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檔日本綜藝,裡面採訪了許多“上京”的日本年輕人。在日本,去東京叫做“上京”,不管是從東京南邊去東京,還是從東京北邊去東京,都叫“上”。可見東京在日本的地位。
在華人看來,日本國土面積小,城鄉差異也沒有那麼大,會感覺日本的國民意識,應該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大家的認知不會差太多。但經過這檔節目詢問,發現差好大。
有一位德島縣的年輕人就說,在德島坐JR,是人工檢票。在東京是閘機口自動檢票。覺得這一點很厲害。(額,日本還有沒有閘機口檢票的地方嗎,然後這有什麼厲害的)
其實這些小的方面,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情有可原。但最關鍵的是日本年輕人對世界以及中國的認知嚴重滯後。
日本雖然是個資訊開放社會,但實際上沉澱在日本媒體上的世界新聞,中國新聞,數量也不少,但偏頗報道多,然後年輕人主動求索欲,求知慾比較低,所以就算播出了,大家也不怎麼思考內化一下,只留下了一個盲目大概的印象;比如中國對日本不好,中國如何如何之類。
這一點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的社會會越來越開放,資訊交流會越來越通暢。但這個環境並不代表我們的智商,情商,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來越高。歸根結底還在於要發揮我們人的主動性,主動求索,主動思考,這樣資訊社會的技術才能得到有益有效的利用和釋放,而不是當一個資訊的被動接受者。
最近看一檔日本綜藝,裡面採訪了許多“上京”的日本年輕人。在日本,去東京叫做“上京”,不管是從東京南邊去東京,還是從東京北邊去東京,都叫“上”。可見東京在日本的地位。
在華人看來,日本國土面積小,城鄉差異也沒有那麼大,會感覺日本的國民意識,應該都是一樣的。也就是大家的認知不會差太多。但經過這檔節目詢問,發現差好大。
有一位德島縣的年輕人就說,在德島坐JR,是人工檢票。在東京是閘機口自動檢票。覺得這一點很厲害。(額,日本還有沒有閘機口檢票的地方嗎,然後這有什麼厲害的)
其實這些小的方面,每個人的認知不同情有可原。但最關鍵的是日本年輕人對世界以及中國的認知嚴重滯後。
日本雖然是個資訊開放社會,但實際上沉澱在日本媒體上的世界新聞,中國新聞,數量也不少,但偏頗報道多,然後年輕人主動求索欲,求知慾比較低,所以就算播出了,大家也不怎麼思考內化一下,只留下了一個盲目大概的印象;比如中國對日本不好,中國如何如何之類。
這一點才是最可怕的。
我們的社會會越來越開放,資訊交流會越來越通暢。但這個環境並不代表我們的智商,情商,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來越高。歸根結底還在於要發揮我們人的主動性,主動求索,主動思考,這樣資訊社會的技術才能得到有益有效的利用和釋放,而不是當一個資訊的被動接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