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南絲竹愛好者
-
2 # 百姓體育
197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定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簡稱HBsAg。
1970年Dane等在電鏡下發現HBV完整顆粒,稱為Dane顆粒。
1979年Galibert測定了HBV全基因序列。
HBV是嗜肝DNA病毒科中正類嗜肝DNA病毒屬的一員,該屬其他成員包括土撥鼠肝炎病毒及地松鼠肝炎病毒。而鴨乙型肝炎病毒則是同科中禽嗜肝DNA病毒屬的一員。
HBV可透過各種體液排出體外,如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經,淚液,尿,汗等,但HBV顆粒則在不同體液中出現的頻度不同,因此,各種體液的傳染性相差很大,其中以血液,精液,月經和陰道分泌物傳染性較大,唾液也有一定傳染性,但意義較小。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包括無症狀HBV攜帶,HBsAg陽性的肝硬化,肝癌患者)。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有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乙肝抗原,首次在澳洲被發現的。所以乙肝過去在中國稱為澳抗陽性,澳抗陽性的人就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本身可能存在巳經幾千年了,黃種人易感。中國封建社會時代不可能瞭解它,解放後直到1980年,中國才找到了它的抗原抗體。當時人民日報發表長文闡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