 # 淺笑小芮

    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被稱為強基計劃。這也意味著2020高考強基計劃將實施,那麼,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為大家整理最全解讀如下:

    一、高考強基計劃介紹!

    1、強基計劃是什麼意思?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020年1月,《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2、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有哪些?

    北京大學、中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

    3、強基計劃的招生定位是什麼?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4、強基計劃的招生程式是怎麼樣的?

    3月底前,試點高校釋出年度強基計劃招生簡章。4月,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網上報名參加強基計劃招生。6月,所有考生參加統一高考。6月25日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向有關高校提供報名考生高考成績(不含高考加分)。6月26日前,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學校考核的考生名單並公示入圍標準。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7月5日前,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考生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並公示錄取標準。

    二、2020高考強基計劃新政策

    1、“強基計劃”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

    “強基計劃”同步公佈了相關招生辦法。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據有關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制定強基計劃的招生和培養方案。符合高校報考條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請參加強基計劃招生。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按在各省(區、市)強基計劃招生名額的一定倍數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根據考生填報志願,按綜合成績由高到低順序錄取。教育部在檔案中指出,有關高校要認真研究制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招生簡章中提前向社會公佈。

    2、學科才能突出的考生可破格考核錄取

    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3、“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享單獨人才培養方案

    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提供一流的學習條件,創造一流的學術環境與氛圍,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暢通成長髮展通道,對學業優秀的學生,高校可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獎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本科階段培養要夯實基礎學科能力素養,碩博階段既可在本學科深造,也可探索學科交叉培養。推進科教協同育人,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整合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這些學生參與專案研究,探索建立結合重大科研任務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

    三、強基計劃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區別?

    1、選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3、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四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五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 7 # 克拉美書0風清揚

    全國招生5500人左右,這個人數對於報考1000萬考生而言,比例甚小。但是你要是想一想,如果未來十年,每年多5000多名科學學者、高工,是令人興奮的事。國家再用行動回到錢學森老前輩的“提問”,對於有理想、有志氣、有能力走這條路的學生,簡直是久旱甘霖,或者說如虎添翼!而沒有這方面興趣的人就不要瞎參與了,所以也不是雞肋。

  • 8 # 80師說

    不強基計劃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福音,那麼他設立的初衷是什麼呢?我想第一是為了培養高階人才,給這些人更廣闊的機會和平臺。第二也是為這些有志青年和高中生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 9 # 大叔熊大

    強基計劃對於學生而言,是一條能夠明確選定自己今後奮鬥方向的快車道,不但不是雞肋,而是一條捷徑。該計劃旨在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綜合素質優秀,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招生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

    那麼哪些學生適合於申報強基計劃呢?從目前高校釋出的招生簡章要求看,比較青睞兩類人,一類是綜合素質優秀、高考成績優秀的學生,第二類是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強基計劃是為國家戰略基礎學科培養人才,所以高校都拿出了各自的基礎王牌專業招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沒錢了又不想向家裡要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