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河阿光

    那些在滅國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們

    在我們數千年的歷史中,曾經經歷過幾百個政權,每一個政權,都曾經經歷過初始的摸索和中期的巔峰到最後的傾頹。那麼在這些政權之中,是否曾經有過一些皇帝,以其強大的能力和智慧,硬是將這皇權從即將崩潰中拯救了回來呢?所謂“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說起來,這麼多年的歷史,既然有著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昏君,自然也就應該有這些能力非常強,非常有魄力的明君了。歷史告訴我們,確實有著一些這樣的人,而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些皇帝們。

    首先我們介紹第一位: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漢光武帝在年少的時候,還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官吏。說起來,雖然劉秀也是漢朝宗親,劉邦的後代,不過因為隔的太多代了,劉秀在後來頂多也只算是一個郡縣的豪門罷了。畢竟,一個劉邦的第九世孫,還是非嫡系的,這樣的子孫恐怕是數都數不過來的,能有一個小官,一點封地就算不錯了,也算是受了祖宗的廕庇了。而就是在他那個時代,經歷了王莽的篡權,漢氏皇權可以說是名存實亡了,但是,就是劉秀這樣一個小小的縣令,卻在後來的起兵之中,不斷地削弱了王莽的勢力,終於還是光復了漢室,而且依舊定國號為“漢”,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東漢了。隨著時代慢慢的變遷,朝代的更迭,已經到了唐朝。而史上最強盛的唐朝,曾經也是出過很多次叛亂和戰爭的。也就是在唐朝,同樣出現過一位挽狂瀾於既倒的皇帝,他就是唐肅宗李亨。唐肅宗之前,乃是一代明君唐玄宗的時代,唐玄宗的能力,在後世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他晚年也犯了糊塗,因為寵幸楊玉環而在某些方面推動了後來的安史之亂的發生。也就是這一場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甚至是搖搖欲墜。安史之亂爆發後不久,當時的唐朝已經是一片亡國之像了,而當時的太子李亨就在馬嵬坡事變之後,直接領著軍隊與唐玄宗分道揚鑣了,然後自己稱帝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集結各方人馬對叛軍發起進攻,僅兩個多月就收復了失地,天下歸心,可謂是重新造就了大唐。再往後說,可能就是明朝的明代宗朱祁鈺了。在明代宗之前,就是那個因為自己狂妄自大而被敵軍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了。明英宗不聽勸告,非要御駕親征,結果大家可能都知道,被瓦剌部落生擒了。而在當時,一國之君都被俘虜了,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可想而知,明朝當時就人心惶惶、混亂不堪了。在這生死關頭,朝堂上卻在爭論主和還是主戰,不過兩派之間終究是強硬的主戰派佔了上風,為了穩定人心,朱祁鈺順勢而上當了皇帝。然後在他的英明指揮之下,大明的軍隊經過與外族的數次爭鋒,還是扳回了局面,逐漸地將瓦剌部落驅逐了。而也就是朱祁鈺果斷的行為,挽救了大明王朝,使朱氏王朝繼續延長了幾代。雖然在這些朝代中,總是會出現一些中興之主,將一個國家由亡國之局中解救出來,但是要說起來,清朝的一位皇帝,其不僅是一手扶起了整個國家,甚至還是一手將它推上了巔峰。他就是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極了。要說,皇帝的諡號,其實都是有分別的,根據他們的功績,分別給予皇、帝、祖、宗等字尾。而在這些之中,宗算是一個比較普通的了。但是,說起來,想必皇太極只是一個宗,實在是有些冤枉了。皇太極在位時期,清朝還不不曾建立,滿族也只還是一個大的部落罷了。我們知道,滿族之中分為八旗子弟,當時,這八旗可謂是各懷鬼胎,各有想法。而且在此之外,明朝的軍隊也還是非常的強大的。但是,皇太極憑其能力,統一八旗、號令八旗,並且將明朝的優勢逐漸地削弱,逐漸地強大了起來。也就是他在最後,直接建立了清朝,實在是一位挽救了後金,而且將它送上了中原之主的地位上的傑出人才。

    客觀的說,這些帝王不一定都是有著雄才大略的人才,也不一定都是什麼軍事家,戰略家,但是,對於一個宗族朝代來說,他們確實是貢獻很大的人物。他們不僅將祖宗的事業挽救了回來,甚至還不斷地發揚光大,倒也都是兢兢業業的、盡心盡責的人了。

  • 2 # 右耳先生dx

    個人之見,當推東漢光武帝劉秀,理由入下:

    一、西漢末年,由於西漢帝國極其腐朽不堪,所以被推翻,如果沒有光武帝的光武中興,雄才大略扶漢政權於將傾,那漢王朝氣數就到頭了。

    二、“光武中興”期間,光武帝在各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因此,光武帝一直仁心待人,也因此收服了一些敵對勢力。他釋放奴婢、刑犯,讓他們成為庶民,減少了階級之間的矛盾。他簡化機構,加強對機構的控制。他整頓吏治,使得官場的風氣改變。

    三、他抑制豪強,與民生息,使得民眾在戰後得到了修養生息的時間,使得社會生產力得到恢復,經濟得到發展,為東漢的前80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正因為有了光武帝,所以漢王朝得以延續將近200年。同時光武帝為推進中國社會歷史的程序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 3 # 湘西超風行者

    中興之主: 夏朝少康 商朝盤庚武丁 漢光武帝 唐憲宗 唐武宗 唐宣宗 明弘治帝

    中興之臣:范仲淹 岳飛 韓世忠 吳階 張居正

  • 4 # 和實物生

    能為帝國力挽狂瀾、輸血續命的大神,都是不世出的大才天才。所謂時勢造英雄,時代造就了牛人們建功立業、彪炳史冊的機會,他們同樣回饋給時代最頂級的智慧和最傳奇的故事。古今中外,在王朝盛極而衰的歷史視窗,為了帝國再展雄風、再續輝煌(也可以說為了苟延殘喘、輸血保命)的人不多,但都是書寫了歷史的大人物。下面,我介紹一下大神們的光輝事蹟。

    1、曾國藩,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歷任禮部侍郎、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後的清王朝,外部列強欺壓,內部起義不斷,高層愚昧無知,底層民不聊生。大清朝的統治搖搖欲墜,就差太平軍這最後一根稻草。曾國藩在太平天國風起雨湧的時候,正好在湖南老家丁憂守孝,看到太平軍不尊儒教,燒殺無度,上報朝廷召集“團練”以保衛鄉里,後來逐漸發展成“湘勇”“湘軍”,成為了決戰太平軍的主力。在經過了反覆的失敗後,恰逢太平天國內訌削弱了實力,曾國藩於1864年7月率湘軍攻破南京,消除了清王朝的心腹大患。然後解散湘軍,到京城及各地方任職,直至終老。

    在軍事上,他剿滅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為清王朝消滅了心腹大患,作壁上觀的列強轉而繼續支援清政府,讓清朝可以持續在列強的欺壓下苟延殘喘了47年。

    在經濟上,曾國藩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近代化。他與李鴻章共同創辦了江南機器製造局,是中國近代工礦企業的母廠,奠定了中國近代工業的基礎。同時,以此為開端,以他的學生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開啟了洋務運動,在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上都開創了劃時代的變革步伐,創造了“同治中興”的歷史,讓清廷上下都看到了復興的苗頭,在精神上為滿清王朝續命。

    總之,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非常之高,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毛澤東、蔣介石都是他的忠實粉絲。他為官做人幹事修身的技藝也被人廣為稱道。清朝有曾國藩是他的幸運。

    2、劉晏,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一生經歷了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長期擔任財務要職,管理財政達幾十年,效率高,成績大,被譽為“廣軍國之用,未嘗有搜求苛斂於民”。由於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千瘡百孔,當時唐朝經濟十分蕭條,財政極為困難。劉晏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發展生產,開源節流,使唐代財政逐步好轉。

    在稅收制度上,開展鹽政改革,放開百姓生產食鹽的禁令,由政府統一收購,向商人批發,自由運往各地銷售,政府從購銷的差價中獲得稅收,大幅提高政府財政收入。鹽稅從剛開始的60萬貫急劇上升到600多萬貫,稅收增加10倍,超過唐朝所有稅收的一半,解決了政府漕運經費、宮廷費用、軍費和官員工資,為李唐王朝輸血救命。

    在財政體制上,推行在商業中建立驛站資訊,建立經濟情報網,蒐集各地生產態勢、物資餘缺、物價變化、氣候異常、市場心理等等資訊,及時準確地掌握了全國經濟和市場動態,並根據這些情報,調劑有無,平抑物價,扶持生產,積極救災,防止了穀賤傷農、水旱民散。全國百姓沒有因為天災而流離失所。

    由於劉晏的理財方針、措施、辦法適應唐王朝經濟殘破的局面和當時社會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在安史之亂後的20年中,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也得以養息。他初受命為轉運使時,全國才230萬戶,國家財政收入只有60萬緡。到了779年,戶口增加到380萬戶,財政收入達1300萬緡(其中鹽利過半),而國家並沒有增加農民的稅收,劉晏真正做到了“斂不及民而用度足”。

    3、張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施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挽救了帝國財政危機,解除了軍事邊患,優化了官僚體制,為大明王朝繼續存活奠定了紮實基礎。死後被明神宗抄家,新法被廢。

    在這個時候,經歷了和嚴黨的鬥爭獲得勝利的東林領袖張居正終於當上了內閣首輔,面對內外交困的爛攤子,“張神童”施展了洪荒之力,終於讓帝國的財政有了起色,內政外交重回正軌,為大明王朝的後半程加油充電,可謂改變歷史程序的超級牛人。

    在經濟上,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將賦稅和徭役合計折算為銀兩,以畝為單位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抑制了豪強兼併土地之後的偷漏稅行為,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大大扭轉了財政狀況。

    在政治上,創制“考成法”來整頓吏治。嚴格考察地方官吏對中央詔令的執行情況,罷免了大量庸官冗員,為死氣沉沉的大明朝廷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在軍事上,實行“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的政策。委任名將戚繼光和李成樑分別鎮守西北和東北邊疆,賦予邊境守將以更大的自主權,與俺答汗等韃靼部落茶馬互市,使得少數民族政權可以通過貿易換取中原的茶鹽等必需品,邊境的和平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邊境和平持續了30多年。

    經過改革,明朝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間國庫存糧不夠一年用的情況,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此外,還有很多牛人,有政治家(商鞅、王安石、于謙),軍事家(戚繼光、岳飛、周亞夫、周培公),經濟學家(桑弘羊),甚至文學家(虞允文)、書法家(顏真卿),但是都沒有以上幾位有名氣、功勞大。有興趣瞭解的可以關注我的其他文章,一起品評人物,煮酒論英雄。

  • 5 # 一念君心

    就個人而言,認為清朝中後期的同治時期算是被人力挽狂瀾,而達到的同治中興。

    清朝的同治時期,清朝已經腐朽不堪,落後的清政府內有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和邪教組織運動,外有兩次鴉片戰爭連續衝擊封建傳統,眼看著清帝國搖搖欲墜,大廈之將傾,這時晚清卻出現了四大名臣力挽狂瀾,一時出現了同治中興,成功為清廷續命半個世紀!

    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大名臣的作用下,展開了一系列維護清廷統治的措施。

    曾國藩和李鴻章為主的淮軍成功剿滅太平天國運動,成功地統一了全國。

    開展洋務運動,李鴻章和張之洞創辦近代工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程序,一大批新式企業出現,邁開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

    左宗棠則領軍抗擊阿古柏的入侵,率軍成功收復新疆,讓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無疑對中國領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6 # 軍世旁觀者

    為大明王朝續命二百年的於少保!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兵敗被俘,于謙力排眾議,堅守北京,打贏了北京保衛戰。避免了明朝步南宋後塵!

    可惜奪門之變後被害。但其功績,其志節彪炳史冊。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其志高潔!

    雖不是大明宰輔,確是獨一無二的大明王朝的救星。挽狂瀾於既倒,為大明王朝續命二百年!實為大明忠臣第一人!

  • 7 # 熱訊探討君

    夏朝

    毋庸置疑,夏朝最大的國難莫過於“太康失國”,也就是東夷首領后羿領兵攻入夏都。那麼那樣以後,重新確立夏部落的部落領袖權的少康無異於是“中興之主”了。

    夏:少康

    商朝前期,由於頻繁遷都以及其他原因,政局並不算穩定,或者說很亂。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商帝國正式定都於殷,並將其作為首都直到帝辛亡國,這一段時間政局顯得較為穩定,所以遷都於殷的盤庚可以記入。

    商:盤庚

    西周的衰弱總體上從穆天子開始,到厲王一朝亂到極致:國民叛亂,天子被逐,共和執政……隨後周室在宣王的帶領下,任用尹吉甫等能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王朝的困境。

    西周:周宣王

    西漢的大難出現在孝武帝后(真的別吹漢武帝,要不是後面的中興大漢就涼在劉徹手上了)。漢武帝一生窮兵黷武,消耗民力,再加上晚年錯誤發動的巫蠱之禍,當時政權已是搖搖欲墜,但是隨後昭帝、宣帝兩代(廢帝別管他)勵精圖治,才穩住了江山。東漢的話,主要還是延續在西漢的基礎上,也就是在王莽之後重新恢復社稷後的中興,或者說是“三代(光武、明帝、章帝)中興”

    兩漢:昭帝弗陵、宣帝詢、光武帝秀、明帝莊、章帝怛

    唐主要的問題出現在安史之亂後,經濟崩潰,番鎮割據,還有黨爭。那麼真正能處理好這幾個問題,堪稱中興之主的共三位。

    唐:憲宗純、武宗炎、宣宗忱

    眾所周知,宋朝的大難就是靖康恥,隨後宋朝的國力大幅下降。高宗年間,雖然在內政上取得了一定復甦的跡象,但是對外一再示弱。所以只能稱之為“紹興之治”,而不能是“紹興中興”,而軍事上的復甦還要等到孝宗年間,任用北伐派大臣,積極進取,可謂之中興。

    宋:孝宗昚

    明朝前期積極拓張終止於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其後帝國轉入消極防守姿態,國力不振,直至孝宗朱佑樘年間,孝宗勵精圖治,整頓吏治,可稱中興。其後嘉靖、萬曆雖有中興,卻為中興之臣(徐階、張居正等),而非中興之主。

    明:孝宗佑樘

    清朝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中興,所謂“同(治)光(緒)中興”,並沒有中興之主,而是主要倚仗於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能臣,而且洋務運動最後也並沒有帶來實際意義上王朝的中興,故不算在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學校食堂,打飯阿姨的手,打菜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