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49140970397

    在《西遊記》中,提到的觀音形象大致有以下幾種:一般所說的觀音,是指“聖觀音”,亦稱“正觀音”。這是觀音菩薩的“標準像”:觀音神態莊嚴雍容,頭戴寶冠,身披天衣,腰束貼體羅裙或錦裙。健美的面龐和體態,體現了唐代上層婦女的時裝和古印度貴族裝飾的融合。除了“聖觀音”外,如“楊柳觀音”、“水月觀音”、“白衣觀音”“滴水觀音”、“送子觀音”等,都是容貌端莊、衣飾華麗、造型優美,既有菩薩的慈祥,也有女性的柔美。

    楊柳觀音:手持淨瓶、楊枝的立像。是近現代最常見的圖塑形象。在非正規殿堂與民間,幾乎取代聖觀音而成標準像。《西遊記》第六回中,首次對觀音菩薩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寫。“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在這裡,與其說觀音被描寫成一位法相莊嚴的女菩薩,還不如說作者是按照人世間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後流傳在民間的觀音傳說。第十二回也有相應的描寫,著重強調了手裡託著“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掃開殘霧垂楊柳”,並指出這就是觀音菩薩的“救苦原身”。

    魚籃觀音:手提竹籃,或反手提魚之像。第四十九回寫:觀音菩薩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於是連梳妝打扮都不顧,在林中削篾編籃。作者借孫悟空的眼光介紹她:“┉┉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因她沒有梳妝,便少了一些神聖的靈光,卻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與百姓的距離近了起來。

    持蓮觀音:坐蓮葉上,手持蓮花,常為清麗的少女面孔。第四十二回:觀音菩薩令惠岸去李天王處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薩接在手中,拋將去,念個咒語,只見那刀化作一座千葉蓮臺,菩薩縱身上去,端坐在中間”,智擒了紅孩兒。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騎觀音和第十四回裡“手攙孩兒”的觀音老母形象,寺廟的觀音造像中也時有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軌大畫幅相機和雙軌大畫幅在攝影界是如何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