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老師淺談教育

    為什麼感覺家長幫的越多,孩子越磨蹭?造成這個原因主要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了依賴性。

    老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思路,而不是幫忙把事情做完。這樣會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懶惰,孩子就會想,反正不會的我家長會,我做不到的家長可以做到。長此以往,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越強,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弱,會造成沒有主見,做事磨蹭的性格。

    1、平時輔導多注重互動,讓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2、做任何事先讓孩子自己先想著怎麼才能做好,做好的適當的誇獎,做不好再幫助分析,引導,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3、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先制定時間計劃和學習目標,讓孩子形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4、以家長自身為榜樣,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家長怎麼做,孩子跟著怎麼學,那麼在自身方面要以身作則。

    5、適當的放手培養,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做到以上幾點,孩子懶惰磨蹭的性格會有所改變,但是不會一蹴而就,家長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個孩子需要18年,家長要慢慢來,不要急,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

  • 2 # 元氣秀秀

    相信磨蹭這個問題,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本來是溫柔可親的媽媽,和顏悅色的爸爸,一遇到孩子磨蹭,就變成母老虎、暴躁的張飛。

    早晨起床的時候,喊孩子一遍,不回答,喊第二遍,哼哼唧唧的應幾聲繼續睡,喊第三遍了才不情願地起來,眯著眼,磨磨蹭蹭的穿衣服。

    放學回家後,寫作業,拖拖拉拉,剛開始寫沒5分鐘,一會要喝水,一會要吃水果,一會出去溜達溜達,本來作業是不多的,非要磨蹭到大半夜的。

    孩子們常說:“等一會,再等等……”,家長們常說:“快點兒,速度點……”

    其實孩子們的磨蹭都是有原因的,家長朋友們要通過孩子的行為去分析背後的原因,從而找到真正解決的方法,不然每天都是雞飛狗跳的。

    孩子磨蹭的原因有以下6點:

    1、孩子不懂時間是什麼

    孩子在6歲前,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他不懂十分鐘是什麼意思,不認識鐘錶。

    孩子在6歲上小學後,才開始慢慢地接觸時鐘,懂得做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在什麼樣的時間段,自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2、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忽略了,不被關注

    我生了二胎之後,陪伴老二的時間會多一些,有一段時間老大吃飯變得很慢,原本15分鐘就能解決的,卻拖拖拉拉的,吃了40分鐘左右;寫作業也是,本來1小時可以搞定的事情,卻做到了晚上9點多,多花了三四個小時。我就一直催促他,催到後面都煩了。後來兒子說了句:“媽媽,你陪妹妹那麼長時間,為什麼陪我吃飯、寫作業你卻覺得煩?”

    我這才猛然驚醒,原來,他用他的拖沓在吸引我的注意。

    3、孩子不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他並不清楚要做的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比如,為什麼媽媽要讓我抓緊時間穿衣服,這個和我們要出門有什麼關係?

    4、孩子的磨蹭都是家長催出來的

    年齡小的孩子,能夠消化的指令很少,家長一會要讓他穿衣服,一會要讓他穿鞋子,一會又要催促他快點出門,他就會變得混亂,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而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家長經常催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沓的標籤,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從而變成一個真正拖沓的人。

    5、孩子的磨蹭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

    有些家長在生活中會說:“等一等,我一會過來幫你”,“這個留著明天再完成吧”……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

    6、孩子的磨蹭是家長慣出來的

    這個就是題主說到的,家長幫的越多,孩子越磨蹭。

    ①孩子對家長太過於依賴,所有事情家長都幫忙做了,孩子自己不用動手,慢慢地就會變得不會動手;

    ②孩子認為家長不信任自己,明明是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家長偏偏要代勞,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沒得到體現,你越幫我做,我越慢,越不作為;

    懂得孩子磨蹭的原因,就可以相應的對症下藥,總結起來是5個方法

    1、教會孩子瞭解時間

    可以帶著孩子認識鐘錶,通過鐘錶,對時間有一個整體的認知。

    除了鐘錶外,有一個特別好的時間工具——沙漏。多買幾個不同時間、不同顏色的沙漏,讓孩子能夠更直觀的感受時間,通過沙子的流逝,感知時間的流逝。告訴孩子,在沙漏流完之前,你要刷完牙哦。

    還有個工具就是——計時器,適用於大一些的孩子。

    2、用鼓勵和誇獎代替催促責罵

    誇獎是能夠給人力量的,而暴力的催促只能給孩子洩氣。

    當孩子拖拉時,家長用發脾氣、打罵、催促的方式,孩子會被嚇到,變得不知所措。

    試想一下,早上起床的時候,給孩子5分鐘的緩衝時間,不去打擾他,5分鐘後來到孩子的房間,拉開窗簾,讓Sunny進來,開啟窗戶,讓聲音也進來。這個時候再去提醒孩子,不是強勢叫醒,而是趴在孩子耳邊,在他的臉上親吻一下說:“寶貝,早上好,該起床咯,媽媽去做早餐,等你吃飯哦,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立刻起床的”。這樣堅持7天,相信到第八天的時候,媽媽剛剛拉開窗簾,孩子就自己起床了。

    3、列一個清單,將孩子要做的事情固定化、系統化

    有的家長讓孩子去刷牙,刷完牙後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然後家長又叫孩子去洗臉,一直到睡覺,要叫好幾次,時間就是這樣耽誤的。這個時候需要將事情都固定下來。

    當你把一系列的行為固定之後,它就會變成一整體的習慣。這個時候只要切入最簡單的第一個點,後面的行為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可以列一個清單,把孩子睡覺之前要做的事情都列出來,比如刷牙、洗臉、講睡前故事、關燈、睡覺。

    邀請孩子跟你一同列清單,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多參與,多說話,家長少說話多傾聽,把清單列的好看一點,跟孩子一起掛在顯眼的地方。列好清單以後,和善而堅定地執行。

    4、把行為遊戲化

    有很多家長會談遊戲色變,其實遊戲是一個增進親子關係很好的工具。利用的好,事半功倍。

    比如小一點的孩子,他不一定喜歡穿衣服,但是他一定會喜歡玩遊戲。甚至更喜歡有競技性的遊戲。

    有的家長自己起來了,想著讓孩子多睡一會吧,自己去刷牙洗臉完畢,然後就一直催促孩子。那你自己完成了當然希望孩子也儘快完成。為什麼不能讓孩子來跟我們一起比賽呢。比比誰先刷完牙,誰先吃完早餐,誰先背誦下一首古詩,誰能先完成作業等等。

    5、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

    很多孩子不用為磨蹭買單,他會覺得既然磨蹭沒代價,沒成本,那我為什麼還要勤快。

    自然後果法是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一種道德教育方法。基於少年兒童的理智尚處於所謂“睡眠”狀態的觀點,盧梭反對對這一年齡時期的兒童進行說理教育,也反對對他們施以嚴酷的紀律和懲罰,主張讓兒童通過體驗其過失的不良後果去認識錯誤,吸取教訓,學會服從“自然法則”,自行改正。

    孩子因為拖拉磨蹭,導致作業沒有完成,第二天到了學校,老師自然會詢問原因,批評他。孩子就會懂得因為磨蹭所帶來的後果,才會相應地做出改變。

    現在很老師都要求家長幫忙訂正作業,訂正好了再提交或者是帶去學校,就導致了孩子沒有承擔應該承擔的自然後果,該磨蹭還是磨蹭。

    結束語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每個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家長不要事事都幫著孩子做,讓孩子多參與多體驗,才能知道時間的寶貴,才能更好的利用和管理時間,解決拖沓磨蹭的問題。

  • 3 # 立哥說教育

    方法不對。孩子每個階段教育重點不同,教育方法也有區別,要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

    一、越早教育效果越好。

    在孩子六歲之前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比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吃完飯要把碗送到廚房。這樣培養孩子會知道這些事是自己應該做的,也是自己的事。

    二、立規矩,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這一點好理解。就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娛樂的時候娛樂。孩子做到這點對做事不磨蹭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體驗磨蹭的壞處。

    家長也可以主動磨蹭,父母找個機會。比如說該吃飯的時候,你磨磨蹭蹭的不去做飯。孩子餓急了會催著你去,你磨蹭兩回孩子就知道磨蹭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多大的困擾。不要擔心孩子餓壞。現在營養都好,餓兩個小時沒有問題。而且飢餓是最簡單的最有效的人體驗痛苦的方法之一。讓孩子適當的體驗一下飢餓不是壞事。

    四、興趣。

    很多家長會發現,上學那時候孩子起床很是麻煩。可是要是星期六星期天商量好去動物園玩兒,那孩子起的非常早。這就是興趣,家長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慢慢引導孩子做事不磨蹭不拖拉。

    以上這四種方法對改變孩子磨蹭非常有效。初中小學初中也能做到。特別對孩子寫作業磨蹭,只是家長需要變通一下。基本理論就是這些,具體做還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習慣和性格,以及家長對孩子的心理了解而具體實施。

  • 4 # 怎樣做家長

    “家長幫的越多,孩子越磨蹭。”這不是感覺,是事實。

    記得曾經有一次,在杭州的市民中心廣場上,看到這麼一幕

    一位大概5歲的小男孩,在廣場上玩耍,被廣場上的臺階絆摔了,孩子摔倒在地上,準備爬起來那一刻,爺爺奶奶跑了過去,立馬抱起孩子,孩子也瞬間大哭起來,奶奶說:“乖孫子,都是這臺階不好,把你絆倒了,下次不來這玩。”說著,還有手拍打了臺階。

    孩子媽媽也走了過來,看這哭泣了孩子,面無表情地說到:“沒事了,不要哭了,下次小心點。”

    同樣是“孩子摔跤”這一幕。一對外國夫婦帶著孩子公園玩耍,孩子自己玩著玩著,摔了一跤。此時孩子的父母在遠處注意到了,但並沒有跑過去看孩子摔的怎麼樣。而孩子摔倒地上,看了看周圍,自己立馬就起來,繼續玩耍去了。

    看到這2幕場景,我想對中國的家長說:

    “你們愛孩子的方式,我擔心孩子以後連摔跤都不會摔了。”

    同樣的道理,對孩子的成長,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家長不該管的,該管的,都管了,更要命的時,家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對孩子瞎管,亂管。破壞了孩子生命本來的成長狀態。切斷了孩子與事物的直接連線,導致孩子的心智無法獲得成長。

    孩子的教育不能試錯。家長不懂生命的本質屬性,不懂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即不懂教育。不懂教育而去教育,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無不從當了“無形殺手”的角色。令人可悲可氣。

  • 5 # 小樓夜臥雪

    拖拖拉拉似乎是孩子們的通病,很多媽媽一聊起這個話題來就滔滔不絕,一把辛酸淚。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這樣呢?為什麼怎麼催都改不了呢?

    “我們總以為孩子磨蹭拖拉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其實我們都錯怪孩子了。他們有這些表現,一方面是特殊年齡段的正常表現,另一方面跟家長的催促、越界也分不開!”

    大部分處於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神經、肌肉發育不成熟,身體的協調性比較差,大腦和手腳的配合不是那麼靈活,所以他們在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吃力,在穿衣服、係扣子、用筷子、握筆時會顯得“磨蹭”“拖拉”。心有餘而力不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責罵,孩子一著急反而更加手忙腳亂,什麼都做不好,然後就會招來父母更多的催促、責罵……最終落入一個惡性迴圈。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不斷練習、慢慢成長。你急躁的催促,常常會讓孩子亂了陣腳,做什麼事都手忙腳亂。時間長了,孩子不但改不了磨蹭的問題,還會因為家長頻繁的催促而變得自信不足、性格怯懦。養孩子,本來就是個細活兒,你越急,問題越多。一定要耐著性子,在一旁陪伴孩子,靜待花開。

    可實際上,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1.使用一些技巧,讓孩子加快速度。可以先問問孩子,或者玩一些遊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然後讓他們加快速度。

    2.玩兒打敗計時器的遊戲。讓孩子跟計時器比賽,比直接催促他們更有效果。

    3.為孩子提供獎勵。如果孩子打敗了計時器,應該。可以帶孩子去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出去旅遊了,去找同學玩,不是物質獎勵。

    4.用鼓勵催促孩子做事。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一直要鼓勵孩子,督促他完成任務。

    5.動手指導。孩子做這件事如果不太熟練,你要動手指導孩子如何完成手頭的任務。

  • 6 # 典如是說

    家長幫得越多,孩子越磨蹭,從問題裡能感覺到你的無奈,不解和委屈!

    首先抱抱你,家裡有這個問題,確實很頭疼呢!但我也從這個問題裡看到了另一層意思:皇帝不急太監急!

    對於這種現象我覺得可以如下去看:

    首先家長總在幫助孩子,就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學習,自己發現,自己探索的機會。

    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做得慢,或者做得不夠好,或者根本不會做,因此總是忍不住出手幫助孩子!

    殊不知,你的幫助看起來是為了讓孩子完成得更好,更快,卻剝奪了孩子真正實踐的機會。

    而且你的幫助會打消孩子在實踐中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慾望。你將他要面對的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清清楚楚,並讓他按照你的幫助去學習,去生活!他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患“空心病”的孩子越來越多!因為父母替他包辦好了一切,他只需要做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

    這樣看起來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

    家長幫得越多,孩子卻越磨蹭。這何曾不是孩子在反抗呢!

    其實個人認為孩子在越多的幫助下越磨蹭是好事,因為他在磨蹭中積聚著反抗的力量!

    他在用磨蹭默默抗議家長,他在用磨蹭告訴家長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想自己安排,他想快點做還是慢點處理由他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家長在一旁用幫助來決定!

    這個過程也是孩子自主意識的體現!作為家長,最好選擇尊重,支援和理解!

    當孩子想要自己處理時,我們最好選擇站在一旁袖手旁觀,或者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可以提前讓孩子知道你隨時都在,只要他需要幫助,他只需要喊你即可!

    我家兒子現在兩歲八個月,有一些他能做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完成。比如把他搭腳的小板凳搬進廁所,方便他在洗臉池處洗手或刷牙。

    有時候,小板凳不知道放哪裡了!如果我找到了,我有時會直接拿起來放進廁所裡。但是他會跑過來搶下板凳,嘴裡嚷道:“典典拿,典典拿”!然後將板凳放回原處,再自己彎腰拿起來放進廁所裡!

    對於他的這種行為,我選擇了尊重和支援。這以後我就不會再幫他放板凳了!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事情!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屏住,尊重孩子的磨蹭!

    最後,家長一定要有界限感。畢竟孩子在慢慢長大,在逐漸遠離我們。而我們過多的幫助卻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最後可能得到一個啃老,不懂感恩的陌生成人來!

    孩子的健康成長就是家長得體退出的過程。而家長過多的幫助,不僅增加了孩子的磨蹭,而且剝奪了孩子實踐鍛鍊的機會,更是讓他缺少了成就感和掌控感!

    孩子沒有成就感,會自卑,會沒有價值感,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孩子沒有掌控感,會迷茫,會迷失,會將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近來各種啃老,老人將孩子告上法庭的新聞層出不窮,老人們在默默抹眼淚時,更多的是悔恨當初的不應該!

    所以家長在孩子磨蹭時,千萬要忍住想要幫助的衝動!

    那麼,如何解決孩子的磨蹭呢?

    1 從小培養時間觀念。在家裡牆上掛上鍾,帶著他一起做好當天的時間安排;

    2 讓他自己學會承擔磨蹭帶來的後果。比如孩子因磨蹭,去學校遲到了,那麼就讓他自己承擔遲到的後果;

    3 從心底相信和尊重孩子,並且自己也要做好時間規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樣!如果自己有磨蹭的習慣,那麼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改正,克服;

    4 孩子磨蹭時,千萬不要催。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認真的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學著負責”。

    上述就是個人覺得在孩子磨蹭時可以用到的方法,當然家長們應該還有更多更好的辦法!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本身,千萬忍住想要衝上去幫助的念頭!

    因為你會發現,只要孩子在磨蹭中自己獨立完成過一次,下次他就不會再磨磨蹭蹭了!而且他會主動去做哦!

  • 7 # 帶娃心體驗之新晉奶爸

    因為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

    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人,甚至認為所給與我的這些,是理所應當的。太多的母親和父親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對自己負責並且有能力對子負責的信念。

    所以家長幫做的越多,那麼孩子產生的問題也會越大。

    第一孩子不會做。孩子喪失了鍛鍊的機會。

    因為家長忙於生計,或者不懂得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這件事,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以父母們常常忽視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從而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導致孩子失去培養責任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我們要知道,當父母和老師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們培養不出責任感;培養出的只是一個提線木偶,或者是一個叛逆的不聽話的孩子。

    第二家長代勞,孩子會通過操作家長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我們需要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體驗與其享受到的特權直接相關的責任。否則,孩子就會成為只會依賴和接受的人,認為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縱別人為自己服務。有些孩子會認為“他們不照顧我就是不愛我”。 當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縱別人、反叛和逃避上時,他們怎麼可能培養出成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備的洞察力和能力呢?

    第三家長嫌孩子做的不好,孩子自己動手會有恐懼。

    有些孩子則因為做任何事都會招來羞辱和痛苦,而認定自己不該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會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為上。

    如果我們在為家庭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時,允許孩子與父母並肩做事、邊幹邊學,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出這些感知力和技能來。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家庭被社會所需要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師可以精心為孩子提供這種機會。這樣做還會帶來一個附帶好處,那就是當父母和老師以更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時孩子們的大多數行為問題也被消除了。

  • 8 # 孕期育兒小貼士

    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孩子的內心已經摸到了規律:只要我慢一點,爸爸媽媽就會幫我完成

    慢慢的,磨蹭就變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偷懶策略。

    其實孩子的磨蹭,有時也是在不斷地試探家長的底線,想要改變孩子的磨蹭,就要先從家長的教育孩子改變磨蹭的方式開始。

    對於怎麼糾正孩子愛磨蹭、拖延的行為,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有很多孩子磨蹭的點在於:我喜歡的事情動作很快,不喜歡的事情就慢吞吞的。換句話說就是:我不磨蹭,只是我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而已。

    這大概是很多小孩子的通病了,比如說有的小孩子非常討厭刷牙,但是又因為爸爸媽媽的逼迫不能不聽,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消極來抵抗,一邊慢吞吞的刷牙,一邊渾身上下散發著消極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個時候家長要細心教導,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刷牙,還可以在寶寶刷完牙後誇張一些的表揚孩子,比如說:“哇,今天寶寶刷牙很快很乾淨啊。”而不是說一些看似表揚實則批評的話,比如“今天刷牙很快,如果吃飯也能快點就好了。”

    也有的孩子做事實在太磨蹭,完全沒事可以誇的概念,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規定一個時間,這個時間要足夠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情。當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後,家長可以誇孩子在規定的時間提前多久完成了。通過這種適時表揚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動力。

    還有一種心理就是“只要我足夠磨蹭,爸爸媽媽就會來幫助我完成這件事情。”

    寶寶其實是很聰明的,磨蹭和拖延有時也會成為他們偷懶的一種策略。很多性子急的家長,看著孩子洗臉慢吞吞、吃飯慢吞吞,會忍不住親自上手給寶寶洗臉或者餵飯。孩子尋到這種規律後,就會認為磨蹭沒什麼不好,還會有父母的幫忙。

    面對孩子這種想偷懶的拖延,家長們只要立刻停止自己的幫助,讓寶寶知道自己磨蹭的後果。比如規定出吃飯的時間,規定時間內沒有吃完,飯菜就要收起來,直到下一頓飯之前都沒有零食可以吃,比如刷牙洗臉時間太長,就要從玩遊戲或者看電視的時間裡扣除等等。

    還有的孩子磨蹭並不是故意磨蹭,而是真的不會,或者是孩子的能力還沒有達到獨自完成這件事。這種情況下很可能被家長誤認為是磨蹭,比如過小的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的磨蹭,而是根本不會,你就是給他再長時間,他也做不好。

    這個時候最合適的方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重複鍛鍊去教會孩子,等孩子學會了,能夠獨立的完成了,孩子的動作會越來越快的。

  • 9 # 與樂寶一起成長

    麻利兒的孩子都是相似的,可磨嘰的孩子各有各樣式兒的磨

    麻利兒的孩子,該幹啥幹啥,不用別人跟後邊兒催,自己就把自己的事兒料理清楚兒的,也就是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為啥畢業了不工作?

    為啥工作了不成家?

    為啥成家了不生孩子?

    為啥為啥……

    對於已快拼盡各種商(智商、情商、睡商、作業商……)的“十萬個為啥家長”呢,在問別人咱家熊孩子咋回事兒之前,可以先看看自己個兒。

    引用一個圈友說的:

    做父母既簡單又不簡單。

    簡單的是,你是怎樣的人,你的孩子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不簡單的是,你是這樣的人,卻想讓孩子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先問問自己個兒:

    1. 你知道自己個兒都幹過啥不?

    再問:

    2. 你瞭解你自己個兒的孩子嗎?

    沒事兒就抱著個手機刷刷刷、吃雞吃雞吃雞呀;

    給自己十萬個藉口做不了某事兒啦,雖然這藉口冠冕堂皇,細想壓根站不住腳;

    貪小便宜,薅了這隻,薅那隻的羊毛啦;……

    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啪啪打各位家長都臉了,也請家長自行對號哈,或者沒有列舉到的就自己個兒再琢磨琢磨哈。

    總之呢,以身作則呢,不只是個成語,還是孩子眼中真實的咱家長哈。

    樂媽特別想說的是,與其在方法上探討如何治孩子的磨蹭、墨跡,不如在觀念上想找找根兒。先問問:

    你瞭解自己個兒的孩子嗎?

    你尊重自己個兒的孩子嗎?

    ————————————————————————

    有的孩子呢,天生慢性子,

    做什麼想什麼都比別人慢半拍,不是他/她墨跡,而是有自己的節奏。

    你應該慶幸,在如此喧囂嘈雜的環境中,孩子能保持自己的節奏。這內心得有多大的定力才行。而有了這份定力,你還愁她/他以後嗎?

    然後盡其所能地尊重孩子,可能你需要改變的只是足夠提前的提醒。

    用樂媽奶奶的老話兒說,就是,“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如果這不管用,那就甭搭理她/他了,被老師批評兩回就差不多該調整節奏了,反正自己的事兒得自己負責。

    ————————————————————————

    可萬一您的孩子就是磨嘰孩子本磨呢,參照上述類似辦法:

    前期規劃、事前提醒、監督執行、後果自負。

    咱家長得尊重咱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不同節奏,尊重他的自由發揮,然後也給孩子足夠的支援和相應的責任擔當,剩下,就一切順其自然好了。

    與其在“後果”上修正,不如在“前因”上從根兒上理清。

    樂媽希望就此事已經或即將雞飛狗跳的家裡,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在成長的路上彼此成就,享受過程

  • 10 # 青芒果媽媽

    是這樣的,此消彼長,家長適當的放手很有必要。

    我一直很推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孩子學會某一項本領,比直接幫孩子做重要得多。養育孩子真的是個慢慢來的過程,家長一著急,孩子就會錯過很多學習成長的機會。

    也許是我本來就是慢性子,在孩子的問題上,我總是很願意陪著他慢慢來。還清楚的記得他自己動手,脫下的第一隻襪子,穿上的第一件衣服,洗的第一個碗時的情景。我們之間感受的那種快樂,無法言喻。這種感覺會伴隨著他的成長一直在,他是個五歲多的孩子,我就是個五歲多的媽媽,我們互相陪伴,共同成長。

    其實最開始這些事情,要孩子獨立完成,家長真的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思去慢慢引導。然而要是家長去幫孩子做,一下子就完成了。但往長遠了看,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不僅孩子得到了鍛鍊,家長簡直不要太受益了!他不僅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是家裡的好幫手,各種幫助家裡做家務。何樂而不為?家長真的只是需要前期多一點耐心。

    特別是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別人家孩子各種要陪著寫作業,不盯著就不寫。早上孩子賴床不起來,各種軟磨硬泡,還要幫忙穿衣服啥的,簡直了!在我們家通通不存在,很多時候都是孩子做完了,在等我。原諒我,不禁要偷著樂一會。

    相信我,這不是個例,只要家長能適當放手,孩子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建房子先排明線還是先吊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