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雲子之三分鐘歷史

    首先要說明下,歷史中其實並無殿中候一職。

    魏晉以後,才在門下省設殿中監一官。隋代始設立殿內省,唐武德元年(618),改殿內省為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諸事,所屬有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六局。殿中省一般著有:監一人,從三品;少監二人,從四品上;丞二人,從五品上。殿中尚醫二人,正六品上。主事二人,從九品上。食、藥、衣、舍、乘、輦六局有奉御、直長官。

    殿中丞 殿中丞為殿中省監屬官,從五品上,相當於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局長。《合璧事類》後集卷六二《文武階官門·文階》:“奉議郎,舊為太常、秘書、殿中丞。著作郎,國朝元豐新制改太常、秘書、殿中丞為奉議郎。”原《注》說:“奉議郎換三丞及著作郎。舊制前各自太子中允遷太常丞,著作郎遷秘書丞,大理寺丞遷殿中丞,狀元自將作監丞遷著作郎。無出身自贊善、中舍、洗馬皆遷殿中丞。以上皆號‘大朝官’。”

    曾擔任過殿中監的人歷朝歷代有很多,其中有張紘,字元之,自號希白先生,舉茂才異等,為雷州司尹,任殿中丞,嘉祐八年卒,諡忠定,贈太師、封冀國公,著有《御戎策》30篇。

    但最著名的是包拯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1] ,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子現在需求旺盛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