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困難,又該何去何從呢?我們該怎麼保護非遺?

12
回覆列表
  • 1 # ALAN179411344

    這個我可以回答我們這裡就有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我知道接觸的是藤編手藝的傳承人,許師傅,許家可以說是幾代傳承藤編手藝。現在自己開了加工廠,培訓了一批聾啞殘疾工人,也是扶貧工廠,自產自銷,市場一般。利潤低的手工藝產業,加上年輕人都看不上這樣手藝,不賺錢還很累。現在搭載電商平臺以擴大銷量……。以藤類植物莖杆的表皮和芯為原料的編織工藝品和實用品。

    藤椅製品半成品

    藤椅製品

    藤椅居家圖

    巴山山區產一種質地堅韌、身條極長的藤本植物——藤條,其外皮色澤光潤,手感平滑,彈性極佳,似蔑而非蔑,故稱藤蔑,是一種上好的天然編織材料。許師傅用此種藤條編制的藤椅、藤製品。

    藤條

    粗藤棍

    全手工編織

    生產過程

    老式藤椅

    藤條一般經過打藤(削去藤上的節疤)、揀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編織、上油漆等十幾道工序。藤編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為骨架,然後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編織而成,充分發揮藤條柔軟、不易折斷的特點。

    要說怎麼保護這些非遺產業,我看是比較難,現在銷售價格低,人工費高,沒有多少利潤,工廠利潤低就難以為繼。工人掙不到錢也會不幹這個手藝活。

    許師傅的工廠在內地銷售渠道窄,產品成本高,這是一個問題。就是線銷售也是拼價格。就是線上銷售如果成本高,利潤低,營銷也是難做的。而且線上幾乎都是拼價格。就現在佛山的產品價格低,市場也是勉強。現在要說怎麼保護這些非遺產業,只有幫他們開啟市場銷路,我想這樣才是對這些非遺最好的保護。

  • 2 # 黎陽村人

    本人就是桿秤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我們制桿秤有四百年的歷史,家住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寺下頭村。黃河以北包括正個華北,有華北桿秤看浚縣,浚縣桿秤看寺下頭村,寺下頭村看朱家之稱。清同治光緒年間有:“神仙瓢,對口刀,分釐戥,一杆清”四絕技。上世紀60年代以前桿秤是十六兩進位制,一兩等於4096釐,據說用兩個稱坨。這些絕活全部失傳了。分釐戥最後傳到我爺的長兄(我們當地叫大爺),上世紀60年代。上世紀79年本人見過“一杆清”。我見過的人都去世了,我也50多少,眼睛花了,至此我們村全部失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正史上,宋仁宗的長女福康公主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