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籬笆院的男主人

    題主是這方面的專家,這話題有點深奧,以我們普通老百姓的視角,市場經濟下,提高生態效益與林木產量是矛盾的,但是可以調和它們的關係。

    我是福建地區的,福建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達到66.8%,水質、大氣、生態環境質量常年保持全優,有到過福建的朋友可以感受到,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溪水潺潺。福建很早就提出走綠色生態省建設戰略,提出口號是,有了“綠水青山”,才能收穫“金山銀山”。福建的人工林種植面積超過130萬公頃,可是由於經濟發展對木材供應加大,天然林逐漸減少,好在人工林面積比重不斷提高,天然林資源比重越來越低,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十分大的壓力,而人工林資源的不斷上升,給林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由於受到市場經濟發展導向的影響,付人工林的造林樹種有著經濟性要求,即速生豐產、經營強度高。人工林較天然林的生產水平高,雖然面積不大,但在木材生產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卻很高。發展人工林成為解決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和解決生態環境矛盾的必然選擇。

    生態效益與林木供應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博弈。我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發展的時候,也會出現了很多生態問題,河流汙染、樹木減少、水土流失、空氣汙染等,像北京的霧霾一直影響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在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生態問題也在逐漸拖慢經濟前進的腳步。

    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進行權衡就是要求把環境質量的變化同國民經濟產值聯絡起來。 在經濟發展初期,生活水平較低,甚至溫飽問題還無法解決,在這時,提高經濟發展速度,適當犧牲生態效益才能取得效用的最大化,因而經濟效益成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今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變得十分豐富,一味注重經濟效益只會導致社會總效益的下降,因而生態效益轉化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今國家振興鄉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這也是需要生態效益的顯現,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不斷的轉化中使得社會總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上,投入大筆資金,提出“退耕還林”,規劃國家生態林,發展公益林。在追求森林最高產量的同時,在不影響生態環境下,需要科學,合理,有規劃去採運林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F1簽證兩次被拒,換領館再籤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