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文化街男孩
-
2 # 銘蘇先生
一、美德面臨的主要矛盾衝突
第一、分擔北約軍費矛盾衝突
近期白宮突然宣佈要從德國撤走9500名美軍,這讓美德之間的信任關係受到一定的衝擊。特朗普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這無疑與德國不願意承擔更多的北約軍費有關。美國為了減少自己的軍費開支,要求自己的北約盟友將軍費開支提高到本國GDP的2%,這遭到很多北約盟友的抵制,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也不願意承擔過多的北約軍費,這令特朗普非常不滿。
特朗普認為,美國在德國駐軍,向德國提供了安全防衛服務,那麼德國理應承擔更多的北約軍費。由於德國默克爾政府對美國增加軍費的要求採取抵制措施,所以特朗普以撤軍來回應德國。
第二、北溪二號利益衝突
近期默克爾與特朗普在通話中因北溪二號專案發生爭吵,由於北溪二號專案關係著德國的能源供應安全,所以德國大力支援俄羅斯主導的北溪二號專案的建設。但是,美國為了向歐洲盟友推銷自己的液化天然氣,堅決反對北溪二號的建設,為此多次釋出對北溪二號專案參與企業的制裁措施,直接導致北溪二號停擺。
第三、德國對美國干預自己內政不滿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對外政策上有自己的主張,但是美國為了讓德國配合自己的海外戰略,頻頻對德國內政指手畫腳,引發德國政府對美國的不滿。
比如,德國建設自己的5G網路,需要華為的參與,但是美國政府極力反對。美國要求德國在新冠問題上一起參與抹黑中國,但是德國不想參與其中,為此默克爾還拒絕6月底去美國參加G7峰會。
美國前駐德大使理查德•格倫內爾因為經常對德國政府施號發令,被戲稱為德國的“太上皇”,德國政府高層對其強烈不滿。
二、德國面臨的選擇德國和美國之間存在諸多的矛盾衝突,那麼德國是否就要拋開美國,然後帶領自己的歐洲盟友單幹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第一、德國短期內還難以脫離北約構建自己的安全防務體系。
在二戰以後,美國主導建立了北約,美國通過北約控制了歐洲的軍事防務體系,而德國有美駐Continental軍司令部和美駐歐空軍司令部,美國通過在德國駐軍,不但可以鉗制德國,而且還可以威懾周邊國家。也正是因為美國在歐洲多國駐軍,這使這些盟友在對外政策上長期不得不唯美國馬首之瞻。
美國現在德國的駐軍還有3.45萬人,即使這次美國撤走9500人,還有2.5萬人。鑑於德國的重要戰略地位,美國是不會輕易將駐軍全部撤走的,所以德國在軍事上很難擺脫美國的影響,短期內不可能構建自己的獨立防務體系。所以,在軍事防禦上,德國還將繼續依託北約來實現。
第二、雖然美德有利益衝突,但是雙方在經濟上還是有很多共同合作利益。
二戰後,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德國也是美國重點援助和扶持的物件,這使德國的經濟得以快速的恢復。美國通過援助德國,美德得以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絡。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歐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兩大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議還在談判中,一旦達成就是世界上最大自貿區。德國作為歐盟的主導國,雖然在為自己及歐盟爭取利益,但是與美國還是存在共同的合作利益的,所以德國也不會與美國徹底決裂。
第三、美德都屬於發達盟友圈子,割不斷,理還亂。
目前美國最大的族群是德裔美中國人,有6000萬以上,約佔美國總人口的18%,美國和德國有著這層關係紐帶,德國要想徹底同美國翻臉也比較難,畢竟兩國很多人有著親緣關係。
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雖然以德國為首的歐盟在同美國的交往中更多地保持自己的主張,但是他們與美國有扯不斷的利益糾葛,合作使他們利益最大化,走向徹底決裂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德國也不可能拋開美國,帶領歐洲一幫小弟單幹。
-
3 # 天太2
縱觀歷史上的關鍵時刻,德國從來沒有與美國融合在一起的時候。美國崛起成世界第一,德國崛起成歐洲第一。從此,德國的命運成了“既生瑜,何生亮”,被美國壓制到現在。二戰後的德國放棄了武力征服世界的企圖,卻並不甘心情願做世界末流,仍以其民族本質的優異,做到了經濟在歐洲的領頭羊地位。任何經濟的行為都會導致政治上的變化,這是經濟是基礎的地位決定的。德國經濟的發展自然會帶來在國際事務中亮眼的政治表現。
可以說《伊核協議》的成功,是德國極力促成的,表現了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但,美國的打壓,讓德國的努力功敗垂成。美國的做法不僅讓德國,甚至歐盟多數國家感到了寒意,所謂“盟國”,在美國眼裡,不過是隨時可以拋棄的“敝屣”而已。特朗普政府對德國有意無意的打擊,讓德國反思自己在美國眼中的地位,德國是不是要給美國當“馬仔”,並永遠當下去?德國事實上從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開始,就在尋找一條有別於過去的路,對美國不再抱有希望,或者說不再熱心。
我們可以看到在很多事情上,德國試圖走自己的路,比如建立歐元支付系統;與俄羅斯頻繁互動,建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與俄羅斯接觸參與敘利亞重建;與俄羅斯合作參與“明斯克協議”簽署。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點一一沒有美國,而且都符合俄羅斯的利益。難道這是偶然的嗎?只能說德國是在積極的尋找機會,創造機會。德國確實在走自己的路,眼下只是經濟上的,政治上脫離美國也在償試,只要有機會,軍事上也會自行其事,只是這是個長期曲折的過程。
-
4 # 廾三戈
二戰後美國為控制歐洲,遏制蘇聯,建立世界霸權,在百廢待興的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事實上並非只有德國,法國無論是從“戴高樂主義”(1、撤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改變法國在聯盟中對美國的從屬地位,維護民族獨立;2、建立法國獨立的核威懾力量,打破美國的核壟斷;3、同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緩和、諒解、合作"的關係,在東西方關係中發揮作用。積極推動中法建交;4、建立一個擺脫美蘇控制,以法國為中心的,法德聯合為支柱的,由歐洲主權國家聯合起來的"大歐洲聯合";5、實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積極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進法國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響。)還是“北約腦死亡”,都展現了其鮮明的“個性”。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家,表現似乎不像法國那樣鮮明,但是也足以見其對美國的離心傾向。尤其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要求北約各國增加軍費開支,承擔更多義務,此舉也遭到了德國的強烈反對。日前美國從德國撤出核武器的說法以及未經與德國討論撤離軍隊的行為更進一步裂化了德美關係。今年德國作為歐盟的輪值國,其近期一系列表態,對中國一直示好,其很大一方面就是因為,德國或是說整個歐盟受疫情影響,單靠自己內部運作不足以迅速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美國的赤裸裸的“美國優先”更是靠不住。目前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2”專案也仍然在美國的制裁當中。德國似乎並不能合理合法且正當的行使自身的國家主權。可以看到,在美國的強行干涉下,德國實際上是十分不滿的,但是無論是從北約體系來講,還是其國內現狀包括國際上對其國內發展的一些束縛,德國的防務問題並不能擺脫美國而獨立出來。
從國際格局來看,中美兩極格局日趨明顯,整個歐洲的發展也面臨著例如“選邊站”的困境,短期來看,相信德法這樣的傳統歐洲大國會像目前東南亞一些國家一樣,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在經濟上依賴中國,成為“大國博弈”中的“變數”。短期來看德國或者說整個歐洲擺脫美國並不現實,不說產業技術和國際關係問題,單看德國的領土大小和人口就難以一國獨霸,德國的崛起也只能在歐盟的框架下才能得以實現。我們只能做個假定,在若干年後,歐盟實現共同“復興”,政治經濟一體化進一步整合發展,整體綜合實力遠遠超過美國,可能目前這種“依賴”關注的主客體會顛倒。只不過短期甚至說長期,結合歐盟內部本身的問題,還看不到這樣的勢頭。
-
5 # 薩沙
並非如此。
今天的德國已經不是納粹德國時期,國內已經完全不同。
德中國人厭惡戰爭,厭惡軍事。
在二戰期間,德中國人踴躍參軍,以做軍人為榮。
很多德國將軍自己指揮作戰,兒子就在前線戰壕內廝殺,很多就這麼死了。
以曼施坦因為例,當他指揮的大軍陷入列寧格勒的泥濘中無法自拔時,得到了他兒子吉羅戰死的訊息。
由於軍情緊急,曼施坦因甚至沒有悲痛的時間。
因為第6軍團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圍了,必須等著他去救援,這可是關係到德國命運的大事。
表面上,曼施坦因沒有顯示出任何悲痛。
今天德中國人完全不同,而且反戰情緒高漲。
比如2003年伊拉克自由運動打響的時候,5萬德國青少年聚集柏林抗議遊行。晚間又有2萬人舉行示威。
估計這一時刻,有25萬德中國人臨時聚集在各城市舉行了10多個抗議活動。
今天德中國人也不去當兵,兵員嚴重不足。
最近的德國聯邦國防軍為應付兵員不足、尤其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的局面,準備吸收歐盟其他國家公民參軍。
看看,德中國人竟然要其他國家人來參軍,這不是搞笑嗎?
德國士兵人數為18萬2千,缺編非常嚴重。而且這18萬人中,女兵比例是歷史最高水平,為12%。
另外,德軍對於武器也不用心。
德國今天是歐盟頭號強國,然而德國三軍實力並不強。
尤其是德國海軍,實力非常薄弱。
雖然由於為戰敗國的身份,德國海軍被禁止使用巡洋艦、航空母艦、核子動力潛艇等侵略性艦艇,與裝備在其上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核子武器。
然而,德國海軍仍然可以以驅逐艦、護衛艦、柴電動力潛艦、兩棲攻擊艦等等,建立強大海軍。
但德國海軍發展緩慢。目前最先進的為巴登-符騰堡級巡防艦,排水量7000噸。
本來計劃製造8艘,每艘造價為6.5億歐元。
最終又被砍到4艘,第1艘本來計劃2016年服役,第4艘計劃2018年服役。
結果,第1艘因質量問題拖到今年剛剛服役,其餘3艘還在建造中。
而目前德國海軍水面軍艦實力非常薄弱,主力薩克森級巡防艦排水量只有5000噸,一共只有3艘,最新1艘也服役了15年。
以德國如此強大的國力和世界地位,海軍薄弱到這種地步,主要還是忽視軍事的原因。
德中國人不支援恢復軍事大國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德中國人並不希望美國撤軍,反而希望美軍長期在德國駐紮,這會大大減少德國自身的軍事投入。
雖然德國民族政黨,極左翼和極右翼都支援美軍撤退,但普通德國民眾只有35%支援美軍撤退。
-
6 # 謝金澎
別看德國、日本自從戰敗後,一直像一個京巴似的黏著美國,讓特朗普這樣的政治白痴誤以為人家都捨不得美國似的,其實那都只是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
雖然德國在戰後確實改造的很徹底,也反省的很真實,但是德國至今在世界上綜合實力都是可以排進世界前五的。
軍工上,尖端武器他不是沒有能力製造,而是不能。因為他膽敢發展導彈、戰機、核武、航母等就立即會遭到以美國為首的整個國際社會遏制。在這一點上,恐怕東西方會空前一致的意見統一。
而是與歐洲徹底和解,埋頭默默的致力於發展,通過自己的真誠和努力得到歐洲的信任,然後通過這種信任和國家實力的雙重影響力提高自己在歐洲的權重,最後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國家。
德國要做的,就是與美國逐步政治、軍事脫鉤,領導歐洲建立獨立的軍事力量,將當年武力統一歐洲未能完成的夢想,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的達成。
要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就需要美國放鬆對自己的捆綁。正好來了一個特朗普.唐納德這樣的政治莽夫,果然自戀的做出了誤判,以為美軍要離開德國,德國就會痛哭流涕苦苦的哀求與挽留。
殊不知,德國政要們正躲在辦公室裡暗暗高興,心說遇上這樣的傻缺,真是不可多得的戰略機遇,但願他明天撤走全部駐紮在歐洲的軍隊。
-
7 # 寰球視野新觀
德國很難擺脫美國的影響,但是與日本的野心勃勃不同,德國想做的不是發展軍事實力,不是擴張領土,而是要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至於國防安全,德國不入侵歐洲國家就不錯了,誰敢欺負德國?德國作為北約國家,安全不必擔心。
有一個笑話:中國留學生問他的德國同學,歐洲面積跟中國差不多大,為什麼歐洲會有那麼多國家?德國同學也十分不解的對中國留學生說:我也不知道啊,我們嘗試了兩次,他們不配合。
德國軍隊擁有128架“颱風”戰鬥機,其中39架可以作戰,224輛“豹2”坦克,只有105輛完好無損,13艘軍艦隻有5艘可以開出港口。而且德國軍隊武器裝備不足,甚至互相借用。德軍士兵上下班打卡,週末雙休,演習時間不能超過下班時間,否則要支付加班費。
在挪威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德國精銳的371裝甲擲彈兵的裝甲車由於忘記攜帶機槍,於是將掃帚把塗成黑色,冒充機槍,遭到盟國的恥笑。
德國改善了與法國、波蘭、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所以在歐洲國家中游刃有餘,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成為歐盟領導,穩坐歐洲霸主地位。
歐盟國家多數是發達國家,產業結構與美國高度重合和相似,彼此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無論是德國、法國還是其他歐洲國家,在經濟上都難以與美國抗衡,因此德國正在強化歐盟,並且擴寬海外市場,與美國競爭。
-
8 # 去說歷史啊
德國暫時沒有辦法擺脫美國的影響,但是德國一直在尋求發展的機會,之前的時候歐盟誕生,就給了德國以非常大的機會,但是美國一直以來都在試圖瓦解歐盟,最終英國成功的脫離了歐盟,歐盟內部有很多國家認為,歐盟這個組織就是讓德國變得強大的機會。
想從國際外交以及縱橫百合的方式,去讓國家變得更強大,這種方式是非常慢的,而且發展起來也非常的緩慢,而且非常容易被破解,關鍵就是非常的脆弱,從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我們可以看出,就算是歐盟在搞一體化,是碰到危機的時候,還是各個國家搞各個國家的,因此搞這種脆弱的聯盟和美國來對抗是非常險的一招棋。
現在美國也非常的小心翼翼,非常害怕其他國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美國,所以美國現在最大限度的發揮軟實力,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把這種軟實力運用到了極致,也就是利用經貿關係的方式去左右國際局勢,但是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美國損失巨大,所以美國的軟實力發揮現在變得很有限。
現在歐盟又推出了一個歐洲版的馬歇爾計劃,主要是增強經濟以及軍事的獨立性,同時增強衛生系統的獨立性,德國方面也加強了同俄羅斯之間的合作,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突然宣佈要從德國撤軍,也就是說撤出9500人。這讓俄羅斯和德國之間的戰略平衡被打破,如果現在北約不保護德國了那麼德國可能非常的被動。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正是美國維持了歐洲的和平,所以歐洲應該花費數千億美元,現在德國方面卻不出席特朗普要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這讓特朗普非常沒面子,所以特朗普想撤軍,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歐洲國家非常的緊張。
最近歐洲國家和越南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也就是加強和越南之間的經濟發展,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是對美國的妥協。對於這種局勢來說可能順從了美國轉移矛盾的一個方案,其實亞洲國家也可以加強和英國之間的合作,大家可以相互進行合作,但總體上是搞歐亞大聯合,也就是說歐洲和南海地區的國家合作,亞洲國家和英國合作,最後是增強亞洲國家以及歐洲國家的聯合,在這種局面之下,美國必將被孤立。
從現在的局勢來看,德國要自強就必須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性,總體來說就是美國是超級強國,亞洲和歐洲國家搞整體大聯合,以促進各個地區之間的經貿發展,爭取在經濟上超過美國,因此美國對德國施加的這種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效,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無效的。總之要想徹底擺脫美國的影響,就必須在核心科技上超過美國,因為其他的方式既脆弱又緩慢,非常難以從實質上解決問題。
-
9 # 雲端美
德國和美國的國防通過北約組織綁在一起,德國受到侵略美國必須幫助視同自己遭到侵略,反之德國也對美國承擔義務。這關係之密切,你還能怎麼再更加密切?用同樣的鈔票?還是取消一切關稅、一切壁壘、一切補貼?看看你有多麼廣闊的想象力,說說看。
中國的GDP接近是德國的4倍,中國會不會受到美國的影響?相反美國也不可能不受中國影響,就看有沒有共同利益。沒有共同利益,那就是都浪費時間;德國跟美國的關係在國防、經濟、貿易、科研、教育、國際政治等廣泛領域都有不浪費時間的共同利益。誰會跟一個大客戶主動不再往來呢?
-
10 # 德德不休
德國的對外政策有兩大支柱,一個是跨大西洋聯盟,即歐美關係,第二個是歐洲一體化。德國可從未想過完全擺脫美國的影響,因為有俄羅斯在東邊,歐洲國家從未想過自己能單獨對抗俄羅斯的威脅。德國也一樣,非常重視歐美關係。從默克爾及其一下,親美勢力特別強大。去年柏林牆倒塌三十週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德,德美關係迅速修復且升溫。雖然現在德美關係有一些齟齬,有一些矛盾,但這只是暫時的,僅僅是由於特朗普的個人因素而已。德中國人現在非常期待特朗普競選失敗,那麼歐美關係能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以前的軌道。
回覆列表
我們說德國並沒有足夠的野心和精力,完全擺脫美國束縛,甚至會與美國對抗。它只是希望有一個更團結的歐洲,如果由自己領導最好,最次也要德國能發揮重大作用,而最終的目的要和美國澳洲日本等西方朋友,一同管理世界,施加影響。
德國不希望看到美國一家獨大,更不希望美國干涉自己內政,而是希望與美國平起平坐,像朋友一樣。
所以,在特朗普要求從德國撤出萬名美軍後,德國並沒有解放的感覺,也沒有減輕多少壓力,反而倒覺得責任感更重了,因為歐洲需要有新的核心,填補美軍撤走形成的空白,而恰恰德國有願意幫忙。
不要總拿日本與德國相比。因為在歷史、文化、思想和宗教等軟性因素上,德國與美國的淵源更深,而日本與西方靠近並最終成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也近有百年多歷史,始於門戶開放。更由於日本受儒家學說影響很深,所以骨子裡與歐美國家並不一樣。
有人會問,德國不想報復美國嗎,因為二戰被美蘇打敗,令德國很受傷?而我們要說,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認賭服輸,很有契約精神,戰敗賠款和被分割國土,那是條約上明確規定的,德國會無條件服從,不會把賬算到美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