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史不語

    關於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這個問題,還要從唐代說起。

    眾所周知,從唐代開始,日本開始大量派遣遣唐使來到中國,全方位學習中國文化,像什麼茶道、圍棋、建築、科舉、天文、地理都被日本統統打包回家,唯獨中國的太監製度,日本人沒有複製黏貼,這倒不是日本人有多人性化,他們之所以沒有采納太監製度的理由,有以下幾條:

    一、日本天皇出了前期幾位,後面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管理政務的機會,反而是像賴氏、源氏、平氏這些大臣輪流執政。然後又到了幕府期,天皇都是窮得叮噹響,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開發太監,這就導致下層的老百姓沒資格伺候天皇,貴族子弟又沒有接近天皇的動力,所以天皇的內侍基本都是以女性為主。

    二、太監產生的直接原因,在於君主為了防範自己的女眷和下人私通。但是日本文化中的男女關係,並沒有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反而是保留了較多的原始人類的性觀念。這就決定了包括皇室在內的日本社會,對於亂性的容忍成都,遠遠超過我們中中國人的想象,所以鑑於日本開放的性文化影響,其君主對於太監的根本需求,也就沒有那麼強烈。

    三、技術不過硬。曾經有人考證,日本自古以來對於“去勢之術”知之甚少,而在進入近現代之前,日本連對如何給動物”去勢“都不知道。不過這也難怪,日本是一個島國,其畜牧業一直非常落後,所以這種從動物演變到男人身上的技術,日本人根本就達不到要求。直到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才對這項技術有所瞭解,但是這個時期的日本,已經接受了現代宮廷的模式,所以也不可能再有太監產生的機會了。

  • 2 # 月夜luck

    相信大家對一個貫穿了各代王朝的職業早已不陌生了,那就是太監,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印記那可是非同一般的。明朝的內侍干擾朝政,東西廠衛因此臭名遠揚。不過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並非所有的太監都是作惡多端的,就比如被稱作三寶太監的鄭和,再比如發明了紙的蔡倫,哪個不是貢獻巨大呢?我們都知道當時日本當局以我們為模板改造自家,可為什麼卻沒看到太監的影子呢?

    日本在隋唐時,派了不少遣唐使來學習當時鼎盛時期中國的各方面制度,在646年也就是日本大化二年,日本天皇在皇子和學生的輔佐下,通過頒發《改新之詔》使著名的大化革新拉開了帷幕。

    那麼他們為什麼沒有太監這個職業呢?關於這個的根本原因也是很有爭議的,但是可信度比較高的無非就是這麼幾條:

    第一個是規格上不需要這麼多內侍。日本天皇的後宮並非如我們佳麗三千那般繁複。我們的三宮六院並不是說說這麼簡單,上千名女性為主的人口,帝王皇后都難以妥善兼顧,宮女們也難以承擔力氣活,因而太監才應運而生。而這樣皇后就可以把後宮打理得很好,還保證了純正血統,自然不必多用了。

    第二個是經濟條件不足。中國各代君王統治不管是經濟發達還是落後,對於太監一類內侍的吃穿用都是毫無壓力的。這個職業並非誰都做得了的容易事兒,本質上說危險性還是蠻高的,他們入宮前普遍都要行閹割之刑,這個過程不僅殘忍,若有閃失還會有失去生命的危險。他們入宮之後每月的賞錢全都攢了起來,是為了年老後集中在一起養老用,到時候沒有銀子可是說什麼都白搭。而之所以將所有老太監們聚集起來將他們遣返回家,是因為宮內祕事唯恐被瞭解甚多的他們散播於市井的大街小巷。

    第三個是日本所獨有的特性決定的。大家可能想不到他們33位天皇裡,將近一半的人都是女性。所以說太監並沒有任何作用,我朝使用是因為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作祟和地位的高低不一。但他們是女性統治,就沒有這種腐朽思想了。

    最後一個大概就和他們扭曲畸形的思想壓力有關。他們通常愚忠於天皇,還常使用切腹自盡的方式,恐怕對他們天皇的女人們,也不會做出越界的行為。

    由此可見理論的借鑑更要和自身實際結合起來,脫離了本源的學習只會成為學步的邯鄲人。

  • 3 # 瑞杬

    一是日本全面學習中國文化時期大約在公元六至八世紀之間。此時,日本八位“女帝”都集中在這個時期、既然是女帝執政,自然就不需要太監服務。到了男性天皇主宰的時代,天皇只是一個擺設品,皇權沒有足夠的權力去建造一個需要太監或宦官管理的後宮。不僅如此,古代的日本皇室出於“維護皇室血統的純正”的目的,非常偏愛近親結婚,嬸子與侄兒、姨娘與外甥等讓人臉紅的“宮闈醜事”,對他們而言卻是正常現象。此外,與之相對的,日本的女侍卻很發達。無論是日本皇室,還是日本關白,抑或是幕府家族,其內侍人員基本以女性為主。

    二是日本的前身倭國,其地無牛馬虎豹等大型走獸。馬是4世紀末葉帶入日本列島的。日本園藝雖然發達,但對動物品種的改良卻大大落後。18世紀20年代,日本才從從中國和荷蘭買進馬匹,後來中中國人沈大成和荷蘭獸醫先後來日本傳授養馬及騸馬的知識。1898年,柳澤銀藏才著有《去勢術》。總體來看,日本去勢技術成熟的時期,也是太監製度逐步走向沒落的時候。

    三是日本文化排除太監製度。日本是吃米的民族,畜牧業從來沒有發達過。歷史上,日本對畜牧性文化向來是不屑的。他們骨子是排除畜牧性文化的,而太監製度間接從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

    四是歷史上日本人普遍信佛,上至日本皇室,中至大名,下至普通百姓,他們都是信佛的。佛講不妄殺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太監的產生。

  • 4 # 靈魂使者

    因為日本和歐洲相似,皇家內官近侍是貴族官位進階的一環,簡而言之,伺候天皇的都至少是貴族,尤其是核心侍從,出身一般都是比較顯赫的,極少有平民,那自然就沒有以閹人充內侍的可能性了。

    武家主政之後,武家也有了宮廷,但是其實武家的各種制度大多是能在公家那裡變過來的,創制宦官制度明顯沒有來源,不會憑空出現。而且日本因為佛教的絕對主流地位(明治之前確實如此),因此出家其實非常普遍,但因為最早戒律體系的不同,所以日本僧人充俗務的限制很小,這時候僧人就成為近侍的一大重要來源(比如祕書等性質的內侍),因為戒律,所以一定程度上就約等於宦官了。除此之外的武家男子即使充當內侍,也是以仕官的方式進行的(日本的武家政權其實官員設定非常非常細,因為武士本身就是侍的一種,從守門到管吃喝都可以是武士,都是官)。

    除了這些內容之外,其實女侍也就足夠了,也沒必要發展出宦官制度。當然這也和宮廷的規模有關係,相比之下,中國和土耳其皇室宮廷都非常非常大,完全以貴族充侍從,或者以女侍為主都不太現實,至於僧人充侍從,因為戒律系統不一樣,文化觀念也不一樣,在中國很難實現。

    最後應該說,宦官制度是比較少見的,大多數古代社會,伺候皇室貴族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榮譽,所以沒必要專門以閹人充宦官,像中國這樣把最直接的權力分享途徑給封閉起來,反而是個很奇怪的事情,要知道實際上君主制的國家,政治權力的本質就是君主和皇室貴族的人身權力,那麼誰更接近皇帝和貴族,誰能分享的權力更多是非常自然的。中國以閹人充內侍的歷史非常長,但最初在先秦時代,閹人充的是一種特殊的內侍,其實是有一定宗教意味的(和盲人充樂師之類類似),不見得就是因為閹了不妨害女眷,此後內外官區別越來越大(轉換點是東漢中期,東漢以前貴族為內官依然是最主流的,這個和很多因素有關,是漢武帝以來,漢代政治制度變遷的重要內容),正常的官吏已經越來越不可能充內官了,閹侍制度才越來越固定而龐大。其實從整個歷史看,閹侍制度擴大和固定化和漢代官制的發展基本是同步的。但是漢代以來中國官制的發展在日本從來就沒有進行過,那與之相應的閹侍制度也就無從誕生了。

    東亞國家裡,閹侍比較發達的是北韓,不過這個和其他方面一樣,都是受中國強勢影響的結果。

    所以歸結而言,使用閹侍作為主要宮廷內侍和保護女眷關係不是很大,主要原因還是宮廷在整個制度裡扮演的角色所決定的。粗略看來,大一統的官僚本位制國家比較傾向內侍,多層化的貴族本位國家不傾向使用內侍。這可以理解為什麼越南,北韓和日本三國中,為什麼前兩者都使用了閹侍制度,因為制度上他們是抄大明國的。

    另外說一點,說唐代日本是拿來主義,其實是不公允的,應該說即使是唐代日本,對中國也是以學形棄神的方式進行的,唐代官制也好,宮制也好,其實也包括宗教和文化,核心因素幾乎都被日本人拋棄,換成自己的東西了。

  • 5 # 陳小默

    古代日本有天皇也有皇宮,為什麼唯獨沒有太監呢?

    中國古代有皇帝,日本也是有自己的帝王和皇宮的,看過古裝劇的都知道,在皇宮裡面,除了皇帝和妃子們,基本上全是太監和宮女來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中國的皇宮之所以有太監是因為有些活是宮女做不了的,比如皇帝出行需要有人抬輦,雖然太監已經不是正常的男子了但是力氣還是有的。但是為什麼唯獨日本沒有太監呢?是應為他們覺得太監太殘忍還是他們太善良不用太監的呢?小編猜想肯定不是!

  • 6 # 超夢說

    (1)日本皇族不需要宦官勢力來制衡權力,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什麼實權。而真正有權力的集團一般時候都在互相角逐,各勢力妥協統一的時候較少。

    (2)中國三宮六院人口眾多,上千名宮女還是無法妥善兼顧,而且一些承擔力氣活宮女也幹不了,因而需要太監。日本天皇並沒有像中國皇帝那樣後宮三千佳麗,一般是一個皇后,兩三個妃子,總共就那幾個女人,和古代中國的小地主差不多,所以內廷的運營有女官就足夠了,不用專門使用宦官。

  • 7 # 北京往事

    日本自第三十三任推古天皇登基的公元592年開始,直到四十八任稱德天皇於770年死亡,這178年共經歷了十六任天皇,而十六任中就有八任天皇是女人。進行大化革新的孝德天皇雖然是一名男性,但是他的前任天皇黃極和後任天皇齊明為同一人重祚的女天皇,她是孝德天皇之姐。由於當時的日本女天皇那麼強勢,男天皇根本無法多妻,男權至上的根基也就不存在,宦官制度也就缺乏推行的土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眼裡哪位明星成名之後依然會平等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