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留洋子麻麻

    去年,我在心理老師那裡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老師說,她前不久接待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孩子。當然不是畢業學成歸來,而是孩子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幾度要自殺,被學校譴送回國了。

    回來後,一家三口找到老師尋求心理幫助。老師敘述,那個孩子剛進入工作室就開始找棍子,老師問他要做什麼,他回答要備著。原來是備著準備打爸爸。孩子的爸爸聲淚俱下地訴說,這些年被孩子打怕了,好不容易送他出國,家裡才消停些。現在他生病回來,又開始動手了,真不知道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在孩子那裡,老師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孩子說,他爸爸脾氣不好,他從小就在爸爸的棍棒中長大,對父親充滿恐懼和仇恨。18歲以後,他學會了向父親還手,從此停不下來。他把小時候對父親的恨,用拳腳一點點地向父親報仇。那時候的他,心理已經極度畸形。暴力讓他痛快,是他宣洩的唯一方法。18年後,老父親已經無力招架了,只能默默地被捱打。父親說,被他打的受不了。可他似乎沒想過孩子當年同樣被他打的也受不了。只不過孩子無處傾訴罷!

    聽到這樣的故事,估計我們的心情都特別沉重。因為父親的暴力,孩子歇斯底里的報復,還有孩子那不知能否治癒的抑鬱,一個家庭算是毀了。這樣的悲劇在人世間一次次重演著,難道還不足於讓我們警醒嗎?

    題主問被打的孩子以後會怎麼樣?以上的故事應該可以告訴您答案了。當然您可能會抱有僥倖的心理,覺得自己的孩子善良、軟弱,不會變得如此兇殘,但孩子很可能會走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擔小懦弱。

    這裡再引入心理老師的另一個案例。有一個在夜總會當保安的男孩來諮詢:為什麼每次打架人家都要打他。老師問他,你是不是從小就被捱打,是不是每次打架你都抱頭躲閃,不敢迎戰。他說是的,他從小父母離異,母親走後,父親經常打他們姐弟倆。所以他從小就害怕捱打,膽子很小,人家看他好欺負,當然不會放過他。這就是另一個極端的悲哀了。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希望他堅強、勇敢、樂觀。既然如此,我們就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生活在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貧血,補鐵治療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