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十爾麗
-
2 # 小年大吉
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視覺衝擊。在網上最常見的就是零食或衣服9.9或19.9等等,雖然是一毛之差,就變成了10或20,那麼這樣看起來,後面的數字要比前面的數字大,往往忽略了0. 9,只看到了前面的數字。再一個就是消費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買菜或買衣服,是可以講價的,差一毛一塊甚至幾十都可以講下來,但是在網上就很少了,現在基本都是系統定義好的,不能輕易改動價錢,消費者覺得不能講價,所以分是分,毛是毛,就會很在意這些小細節。
在網上逛一圈,很多9.9元、19.9元、29.9元、199元這樣商品,一般都是打折促銷的商品,大批次的應用,一定不是偶然,這裡面涉及到消費者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在為了方便識別會自行給商品的價格分組。比如9.9元在個位“幾塊錢”多便宜!10元就在10位區間“10塊錢”呢,雖然實際上只貴了1毛錢,當是消費者會感覺好像貴了快10元!
這個不是我說的,來自美國的羅切斯特大學商學院教授羅伯特辛德勒(不容易特意呀我,特意去查了下他全名)做過的一個實驗他仍人們比較定價分別位20英鎊合25英鎊的良種產品,實驗發現,人們覺得這款的產品的價格區別很小都屬於“二十多英鎊”的價格區間,爾當產品的價格降低1便士,分別位19.99英鎊和24.99英鎊時,人們就認為這兩款產品的價值區別很大。19.99的會被劃到10多英鎊的區間,24.99的會被劃到20多英鎊的區間。
因此:定價19.99英鎊的產品會比定價24.99英鎊的產品賣得好得多。
以上是我的解答,大家對大腦為我們自動識別價格區間的系統,有些瞭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