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從小開始打乒乓球,打了十多年還是業餘中的素人;學習了吉他三年,也只會彈一些基礎的指彈,喜歡辯論五年,學習了五年,上場卻怯場;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人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總有一個專精的食物,題主找了一圈,沒有發現一個專精的。
回覆列表
-
1 # 攸寧yo
-
2 # 棠棣凡葉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來一句話:一個領域的大師如果轉戰其他的領域,那麼他必然也會成為那個領域的大師。還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成功人士的自律性強到可以兼顧到方方面面。
所以,樣樣通,樣樣松的現象只是表象,更深層次透露出來的其實是自己自律性不夠和執行力不強。
我在上初中之前,自律性和執行力都非常好,那個時候,不僅學業保持名列前茅,而且在假期堅持每天四個小時的鋼琴練習後,鋼琴技術突飛猛進,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這樣,因為高效,我每天依然有大量的時間玩耍,運動,看書。
那個時候我一直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認為自己的人生字典裡只有有用和沒用,不存在喜歡和不喜歡,想做的事情沒有做不到的。
那種感覺是一種全世界整個人生甚至別人的氣場都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的自信和穩重。
後來因為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真正自我的覺醒,實際上我覺得是為自己的懶惰開始找藉口了,因為不喜歡鋼琴,停止了練習。這種開端彷彿洪水猛獸,一開閘便勢不可擋,我發現現在的自己越來越懶惰了,而且做事越來越不細緻,要求的完美程度也越來越敷衍。這就導致了我的樣樣通,樣樣松。
於是,我從十分自信穩重變得不自信而且比較浮。
我想說的是,我要做的和樓主一樣,都是改變自己,雖然這很難,但是要從小事開始。
比如開始自己好好做一頓飯,好好寫一篇字,好好寫一篇企劃書,甚至小到標點符號。這些小事看似不經意,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改變,自律性和執行力會一點點恢復,慢慢的,掌控力又會回到自己手中。
當自己什麼都會一點,卻無一個精通時,內心是很後悔的:為什麼當初不好好學一學!把一個學精通!你看!現在一個都拿不出手!
我真的是深有感觸,小時候學古箏學了半年,學電子琴學了半年,真的是感興趣時可勁學,沒興趣了就此放棄,現在看到周圍的人多才多藝的,想想過去,真傻啊!填寫簡歷的時候,只能寫興趣愛好,寫不了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