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躍小漁的幸福生活

    “原生家庭的自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這個題目可能讓人感到有點無奈、無力,失望和傷心,覺得要揹負一生,不是短暫時間可以改變治癒的。

    原生家庭,大家都有所瞭解,是自己和父母,家庭成長環境,多年生活習慣下,逐步形成的性格,思維、意識、行為習慣。

    父母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著他們自己那個年代的成長背景,帶給他們的性格和認知,在那個年代他們也有著工作、人際、結婚、家庭問題,但那時並不像現在很多認知可以得到更好的解答,所以,在人際、生活、家庭、情感也會有摩擦,也會帶來很多無意識的行為傳遞。

    人與人是不同的,原生家庭也是不同的。

    競爭、天賦、能力的強弱、愛的能力、知識視野這些導致世界觀、價值觀不同,格局也變得不同。

    人有時侯自卑就是覺得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想要戰勝卻又力不從心,從心裡上不能自信,不能接受自己的某些方面,也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

    這有點像代溝中,兩個群體因為沒有共享一套符號體系,導致社會認知差異,從而產生社會互動的障礙。

    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在勇敢的改變、不逃避中,是可以一點一點的治癒的,人是在不斷變化的,不是永遠固定在那個時刻和那個樣子。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挫折和悲傷。

    治癒確實需要很久很久,也許是一生,但是,都是從一點一點的治癒開始的。

  • 2 # 阿玉隨筆

    原生家庭的不幸是我們無法改變只能接受的現實,但是,當你把它看的沒那麼重要的時候,其實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取決於環境,而是我們給予環境的意義。

    “原生家庭”,只是我們唯一無法選擇的東西,更多的是幫我們認識到我們所出身的環境,所以不要給自己貼上原生家庭不幸這個標籤。當你潛意識裡把這個看作很重要的問題的時候,你的大腦往往會把這個問題加深。就像如果你每天都告訴自己,“我很自卑”,時間越長,你就越會發現,你真的越來越自卑了。

    能夠改變這一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去提升自己,方方面面,首先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讓自己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可以活到80歲,那麼只有前20年是待在原生家庭裡,也就是這一生的四分之一的時間,人生還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可以讓你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完全可以將自己變得更好,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

    沒有什麼可以影響一個人一輩子,讓其用一生去治癒,如果真的有,我覺得更多的是內心的執拗。

  • 3 # 白野貓的小匣子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特別重要,我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爸媽沒有離婚前我樂觀,開朗,即使他們經常不在我身邊我也並沒有覺得缺少什麼。後來他們分開之後,我變得小心翼翼,就連親戚們對我都變得不一樣了,小小的我經歷了所謂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剛知道他們離婚的訊息我天天晚上躲在被窩裡哭,但又怕同學知道,第二天總是故作堅強用笑來掩蓋,久而久之我發現我總喜歡笑,別人眼裡我依舊開朗樂觀,但只有我知道我其實真的很自卑

  • 4 # 向日葵的祕密say

    “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童年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句話感觸頗深。

    在成長過程中中,我們或許或多或少都揹負了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我們都會在人生這條路上的某個路口陷入原生家庭的泥淖。我們一面是埋怨自己的父母沒有好好愛我們,一面又是無力和挫敗感。

    我們都來自於各色各樣的原生家庭,卻需要非常的幸運,才能擁有一對足夠成熟的父母和幸福的原生家庭。

    《自卑與超越》中有說到:

    "五歲前兒童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為模式,能夠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應對問題和任務,他們形成了個人最為根深蒂固的的概念。”

    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陷入原生家庭的泥淖,我們一面埋怨父母沒有好好愛我們,一面又深感無力和挫敗。

    我想我們許多早期的印象都是來自父母的,如果身處一個家庭破裂的家庭,那帶來更多的是我們成長過程對婚姻的恐懼和對愛的缺失與不信任。這也就形成了很多人的感慨:

    如果當初給了我足夠的愛,我又怎會因為別人稍微對我好一點,我就選擇了這個人共度餘生。的確,如果童年得到足夠的愛,或許在愛情裡面我們就不會顯得那麼卑微。

    但是,其實決定一個人的並不是他所處的環境,而是他對自身處境的解讀。有部分人,或許他們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體驗並不愉快,但這隻會激勵他們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得更好。

    或許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掙脫原生家庭的枷鎖,放下,原諒,讓自己的愛流出,帶給我們的也許就是另一種人生吧。

  • 5 # 仁雲君心理藝術

    自卑感是對比出來的,家庭條件越差,和大多數同齡人都有差距的時候,會引發自卑。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自卑也不是全負面,也有正面積極的作用,那種自卑感,乏感會令自己在社會上勇猛精進,有所成就。

    畢竟,只有匱乏的人,才會所要“更多”來填滿他的內心

    這是它最大的優點,也是它最大的缺點,哪怕我們擁有的“更多”再多,也無法填滿我們的內心,我們一輩子都被這種匱乏感所支配……

    其實,自卑問題是很難被避免,除非你家庭條件特別好,能比過大部分同齡人,否則都會遇到自卑的問題,畢竟,總會有人家庭條件比你好。

    比自卑更重要的是愛

    只要父母對孩子有愛,孩子就能成為他自己,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找到自己-生熱愛的事業。在愛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他不會被家庭所內耗,一方面做著自己,而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 6 # 船長讀書和情感

    如果看到了問題,還要用一生時間去治癒,那真是愚不可及。拜託請不要將自己的懶惰、怯懦歸結於什麼原生家庭。

    而自卑就是其中一種影響。

    任何一種心理都沒有絕對的好和壞,都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最關鍵的不是環境如何,先天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而是後天我們該如何改變自己。

    當我們發現自己很多可笑來自可笑的自卑的時候,這就是該刀刃向內,剖析自我、解脫自我、昇華自我的時候了。

    我們如果還要將問題推諉到什麼原生家庭,實在太過可笑,人生過到現在,家庭有再大原因,也大不過自己的過錯,有什麼可說的呢。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以前家裡生的孩子多,難道孩子們都還要恨死爹媽不成?

    說句簡單的話, 端好自己的碗,過好自己的日子,修正自己的腦袋,看清這個世界,這是我們各人該幹好的事兒。

    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沒有完美家庭,沒有完美的父母,同樣也沒有完美的子女,世界需要的是負責的成長,而不是莫名其妙找個由頭就埋怨爹媽埋怨家庭不給力的傻蛋。

  • 7 # 拾趣鬆

    有人說“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01原生家庭經濟貧乏

    身邊有個朋友,現在已經是連鎖公司的老闆了。但是,在一起閒聊的時候,只要談到童年,他原本神采飛揚的眼神就會立刻暗淡下去,隨口說出:“太苦了,太苦了”。他說,自己一直都拼命賺錢,只是小時候窮怕了。

    別人家正常的一日三餐,到了他這裡都變得很奢侈。更不用提零食美味了。上大學時,自己辦了助學貸款,業餘時間做家教來貼補,進到補習學生家中,內心的自卑又會不覺湧上心頭。

    他拼命學習,研究生畢業後,在事業單位工作幾年後,心情漸漸平穩。這時,發現賺到的錢還不能令自卑完全消失。便依然辭職,選擇創業。幾年打拼後,雖然艱難,但資產已達千萬。他說,自己的經濟自卑,好像無法完全洗掉。只有手裡真正有錢,才感覺踏實。

    可見,原生家庭的經濟貧乏造成的自卑,有些人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治癒。

    02原生家庭精神控制

    在網上,曾經看到過,有些人學業有成,卻斷絕了與家人的聯絡。究其原因,便是精神控制過於嚴重。

    有些家庭,環境寬鬆,孩子的言行比較自由,父母很開明。遇到事情,一起商量解決。但是,也有些家庭,父母的權力高於一切。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與父母的精神對壘,一次次失敗,便會產生精神自卑。遇到什麼事情,不敢做主,總是要聽從別人的命令。

    有些明星、演員,雖然專業出色,粉絲無數,但是,他們沒有自信,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究其原因,通常是,家長一直在打壓,很少鼓勵。

    殊不知,鼓勵教育是很不錯的一種方法。有些人幸運地被鼓勵長大,有些人痛苦地承受打壓,永遠也站立不起來。不論做什麼,都是我不行。即使,再優秀,也難以治癒這種精神上的自卑。

    所以,原生家庭很重要。如果生活的環境很好,那麼,非常幸運。如果,恰好趕上不好的狀態,也不要放棄,努力向著好的目標發展,力求改變。畢竟,有信心,還會改變的。

  • 8 # 漸境兔

    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用一生的時間未必能治癒,還會傳遞給下一代……

    一個男人,如果小時候總是被家長打罵、責罰,只要是家長不同意的事,都是他的錯,被打被罵,還得認錯,那他漸漸地就會由起初的不敢到後來的不會判斷事情的正誤,慢慢地就長成一棵沒主見的牆頭草,結婚成家後,老婆一旦生氣,他就馬上認錯(這樣的認錯往往口不應心,只為免除尷尬,之後繼續犯錯、道歉、再犯錯),有了小孩之後,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爸爸的一些做法……

    所以說,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不是用一生去治癒,而是可能會影響幾代人。為人父母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年輕人真的不必匆匆步入婚姻,更不必急著生孩子,“養不教父之過”。社會真需要有“父母學校”之類的教育機構,對即將為人父母者進行一些指導,或者自己有意識地去學習和思考,為你未來的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原生家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 9 # 安雨如喬

    對於“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一個方面,怎麼樣來看待“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我們人的出生,除了先天的出生環境以及誰作為我們的父母,這不是我們後天的人能選擇的,而是先天靈魂的選擇。

    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這樣一個家庭?這背後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因緣。我們最後降生在哪個家庭,我們要對這個原生家庭,也對先天靈魂的選擇要有敬畏。

    當我們對自己的原生家庭有足夠敬畏的時候,也會敬畏自己的命運。這就不會把所有自認為的“不好”和“不滿足”都歸於原生家庭的過錯,讓原生家庭和父母來為抱怨和不如意“買單”。

    父母愛孩子,這是天性。儘管父母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做法,也可能做得不夠完善的地方,但出於父母的愛,永遠都是為孩子敞開的。

    所以,作為子女,首先要能體會父母這份天性攜帶的愛,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一個人有了感恩之心時,他的心才不會變得艱澀,心才能有自由可言。

    儘管可能在某一個條件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比較粗糙,但也要相信父母已經用盡他們最好的方式在愛子女。

    第二個方面,“原生家庭造成的自卑,是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這個問題的答案在於自己本身,這是取決於你的決定

    當我們成年以後,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這個所謂“自卑”背後的不滿足,自己是可以重新來修正,來創造的。

    當你懂得“自卑”是帶著啟示的使命來到我們眼前,自卑可能就在被懂得的那一瞬間完全消融掉。

    相反,當自己還執著於這個“自卑”是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可改變的。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又不願意去為自己負責任時,無論時間多久,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自卑都不可能療愈。

    因此,自卑的療愈,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你的心,有沒有真的決定想要改變、蛻變和成長。

  • 10 # 我是綠豆湯

    不一定,看個人。

    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個人對原生家庭帶來影響的認識。

    我不否認原生家庭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影響,

    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無疑家庭的影響,因為跟一個人的關係特別特別的密切,所以影響極大又深刻。

    我小時候家庭變故,我受家庭影響很大,但是我一直有我自己的想法,怎樣彎彎曲曲也要走我自己的路,我曾經以為我抵抗了那種影響,但是等到很久很久之後,我再回過頭去看,實際上我所有的行為都因為有原生家庭的影響,我走的每一步,其實都受影響,我大為震驚。

    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可以是很深很深的,你無法意識到的深。

    這點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和生活閱歷,才能去感悟。

    但,所有事情都有兩面,或者退一萬步說,即使一個事情你找不到它的正面,也可以儘量用積極的心態對面對它。

    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是這樣。

    每個人都會有家庭,除非棄嬰吧,除非孤兒吧。

    現在做教育的人,甚至對教育都不懂的人,很喜歡動不動就講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聽著很煩,特別厭惡。

    要知道,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來自普通家庭,好吧,這麼普通的家庭,父母就是普通人,你自己一個人普通人,非要說原生家庭給你的影響有多大?

    大個毛線啊!

    這個影響還沒大過你自己的懶惰和愚蠢好嗎?

    不要把什麼事情都歸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也不要把自己的失敗歸罪於父母,

    所謂原生家庭的影響,不過是掩蓋自己失敗的一個完美藉口而已。

    太多的人就是跟風,人家說原生家庭的影響,她也說;人家說影響大,她也天天說。

    那怎麼不說以前那些當了開國皇帝的,他老爸也不是皇帝啊,怎麼就把他影響成皇帝了,

    你怎麼就沒被你爸媽影響成世界首富呢?

    一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是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

    你既然知道有原生家庭的影響,你就要想怎麼去認識或者克服它,而不是隻談影響。

    我堅信,一個足夠強大的人,是可以打敗所有的影響的。

    最後,不要總把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掛在嘴邊,你可以反過來說說你對父母盡過了什麼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