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單身人口2億,為什麼大家都不想結
婚?越來越多的剩男剩女急壞了父母,可是他們
要嘛不斷的相親交友,要嘛一個人宅著,最後都
不是很如意。隨著年齡越來越大,30.40.50歲
都有了,難道最後要孤獨終老嗎?畢竟父母一輩
老去先走,自己沒有伴侶,無兒無女,老了,病
了,都沒有人照顧,就算有錢請人,可內心還是
會孤獨的!老死也無人送終。可悲!
回覆列表
-
1 # 移動的老太陽
-
2 # 致之以歡
普遍的人覺得單身一人,比較不受約束,習慣了孤身一人,現在經濟發達,吃飯有美團,打車有滴滴,一個手機就能統統搞定的事,沒事刷刷抖音,火山,看看電視,一個人也過的豐富多彩。想去哪旅遊就去哪旅遊……
我覺得單身分兩種:
1、被動單身
所謂被動單身,自己是不想單身的,渴望感情和婚姻。但是感情和婚姻的門檻把他們攔在了外面。外貌、工作、出身、經濟、健康、心理,都造成了很多人不會成為別人選擇另一半考慮的物件。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近幾年出現的比較火的男性心理研究,和所謂的泡妞秘籍。其實說明現在的大部分男性其實在和異性社交的過程中是存在障礙的。這些障礙除了本身成長經歷外,也是社會形成的現象。這種障礙更多的是,當今社會資訊高度發達後,類似婚姻成本大幅度提高這種路人皆知事情,反而讓他們在異性交往上更加沒有自信,不敢去認識異性,去和異性進行交流。害怕異性覺得他們想吃天鵝肉,或者害怕異性覺得他們變態。這個方面,分析起來可以出論文了,這是社會現象研究了,我可能說的不全面,可能也不全對。
2、主動單身
現在確實有很多人主動單身,有的是獨身主義者,覺得一個人更好。還有的人是覺得沒有遇到對的人,選擇寧缺毋濫,所以單身。
獨身主義就不多說了,是一種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甚至是信仰。他們覺得一個人生活可能更好更適合自己。
另一種寧缺毋濫的,他們對感情有自己的堅守,不願意將就,他們相信愛情,也相信時間。相信那個對的人總會出現在自己生命中,不急不躁。所以他們目前是單身。
這是個很棒的問題,稍微聊多一點就要聯合到社會文化的發展之類了。我說的可能很淺薄。
其實現在日本的這種現象非常明顯,和宅文化也是有很重要的關係,很多人寧願宅在家和虛擬的人物或者沒有生命的事物相處,也不想出門去社交。
題主說的之後年紀大了之類的,很多時候並不在他們的考慮之類吧。上一輩人更遵循安穩規律的人生軌跡,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而這一兩代人,更加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加之社會生存壓力更大。目前的階段他們“人老有依靠”並不是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