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不聽話,脾氣暴躁,不願意和媽媽溝通,讓我很傷心,朋友們都是怎麼應對的呀,

27

育兒

回覆列表
  • 1 # 草木茂盛榮哥

    我今年42歲,有一男孩正值14歲青春期,初二接近尾聲。本人在高校工作已15年,對教育學、心理學有一定的理論結合了自身育人工作實踐的經驗。加之,當前網路上很多人有此煩惱,現按自己的理解,談幾點建議。

    一是正視它。為人父母者,都經歷過自己的叛逆期,只是時間一長都忘了而已。回想起來,自己在當時的叛逆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這是人生成長的必經過程,那麼必段正視它的存在。心理學表明,人的一生一般分為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在兩歲時被稱作“寶寶叛逆期”,第二個叛逆期在七歲左右被稱作“兒童叛逆期”,第三個叛逆期是在12-18歲是被大家熟知稱為的“青少年叛逆期”。有一點大家要知道,那就是叛逆期是所有人都存在的。所以,不論你是熟視無睹,還是過於緊張,它都在那兒,除了正視它之外,別想著逃避。既然無法逃避,唯有找方法戰勝它。注意,要戰勝問題,而不戰勝你的孩子,如果用強權思想壓制你的孩子,讓他必須無條件服從,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經常有老一輩說,棍棒出孝子,我想說的是,除非你的孩子受這一套,不然在青春期,孩子說不定被逼得跳樓了。所以,成林的樹不用敲,敲敲打打節疤多。

    二是陪伴和傾聽。14歲看似長大了,有了主見,其實這個時候他對父母的依賴心還存在,他一方面不喜歡跟父母親說自己的事,另方面跟自己的同學有訴不完的“相思”、傾不完的“趣事”。那麼父母的陪伴在什麼時候出現?同學畢竟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也不可能解決什麼實質問題,很多問題還是得靠父母。這個時候就是你耐心傾聽他煩惱的時候,而且儘量幫他解決掉煩惱。而且他們更多時候只是需要一個聽眾而已,你只需要當好聽眾就行了。這裡說明一點,在外打工的家長,恕我直言,這一點很難做到,只能通過視訊通話來緩解。

    三是正確看待他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的好壞,是有很多因素構成的,比如智力,就是我們說的天賦如何;再比如學習習慣。有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了自主學習習慣,很多事情上了初中水到渠成。還比如說學習態度。樹立了遠大理想的孩子,學習有內發動力,而為了家長而學習的孩子,學習無動力。所以,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淡”一點,不那麼糾結,就沒有咆哮,沒有紛爭,沒有頂嘴和逃課了。等孩子回正軌之後,再慢慢引導。孩子的行為都跑偏了,又如何談學習呢?

    四是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青春期多疑,父母小聲講話,發笑,他都認為又在談論他的事。父母當外人面吼叫孩子,對他刺激最大。翻看他的日記,偷聽他的電話等都是傷其自尊的做法,非常不利於其心理健康。當然,不侵犯隱私,不代表不瞭解他的狀況,有些父母很“粗心”,旁人都發現他孩子早戀了,他還被矇在鼓裡。

    五是鑑別是叛逆還是性格問題。都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運命。你的孩子是單純的叛逆還是性格方面的問題,要分開看。這個也好區分,舉例說明,不聽勸是叛逆,任性是性格不好;自我封閉是叛逆,自私有一定的性格因素,更多的是一種自我保護。有一種簡單的判斷方法,平時好的時候,已經養成的習慣形成了性格,叛逆是好像突然換了一個人。到底是叛逆還是性格問題要區別對待,方法不一樣。

    最後,如果叛逆期不能平穩過渡的,可能會導致他成年後仍出現成人特有的叛逆,比如夫妻之間相處不好,同事之間交流不順,反社會心理等。按我說的去做,一定會有成效。

  • 2 # 建構解決之道

    [酷拽]孩子不聽話,脾氣暴躁,[淚奔]媽媽很傷心。

    首先,我們要確定:這是“孩子開始叛逆[撇嘴]”

    還是“不確定什麼原因孩子脾氣性格[震驚]出現異常”!

    孩子成長過程大致有[機智]兩個叛逆期

    一個發生在大約兩三歲的時候[撇嘴]

    一個發生在大約十幾歲的時候[震驚]

    [笑]兩次都是因為生理髮育到一定階段出現

    “自主意識覺醒”

    “喜歡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決定”[皺眉],刻意違逆挑戰家長言行和意願[綠帽子]。

    通俗的說就是:想[機智]自己親政掌權

    而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求抱抱]意外因素,都會導致孩子[翻白眼]情緒和[皺眉]性格異常,

    [機智]這並不是叛逆,[機智]是生理或心理問題

    [機智]需要找到病因針對性處理[作揖][馬思純的微笑]

    對於叛逆這種孩子想“親政”的正常成長階段性表現[愛慕][耶],

    我們要[耶][愛慕]支援、肯定、讚美,

    而不是恐懼、反感、甚至刻意打壓 引發“鬥雞效應”

  • 3 # 芳草情

    兒子叛逆期4年,現在和我成為朋友知己。我認為對待叛逆的孩子,要做好3點。

    01 給予理解

    孩子叛逆期主要是在讀初中或高中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要面對學校頻繁的考試,要擔心考試成績排名,還要擔心老師找家長談話。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認可、相信他,而不是指責、批評、否定。

    比如我兒子讀初二至高二期間,一直叛逆。主要原因是我工作常年出差,疏於對兒子學習管理,導致兒子學習成績差。

    特別是兒子讀初三時,老師批評他、否定他。在他最需要我理解的時候,我也指責他。兒子內心壓力大到無法承受,除了遠離我,他還能選擇什麼?

    所以,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不要指責他、否定他,要理解他、認可他。接納他的叛逆,給予他溫暖,陪他成長。

    02給予讚美

    列夫·托爾斯泰說“稱讚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給予孩子讚美,不僅會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還可使對方變得積極起來,朝著所讚美的方面加倍努力。

    比如在別人認為我兒子不行的時候,我經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你非常棒,你一定會成功的”。在學校一直被視為差生的兒子,高考一舉成名,考上本科。

    03 給予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不管孩子如何叛逆,你要一直不離不棄地陪伴他。你默默地陪伴,會融化他心裡的那塊冰。

    比如我兒子讀高三下學期的時候,不管吹風下雨,每週五我都會從我上班的城市到兒子讀書的另外一個城市,在兒子上自習課的時候給兒子送好吃的。正是我對兒子不離不棄的愛,感動了兒子。

    兒子,現在成為我的知己和朋友。我們彼此陪伴,相互鼓勵,一起成長。

    總之,如果你孩子現在正處於叛逆期,請多給予孩子理解、讚美、陪伴。將來,你的孩子一定會感激你,並且會成為你期望的人。

  • 4 # 社工說事

    孩子的叛逆期是在孩子有自我意識之後產生的,可以理解為:符合孩子自身判斷的,孩子就會堅持,就算家長再引導、勸阻,孩子也不聽話,反著來。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對的,家長是錯的。

    那出現叛逆情況怎麼辦?很多家長都是頭大。在這裡提幾個建議:一是孩子出現叛逆,切勿直接打孩子(直接打孩子的會使孩子在未來不叛逆則已,叛逆起來更猛烈。也會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或者辱罵孩子(使孩子心煩,久而久之,家長的話孩子會當耳邊風,聽不進。),也別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不聽話,自己怎麼辛苦怎麼累(這種情況下,孩子或許會一兩次聽話,但孩子會越來越反感,越來越躲你怕你疏遠你)。

    建議:

    一、兒童、少年時期是自我認識、價值觀等快速發展及塑造時期,家長或一起生活的親人要要穿身教,自己給孩子做榜樣。這樣孩子就會潛意識裡模仿和接受家長傳輸的教育。

    二、對於已經出現叛逆的孩子,分情況對待。但設計不要強行暴力干預或者冷處理,因為孩子也有自己的判斷,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對於開朗的孩子,可以和孩子在玩笑中或者氛圍比較好的時候,以不怎麼嚴肅的口氣和其溝通。最好可以就某件叛逆事情,一起聊聊利弊,讓孩子給出一個判斷。例外一種是比較自卑,比較孤僻的孩子出現叛逆,此類孩子的叛逆難在短時間內改正。需要家長長期示範和引導。

    總支,叛逆是大多數孩子都是出現的問題。是孩子價值觀的表現,需要我們作為家長的先學會尊重再分情況應對。

  • 5 # 苑小喵親子教育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青春叛逆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由於小時候壓抑久了情緒的釋放。

    叛逆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親子關係融洽,夫妻關係和諧,孩子青春期會平穩過度

    那麼,如果孩子出現了叛逆,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別跟青春期孩子較勁。

    當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或者有些瘋狂時,正是他成長道路變得泥濘之時。

    父母孩子,衝突越厲害,其實對父母越依賴。

    父母對孩子叛逆的反感,源於是自己的權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損害。

    事實上,衝突是為了掙脫依賴。另外,喜歡和青春期較勁的父母,多半也是在自己青春期出過麻煩的人。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走過“過渡期”。

    一、父母要放下架子

    二、保持興趣

    三、增加熱忱

    四、解除約束應該不成的問題

    當孩子安全度過青春叛逆期後,父母也會體驗到壓抑後的舒展,困苦後的甘甜!

  • 6 # 四川老代

    當父母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每個孩子成長都要經歷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可謂是天底下最難搞定的人,讓父母發瘋發狂又無奈,但每個孩子叛逆期的反應程度其實是不一樣的,作為父母少說以下話,可以減輕孩子的叛逆程度,如果處理不好孩子更加的叛逆。

    一、不把孩子的話當回事有的孩子說:“媽媽,看我做了一個小泥人”,媽媽說:“哪有那個閒工夫,正事還沒做完呢”或者是“走開,別煩我,沒看我正忙著呢嗎”父母可能覺得這些話沒什麼,並沒有批評孩子的意思,但其實孩子只是在尋求你的關注,做了個小泥人讓你看,告訴你跑步的了第二名,是希望得到你的鼓勵和認同。而父母對孩子的迴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壓根沒把自己當回事,自己做的事自己的努力也沒有意義,慢慢地孩子在內心就會與你疏遠,親子間的溝通也會越來越難。父母們儘量不要忽視孩子的存在,讓他覺得,在他需要的時候永遠都能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利於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二、給孩子負面心理暗示的話比如父母們經常會說,你是個淘氣包,你是個小瘋子,你是大傻瓜,或者你怎麼這麼笨,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等等這些帶有負面評價的話,有時候可能只是開玩笑,或者是生氣時的氣話。但如果反覆對孩子說這些話,孩子在潛意識裡就接受了父母的觀點,真的變成了你說的那樣,這也就是為什麼叛逆期孩子的行為,基本都是你不願意看到,但又經常說的那樣。父母們要對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和肯定,比如肯定孩子的動手能力強,肯定孩子跑步的強項等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三、少對孩子強制命令口氣的話比如父母經常會說,不準出去玩,不準看電視,不準和誰交朋友等等,任何人都是不喜歡這種命令的,可能孩子小的時候雖然心裡也很不服氣,但是隻能聽從,但是大了之後,就會開始種種形式的反抗了,叛逆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父母不讓做的偏要做。父母們要儘量以商量的口氣和孩子說,可以說到週末的時候看電視等等,用允許的方式去避免命令式的話語。

    四、拿其他孩子和他進行比較的話有一種比較是“打擊”孩子,比如父母總是說:“你看看人家王阿姨的兒子,考試每次都是100分”“你看看人家李叔叔的女兒畫畫多好”再看看你,考試也不行,畫畫也不行,球踢的好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呀!父母的本意是為了激勵孩子去向別人學習,但是這種話說只看缺點的比較多了,也就導致孩子容易走兩個極端,或者是覺得自己的確什麼都不如別人,於是就產生了自備的心理,甚至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或者就是見不得別人比他好,嫉妒心理強,甚至去傷害比他好的人。有一種比較是“吹捧”孩子,比如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說:“你看王阿姨的兒子這麼大了還不會穿衣服”“你看李叔叔的女兒每次考試都不及格”還是我們的兒子棒。這種比較,容易讓孩子產生驕傲自大的心理,目中無人,看誰都不如自己,到最後看父母都看不上眼,長大後很難和別人很好的相處,也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揚長避短,循循誘導,不要拿去和別人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明白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現代社會,無論哪方面做得好,都會有很不錯的發展,關鍵是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看待自身,看待別人。

    五、我這都是為了你好關於“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的調查,其實80%的人選擇了這句“我都是為了你好”,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時期也都聽過甚至討厭過這句話,這句話的厲害之處在於,明明孩子心裡有一千一萬個不認同和委屈,但又無法辯駁。

    這種委屈在心裡承受多了,孩子或者就是默默忍受,你說怎樣就怎樣唄,但我就是不聽,對父母心存抱怨,甚至變著花樣的去和父母作對和反抗。

    所以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考慮他們的需求,而不是你覺得好就是好,因為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更不是父母認為的那樣。以上情況父母們如果經常說,只會讓孩子變得非常叛逆,你說的越多他就越叛逆,所以為了能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從現在開始立刻改變說話的方式,孩子已經在叛逆期的父母,更應該立刻停止,在沒有想好怎麼說之前,最好要學會“閉嘴”也是一種好辦法。

  • 7 # 合一行教育

    首先,叛逆是相對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屬於“強勢”群體,而孩子屬於“弱勢”群體。當孩子的一些行為(無論正確與否)和父母的觀點不相符時,一般會被父母定義為“叛逆”。

    其次,叛逆的本質我們要清楚,是孩子行程獨立意識的拐點時期。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孩子在慢慢接觸更多的事物,慢慢感覺自己也可以一個人探索世界,不一定需要父母的幫助,所以會對父母的語言,幫助有一定的叛逆。

    這個時期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喜歡的關鍵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1)他們逐步跨入學校,接觸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權威—老師。他們突然發現,除了自己的父母外,老師也很厲害,可能更有權威。在和老師慢慢熟悉的過程中,受老師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會拿自己的老師和自己的父母對比,會對父母的一些言行與老師對比,如果兩者有出入,他們可能就會反對父母,在和父母溝通中形成自己的認知。

    2)並且接觸了更多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的行為習慣可能有所不同,他們也會進行學習和對比,慢慢的對不同的事情會有自己的觀點(可能是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觀點)。當父母的觀點和他認知的不同時,他們會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以問題的形式向父母發問。這個時期,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有引導性的給孩子溝通,幫助孩子建立對比分析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的能力。這個時期與孩子和諧的相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方法。

    3)這個時期的父母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在這個時期的感知能力也比較強,他們會察言觀色,去按自己的意思去理解父母的表情行為等。如果有好的溝通方式,還能夠在孩子理解偏差時進行溝通引導,如果孩子發現父母不尊重他們的觀點,總是反對他們,就有可能為後面的很多問題埋下隱患。

    這個時期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且不厭其煩的去和孩子溝通,去回答孩子的問題,和孩子做成長中的朋友,你不是權威的上司。當然,要在尊重,平等的氛圍下去溝通。要把孩子看做獨立個體,也需要現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換位思考的看待問題。

    當我們“蹲下來”和孩子一個水平看待世界相信孩子會信任我們,而不是排斥和叛逆。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如果沒有處理好前兩個“叛逆期”,那麼這個叛逆期會更猛烈。他們前兩個時期沒有自主生存能力,無論父母怎麼對他們,他們都要依附父母,但不和諧的對待會他們會積壓在心靈深處。到這個時期可能一起爆發。所以這個時期更可怕一些。如果前兩個過渡期比較好,那麼這個時期的情況會更好,不會有所謂的“叛逆”。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前兩個時期,這個一定要格外重視。

    和前兩個比較,這個時期他們與外界有更大的接觸面,也有更多手段和方法獲得外界資訊和觀點。他們也要面對來自外界更多的困擾。當然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也是更多的,如果父母不能提供,他們會向外界求助。

    那麼這個階段的父母該怎麼辦?我有以下幾條建議: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都要學著從其中發現孩子的亮點,也要幫助孩子發現他們的不足。亮點加以肯定和鼓勵,不足根據情況提出自己的建議(記住,僅僅是建議,孩子聽不聽要給孩子權利)。也要給孩子分析到位不同的方案後果,並告訴孩子無論選擇哪個方案(當然,不違法,不傷害他人是前提),父母永遠是他們的後盾。

    (2)要想辦法建立與孩子溝通的簡介“橋樑”。

    這個需要是孩子認可的,尊重的人。可以是親戚,可以是老師(學校老師估計比較忙,可以選擇現在機構老師),也可以是朋友。這個橋樑是孩子和父母的緩衝帶,如果避免不了發生衝突,這個能夠很好的幫助緩衝。這個橋樑要正能量,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孩子尊重和信任的人。這個不能忽視,在好的父母可能和父母產生不和諧的時候。所以這個真的很重要。

    (3)要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

    隨著時代的發現,父母的一些觀點可能跟不上時代,而孩子所接觸的往往是最前沿的觀念。父母不能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的和孩子交流。父母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更好的走進孩子內心內心。更好的理解孩子的一些觀點和行為。在互換角色,換位思考時也能夠更貼近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容易和孩子達成一致。其次,不停學習的父母也能夠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所以,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做成長型的父母是很有必要的。

  • 8 # 拿下中學英語

    1、首先,對於孩子的叛逆,家長應當要予以接納。孩子再怎麼叛逆也好,這都是他必須要經歷的一個成長階段,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從內心上來接納這個事情,把它當成是孩子逐漸成熟的一個過程。而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當我們想到孩子處在這麼一個敏感特殊的叛逆期,就能夠更心平氣和的來包容自己的孩子,認真細緻的去引導他們往好的方面去發展了。

    2、留心觀察孩子,多和他們進行溝通。進入了叛逆期的孩子,其實很多都是不太喜歡主動跟人交流了,他們喜歡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此時家長就應該主動去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儘量做到讓孩子願意對你敞開心扉,這樣你才能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世界,幫助他們答疑解惑,更好的引導他們。

    3、家長想要教育得當,就應當加強育兒方面的知識。孩子進入叛逆期後,以往的教育方法若是感覺不夠用,或者不得當的話,此時家長們才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應當多去瀏覽一些育兒貼吧或者育兒書籍了。當這些知識能夠成為你教育孩子的武器時,你才能夠更好的去學會與孩子溝通,引導他們向上發展。

    4、可以帶領孩子參與體驗活動,尋求專家的指導。孩子若是處在青春叛逆期的話,不太想和家長溝通交流時,可以帶領他們去實地參加一些體驗活動,讓自己家的孩子多跟別人家的孩子多接觸;同時自己也能夠多接觸別人家的孩子,多跟別人家的家長溝通和交流,必要時還可以就自己孩子的問題與其他家長和舉辦活動的教育專家進行溝通,以徵求別人的一些好的意見和實戰經驗。

    5、在教導孩子時,要控制好情緒,耐心教育他們。有的家長本來工作就比較忙,生活壓力也大,回到家還要教育孩子,真心感到累。有時候面對犯錯、叛逆的孩子,難免會情緒上來,此時若是真的不小心把一些不良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的叛逆情緒高漲起來。所以,家長要懂得剋制住自己,控制好情緒,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跟孩子較真、發脾氣,這樣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

  • 9 # 無知知說電影

      青春期的孩子的內在世界充滿了力量,好的引導,這股力量將會建設性發揮,如若處理不當,這些能量,成為隨時可以爆發的火山,整個家庭,甚至是學校都將會被波及。

    青少年叛逆行為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長期在網咖,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方法

    親子溝通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我們需要多參加孩子的活動。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注意事項

    誤區一

      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叛逆期的出現是對家長一種緊急的警告,提醒他們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經過時了,要用對待大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擇,支援他們做事的方式,支援並放飛他們去外面的藍天中飛翔,這樣才能培養出敢於搏擊蒼穹的雄鷹。

  • 10 # 嘻嘻糯

    孩子叛逆是跟普遍的現象,一般孩子分為三個階段叛逆期:

    第一個是幼兒時期,很多寶媽就表示自己家的小孩子怎麼年齡這麼小,根本聽不進去了大人說的話,在家裡各種無理取鬧,哭哭鬧鬧。其實這正是因為孩子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她們想要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自己。

    所以家長面對叛逆期的幼兒可以對他們的行為不理不睬,比如當他們哭鬧時,不要一直勸說安慰她們,當他們覺得沒意思自然就會停止吵鬧了。家長要教給孩子如何控制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有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

    第二個叛逆期在七歲到十二歲左右之間,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小學,她們因為剛離開輕鬆愜意的幼兒園生活,進入了每天任務作業繁重的小學生活。而且很多家長給孩子補興趣班,課外班等等的休息時間,所以很多孩子因為不滿,抗拒的心裡就會產生叛逆的想法,經常幹一些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

    所以家長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耐心的教育孩子,告訴他們學習的重要性,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來培養孩子,比如孩子喜歡畫畫那就給她報一個繪畫班而不是舞蹈班……給她們適當立下一些規矩,讓他們遵守,這樣也更有益於孩子們快樂成長!

    第三個叛逆期就是孩子12歲到15歲左右,這個年齡也是大家最所熟知的青春期。很多家長表示孩子的青春期就是一道坎兒,這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願意與父母交流,經常與父母爭吵……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正是身體發育的過渡期,由於荷爾蒙的影響以及心裡的變化,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獨特的想法,不想讓別人干涉自己,情緒波動大,產生了種種叛逆行為。

  • 11 # 家有麟兒初長成的冬媽

    家裡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改變過去的教育方式,重新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要追溯到孩子更小的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有不當之處。

    例如: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味強勢要求他必須聽話,不許反駁,孩子沒有話語權。

    有時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不問緣由就棍棒相加。長此以往,惡劣情緒一直無法抒發出來,到了青春期這個特殊時期就有了總的爆發。

    提供一些本人對自己孩子青春期的教育經驗提供參考。

    1、孩子從小到大,我對孩子的關注度是比較高的。孩子的學習狀態,身體狀況,情緒變化,我都會仔細觀察。

    會及時發現孩子的情緒波動,會引導他說出自己遇到了什麼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情,並幫他分析,主要是讓孩子表達發洩,不強迫他認同自己的觀點,在孩子能接受的時候再反覆講道理,看他能否接受。

    所以多關注和了解孩子是解決青春期叛逆的必要前提。

    2、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冷靜從容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

    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生理因素導致他們情緒易怒暴躁,與父母一言不合便開懟,言語過激,更有甚者還有暴力傾向。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往往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映象反應。(大家好好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所以這個時期的父母要改變過去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冷靜,只有自己冷靜了,孩子的情緒才能穩定下來,才有利於相處溝通。

    在溝通過程中要多傾聽,要耐心認真分析孩子傾訴的內在意思,比如孩子會說:“你們總說我不如某某”

    其實他是埋怨家長對他的忽視,他認為自己也有閃光點、優點,卻得不到認可,很傷自尊。

    所有人都需要被認可,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在誇獎別人之後也要找到孩子的優點,表揚一下,有利於與孩子的關係變得融洽。

    3、給孩子足夠的權利。

    我的孩子青春期時也經常會因為學習的事情發脾氣。不過不是因為我給他施加了多大的壓力,是他自己想要考上重點中學,但心裡又沒底,經常自己較勁,把戰火燒到家長身上。

    這時的我一定先保持沉默,讓他情緒穩定後與他聊天。告訴他學習上的事,我們信任他的能力,需要報什麼樣的課外班,買什麼樣的書籍他全權做主,我們全力支援。

    這時的我絕不做嘮叨的家長,只會做那個默默支援他的人。這樣孩子得到認可,得到信任,他自己也會變得更自信。

    4、給孩子發洩的出口。

    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會有暴力傾向,與其讓他與別人打架或破壞東西,不如給他找個出口。比如打球、游泳、跑步等運動,可以出汗發洩。

    舉個取巧的例子。我家孩子是這樣發洩的。我曾經給孩子買過一個拳擊沙袋,原本是想,讓他學習之餘鍛鍊一下身體,沒想到竟成了他青春期有暴力傾向時的發洩出口。(真是無心插柳啊)

    沒有科學根據,但我覺得這個沙袋在孩子青春期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對待青春期的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信心,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關注你的孩子,保持平常心,冷靜對待,不嘮叨,不暴力,多傾聽,多信任,多賦予孩子權利,給他找到發洩出口,孩子找到自信一定能夠平穩度過叛逆期。

  • 12 # 冷魅2058

    看了好多回答都是家長回答的,那我就代表孩子們告訴家長們為什麼孩子會叛逆呢?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家裡的寶,他們很乖,也聽家長的話,不會跟家長們爭吵。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獨立性。在孩子們長到一定的年齡的時候,他們從家長、老師、學校,以及書本上學到了很多知識,他們也有了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孩子們可以分辨是非,對世界也有了一定的自我瞭解。而我們的家長跟孩子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前我們的家長可能每天吃不飽穿不暖,在很小的時候每天出去幹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從小衣食無憂,再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生活理念不同,自然會產生矛盾、爭吵,這些就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我們有些家長是自己從小吃苦怕了,害怕孩子會吃苦,在孩子出生以後吃穿用度不缺,不讓孩子學會獨立,這是家長們給孩子形成的壞習慣。還有一些家長沒有文化,受封建思想迷信重男輕女,沒有男孩一直生,導致孩子的生活環境,教育質量下降,男孩形成優越感,覺得自己是個寶,女孩學會了自卑謙讓。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嗎?

    其次,我們有些家長都認為自己做的全部都是對的,哪怕家長們有錯也不會承認。可是家長們忘了孩子在學校是不斷成長、不斷認知這個世界的,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家長們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來成長,從來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這樣的孩子能不叛逆嗎?

    最後,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孩子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一味的思想封建,不改變自己,反而用以前的老舊方式教育孩子。我們的家長應該正確的教育孩子,每天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學會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不僅孩子聽話懂事,家長也會發現孩子的樂趣。最後我們的家長別忘了自己也當過孩子,也有快樂的童年。

  • 13 # 弘毅線上微課堂

    孩子叛逆,是家長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其實,所有的叛逆都表示著孩子在長大。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心理需求,也許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叛逆,應對方法會有所不同。我們這裡談一談7-9歲和12-15歲的孩子吧。

    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

    是這個階段孩子通常有著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賴床、不收拾房間、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毫無節制、厭學,愛和父母對著幹等。

    他們進入學校後學習了很多知識,有了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急於想掙脫家長的掌控,於是處處和父母唱反調。

    1.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歲正是孩子愛玩的階段,家長如果過分地限制,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要麼頂嘴,大吵大鬧,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要麼是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培養學習興趣方面,需要一些小技巧。比如,孩子缺乏學習熱情,家長可以溫和地與孩子探討將來,利用夢想來點燃學習熱情;孩子不愛讀書,家長除了做好榜樣以外,還可以常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圖書館、博物館;孩子考砸了,家長首先不要沮喪,耐心地安慰孩子;孩子有了小進步,家長也不要吝嗇表揚……

    3.要民主,不要權威

    12到15歲的青春期

    從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這讓他們既倔強又刺兒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愛發脾氣,不聽話。這股力量就是荷爾蒙。

    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總之我們一定要記住一點,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處理孩子的叛逆,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儘量做到不打不罵不動氣。

  • 14 # 真愛的種子發芽了

    如何對待孩子的叛逆?

    您好!每個孩子都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是兩歲到四歲。這個時間孩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不要”。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還沒有形成邊界意識。一旦自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孩子們就會通過發脾氣,丟東西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對這個世界的抗爭。

    因為孩子們在這個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處於模糊狀態,在這個時期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自我,而不是別人的感受。

    但是孩子們處於這個叛逆期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最需要的就是父母通過言傳身教來教會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引導孩子們如何去說如何去做。什麼是自我,什麼是邊界。

    如果父母能在這個時候教會孩子們什麼是守規則,什麼是秩序,對於孩子們度過這個叛逆期是很有好處的。

    第二個叛逆期:7歲到九歲。父母在這個事情心裡不要想著:我要你做什麼,你就一定要做什麼。而是應該在涉及到孩子的喜好,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時,在理解和尊重的情況下,多和孩子商量,多詢問孩子的意見。

    嘗試將主動權交到孩子們手裡,嘗試讓孩子們獨立思考。這是孩子們自我意識形成的必經之路。身為父母,在這個時候,要多引導少要求,要幫助思考,少直接解決問題。

    第三個叛逆期:12到16歲。在這個時候與孩子們相處,要擺正自己的心態。要給孩子們更多的尊重和私人空間。正確的做法是陪伴孩子們挖掘他們自身的潛能。使孩子們擁有內在的力量去自主探索世界。從而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不是成為眾多家長想要的學霸中的一員。謝謝!

  • 15 # 二寶職場媽媽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令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心理學把它稱為疾風暴雨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會非常大。這個時期,青少年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心理變化,就是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高漲。 這時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有一些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是極其強烈的。由於他的心理年齡、生理年齡擺在那裡,他又沒有辦法成為成人,具有半獨立性、又具有半依賴性,所以學生會出現強烈逆反的心理。家長不要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變化這樣,原來他很好,心裡會有一種驚慌和害怕。當家長有了這種擔心、恐懼和害怕的時候,這種心理狀態會帶到他和孩子的交往中。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幹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衝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有一位父親和我說,他的孩子上高一,這個小孩經常曠課,一段時間媽媽經常生病,他爸爸經常給孩子打電話說媽媽病了,你到醫院看看她吧。孩子有時會去看望他媽媽,有時不去看望。有一次媽媽病情加重,他趕到醫院看媽媽,然後問爸爸,說你怎麼不及時告訴我,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父親本來想說:我給你打電話你從來都沒有來過。但父親忍住了,說,我以為你知道媽媽的病情,你會來的。孩子什麼話都不再說了,在媽媽住院期間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所以,這時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接納,對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方面給予他們寬容,這是非常重要的。滿足他們內在的需要,成為“獨立人”的需要,滿足他們被信任、認可的需要。   青少年怎麼保持自己良好的情緒?  除了青少年特定的心理年齡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情緒。情緒是心理健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過程中,你的心理是否健康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你是否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今天中小學生甚至很多成人需要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人生課題。怎麼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第一,認識情緒。在中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中,我們往往覺得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什麼是消極的情緒,比如憤怒、生氣、悲傷、恐懼。很多父母告訴孩子,你不可以憤怒,不允許生氣,很多家庭有這樣的家庭規條,孩子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想法:生氣是不好的。當我生氣時怎麼辦呢? 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憤怒壓下去了,但在人的潛意識裡還存在。當我一次、兩次、多次壓抑憤怒的時候,它會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壓抑到一定程度,我沒有辦法再壓抑,有一天就會爆發出來,這時是巨大的爆發。另外一種是逃避壓力。在消極情緒背後其實是有積極的意義,每個人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當我們看待這些消極情緒的時候,不能“一刀切”。 我舉一個例子,一位媽媽的孩子兩歲多,比較常見的方式是拿自己的頭去撞牆,甚至撞出血來。這麼強烈的情緒反應背後是什麼呢?兩歲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有時媽媽讓她去刷牙,她不去,媽媽就強迫她去。媽媽說你要把玩具收起來,我們一家人要出去了,但她不願意,玩得正高興。當她有不開心、負面的情緒出來,小孩子不知道怎麼化解,而她又想表達她心中的不滿。她最後就運用頭撞牆的方式表達我內心中的生氣、不滿和憤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當孩子生氣、憤怒的時候,父母告訴他你允許有這種憤怒的情緒,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會憤怒。我們從認識情緒變到第二個方面:接納情緒。 接納承認我們的孩子有一些負面情緒的存在,而不是告訴他你不允許有負面情緒。我們看到了你的負面情緒,允許你有負面情緒,讓我們一起看看你為什麼這麼生氣,怎麼接納這些情緒。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習,我有了憤怒情緒時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表達、宣洩,而不是自己一味“摸索”。  第三個方面:轉化情緒。當我出現了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方放鬆、想象、改變認知的式,去調整、轉化我的情緒,使消極情緒逐漸變成積極情緒。如果一時調整不到積極情緒,比如我今天還是非常焦慮,沒有關係,它提醒我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就讓它存在著,沒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擔心的是,我很焦慮、我怎麼辦?當我越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可能就越焦慮。相反地,焦慮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它可能是我的朋友。當我們換成這樣一種方式去看待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對我們產生的消極影響反而會減少很多。

  • 16 # 蜜麻麻

    和叛逆期孩子交流應該注意以下六點:

    1、不做道德判斷。

    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這時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

    2、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3、陪伴原則。

    建立愛的親子關係。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

    4、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5、給孩子提供平臺。

    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一定要讓孩子做主。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6、關於規則。

    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 17 # 傾城維怡

    叛逆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能量型別、人生策略和內在權威,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內心深處的渴望真的被滿足。

  • 18 # 大十歲小十歲

     【文博教育】智慧父母

    孩子為什麼叛逆,首先了解導致孩子叛逆的原因。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裡邊被同伴拒絕,被孤立起來會讓他叛逆。孩子學習遇到困難,學習困難也會導致他的自卑,會導致他叛逆。然後和父母的關係,比如說父親酗酒,母親用暴力的手段,這都會導致叛逆。還包括外部的創傷,比如說性騷擾,會讓一個孩子出現叛逆的狀況。也包括對自己的外貌,形象不佳的這種焦慮,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覺得自己個子不高,他都會用叛逆的手法呈現出來。甚至兄弟姐妹之間的這種存在的衝突,或者看電視覺得叛逆是個很酷的事等等,多種多樣的原因會誘發叛逆。

    其實核心是所有叛逆的孩子都不知道怎樣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所以他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幫助。因為他們無助,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他內心充滿著很多的野獸。他有很多的怨氣、憤怒要發洩出來,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它。所以這時候父母變得特別重要,要告訴孩子你一點都不孤獨。因此父母只要堅持下來,平靜地面對叛逆的問題,堅持你就會看到孩子的改變。

  • 19 # 果兒嘟嘟媽媽

    這首每個寶媽都要面臨的問題。我家孩子也即將進入這個階段,脾氣等各方面都漸長,這個時候再打壓就發現她愛頂嘴了,會唱反調了,這樣根本不可能好好學習,首先家長要調整好自己,告訴自己是親生的;其次,多跟孩子談心,引導孩子聊一下近期的事情,孩子一般沒有那麼多心眼,會對家長敞開心扉,這個時候再針對性引導,會讓孩子跟家長交心,那後面管理起來就不會太費勁。最後,家長自己各方面要做好榜樣,多讀書,放下手機,營造好家庭氛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的人!卻天天關心國家大事!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