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岐論壇
-
2 # 素雅凝輝
唐詩三百首和詩經三百首哪一個更有研究價值?
我自己認為都值得研究,都有研究價值。因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長期的日積月累才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一代一代人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傳承,不斷學習創新發展才有了今天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尤其是詩詞曲賦,是代表中國語言的精髓。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努力才創造出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詩詞曲賦都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語言精練,朗朗上口,是中華文化中不可多得璀爘的瑰寶。
一.《詩經》
《詩經》是我們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一。在春秋時代編輯完成,共有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十五國風,《雅》有《大雅》和《小雅》兩種。《頌》有《周頌》、《魯頌》、《商頌》三種。基本上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來源於今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及湖北等地。其中民間詩歌部分,相傳是由周王室專人到各地採風蒐集記錄而得,稱為"採風"。真實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喜恕哀樂,"採風"有"男女相悅"之詞,樸實自然。也有不少篇章揭露了當時統治者政治上的黑暗和混亂,舉措失當、道德敗壞,希望有維護合理的管理秩序。描寫掲露人民遭受的壓迫和痛苦。還有一部分是西周上層統治者祀神祭祖,讚美業績的作品。
從中可以瞭解到周朝的興起,周初經濟制度和生產情況,這些資料真實可靠。
《詩經》詩篇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了賦、比、興的手法。其中優秀的篇章,描寫的非常生動,語言樸素真實感人,音樂律動自然和諧,優美動聽,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
二.《唐詩三百首》
唐詩,歷來都被看作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它是中中國人心中詩歌的標準。在唐詩中,能感受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田園風光,斜陽晚鐘,詩酒茶花,琴棋書畫,劍嘯長虹,邊塞風雲等等,都是信口道來,妙筆生花。(春城無處不飛花)在詩人的眼裡好象無處不是詩。民族的,國家的,個人的旺盛的生命力洋溢著多彩的個性。這些詩有的華美靚麗,有的豪邁雄壯,有的浪漫飄逸,還有清新空靈,沉鬱頓挫讀到這些詩,你的情感跟隨著詩人起伏跌宕,真正感受到唐詩蓬勃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唐詩是中國文化裡最漂亮的一個印記,幼兒呀呀學語時就跟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詩意是一點點從心裡喚醒的。逐步理解了一個句子的歷史傳承,一個典故深層的內涵,一個字詞的運用之妙⋯⋯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5000年的歷史變遷,在傳承和弘揚中不斷前進,始終一脈相承。只要我們想學習詩詞,就下苦功夫,從《詩經》開始,認真研讀,一直到唐詩宋詞元曲,不光是唐詩三百篇而是全唐詩,全宋詞,浩瀚如煙的文化寶庫,等待你的約會,見面。
-
3 # 花影流年
各有千秋。
305首《詩經》裡的詩歌,告訴了我們遠古先民的生活。描繪了那個時候的山川大地,那個時候的戰爭愛情,那個時候的祭祀禮儀。我們可以循著《詩經》的河流逆流而上,走近我們的祖先曾經的生活。感受“蒹葭蒼蒼”的壯闊,沉湎“鴻雁于飛,肅肅其羽”的遼遠,體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的美好,深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中的哀樂。
唐詩三百首是唐代文人最傑出成就的體現。唐代,是一個詩歌的時代,唐代的文人用他們手中的筆,既描寫自己的懷才不遇或縱情山水。也描寫閨中女子的相思和戰爭的殘酷壯烈。唐朝留給我們的記憶,不僅僅是“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明宮的宮殿連綿和唐帝國的睥睨天下的氣勢,還有那些璀璨的詩歌,這是唐朝的驕傲,也是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驕傲。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詩歌,唐朝該是何等的黯淡!
-
4 # 發現生活走趣事
應該說都有好價值。因為他們都是上一輩人留下來的。最寶貴的知識財富。是中國歷史文明的發展。留下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
小人大人都會吟誦唐詩。
-
5 # 柘溪散人
二者皆有研究價值。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首先,《詩經》的語言真率自然,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習俗、各國風情、歷史文化,及草木鳥獸等知識,是我們研究當時社會重要經典。
唐詩三百首就更不用說了,其格律詩已經成熟,語言典雅俊逸,內容涉及社會各個層面,有詠物詩,送別詩,邊塞詩,田園詩,宴飲酬酢之詩等等,是研究唐代社會的重要文獻之一。
-
6 # 廖中華
《詩經》更具有研究價值。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發端,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約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從史料價值與學術價值來看,詩經反映的是距2500多年前人類生產、生活、狩獵等諸多社會活動,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這是唐詩所沒有的。
先秦時期,可供研究的文字資料極為稀少,流傳下來的一部詩經,顯得彌足珍貴。反觀唐詩,是1200多年前發生的,中國歷史進入唐朝後,可供研究的文字資料相對來說已經較為豐富,從研究價值來說,不及詩經。
最後:
《詩經》內容極為豐富,不僅反映了早期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狩獵等諸多活動,還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華夏早期文化形成的重要標誌。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對探索中華文明的源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7 # 談史郎阿炳
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的頂峰。唐詩的選本很多,流傳最廣的是清朝人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裡面編輯的詩歌有贊山川田園之美(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的,有寫邊塞將士思鄉之情和英勇氣慨的(代表人物高適、岑參),有抒發個人志向和奮發精神的(代表人物李白),有記述民間疾苦和人民願望的(代表人物杜甫、白居易),有表達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一首首詩作,像一面面鏡子,反映了唐代社會波瀾壯闊的生活。而《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萬代師表孔子編輯刪定而成。《詩經》或稱“巜詩》三百首,戰國時就被儒家尊為“六經”之一。
巜詩經》按風、雅、頌分類編排。風即《國風》,包括15國風,共收詩160篇。雅分《大雅》74篇、《小雅》31篇,共105篇。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詩經》305篇作品,產生於漫長的時代。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即從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前後大約500年間。反映了寬廣恢巨集的社會生活面。按思想內容分,主要包括周民族的史詩、頌歌和怨刺詩、婚戀詩、農事詩及徵役詩、愛國詩等等,可謂豐富多彩。
《詩經》三百首,精華在《國風》。《國風》中,又以婚戀詩最為精彩動人。無論是表追求,抒思慕,敘幽會,寄懷念;還是描述愛情、婚姻的悲劇,抒發內心的哀痛,都莫不情真意摯,感人至深,具有不朽的價值。《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悠久詩歌傳統的光輝起點和不盡源頭,它以偉大的文學成就光耀史冊。在中國文學史上,巜詩經》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思想內容深廣博大,而且藝術成就卓越非凡。對後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基於此,鄙人愚見認為《詩經》更有研究價值。 -
8 # 小書淺讀
兩者側重不同,各有各的好。
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的話以文人居多,從內容上來說可以看到更多反映官場政治的事情,能看到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畢竟很多人都是託物言志,借詩抒懷。
除了官場,當然也有不少詩人是抒發自己內心感情,表達自己高尚情操,這個對於研究詩人個人是比較有價值的。
而且,唐詩三百首的形式格律更嚴格一些,從詩歌形式美來說也比較有研究價值。
詩經詩經的年代很早了,大致是先秦時期的民間生活,它更偏重於那種原始的情感。男女愛情居多。
那個時候政治做官還沒那麼流行,人們思想也比較開放,沒事的時候去看看風景,互贈東西表達情誼,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從研究民間風俗來說,詩經更有價值一些。
所以,二者沒有絕對的可比性,在文學史上都是寶藏,各有千秋。
-
9 # 半世飛仙
毫無疑問詩經是所有後來的詩,詞,曲,的老祖宗!
孔子說詩三百思無邪!另外詩經的內容還包含了春秋的事件,歷史等等諸多方面,有風土人情等等我們今天社會所不能認知的!!
-
10 # 榆木齋
您既然問研究價值,那就是很淺顯的問題,自然以《詩經》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中有很多資料,是後人研究的依據。唐詩則是詩詞入門選集,適合兒童誦讀,至於研究價值,雖然有,卻不是主要的。
-
11 # 火夫
《詩經》畢竟是中國現實主義傳統文學的活水源頭,相對於《唐詩三百首》而言更有研究價值。
《詩經》共收有305篇詩歌。創作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500年間。《詩經》原來只稱為“詩”,到了漢代以後,它被列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而《唐詩三百首》收錄有311首唐詩。是唐代詩人們用筆記下自己的種種情懷感悟。通過他們的共同努力創作,促進了唐詩的興盛和繁榮。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三百首》流傳之廣,影響之深,風行海內,老少皆宜,雅俗共賞。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經典的讀本之一。已成為兒童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也成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模範讀本。
《詩經》中的詩都是配樂而歌的,按音樂風格不同,這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類。“風”又稱“國風”,就是各地的民間歌謠。15篇“國風”按所屬地域稱為“衛風”、“鄭風”、“齊風”、“秦風”等。“國風”從內容和藝術形式上看,當是《詩經》中的精華。周朝的統治階級將“雅”認為是音樂中正聲的,稱之為雅樂。雅又分“大雅”、“小雅”。“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頌詩和雅詩,多用於祭祀或貴族的宴飲,一般是對祖先和神明的頌揚。
《詩經》中大量的民歌,是那個時代勞動人民的心聲。善於用簡樸的語言生動地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面反映社會現實。“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些詩產生於豐富的現實生活,因而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民間詩人用他們的歌喉,唱出自己的勞動生活,抒發他們純樸、健康、熱烈的情感,表達他們對剝削和戰爭等罪惡現實的痛恨和抗議,寄託他們嚮往自由、和平及愛情的美好願望。
《詩經》的思想性和藝術成就,對中國後世文學具有很深的影響。尤其是它的現實主義精神,不斷激勵著詩人、作家關心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歷代民歌都繼承了《詩經》這一優秀的文學傳統。
回覆列表
比較而言,詩經三百首要比唐詩三百首,更具有研究價值。《詩經》從社會功用上說,一是作為學樂、誦詩的教材。二是作為宴享、祭祀時的儀禮歌辭。三是在外交場合或言談應對時作為稱引的工具,以此表情達意。這些引用《詩》的地方,或勸諫、或評論、或辨析、或抒慨,但各有其作用,但凡所稱引之詩,均“斷章取義”——取其一二而不顧及全篇之義。這種現象,在春秋時期堪稱“蔚成風氣”。這就是說,其時《詩經》的功用,並不在其本身,而在於“賦詩言志”。想言什麼志,則引什麼詩,詩為志服務,不在乎詩本意是什麼,而在乎稱引的內容是否能說明所言的志。這是《詩經》在春秋時代一個實在的,卻是被曲解了其文學功能的應用。 賦詩言志的另一功用,是《詩經》的文學功能,是真正的“詩言志”——反映與表現了對文學作用與社會意義的認識,是中國文學批評在早期階段的雛形。如《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訩”。詩歌作者是認識到了其作詩的目的與態度的,以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態度,從而達到歌頌、讚美、勸諫、諷刺的目的。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賦詩言志,也是使賦詩言志真正切合《詩經》的文學功能及其文學批評作用。 《詩經》社會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會(包括士大夫與朝廷統治者)利用它來宣揚和實行修身養性、治國經邦——這是《詩經》編集的宗旨之一,是《詩經》產生其時及其後一些士大夫們所極力主張和宣揚的內容。 《毛詩序》在繼承孔孟的說教基礎上,特別強調了《詩》的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其中尤其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強調了統治者應通過《詩》來向百姓作潛移默化的倫理道德教育,使之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從而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毛詩序》的這一有關《詩經》教化的理論,無疑大大強化了《詩經》的社會功用,也大大提高了《詩經》的地位,使之成了統治者行使統治的必備工具,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 從歷史與民俗價值上說,《詩經》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歷史,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地記錄了從西周到春秋(亦包括商代)的歷史發展與現實狀況,其涉及面之廣,幾乎包括了社會的全部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民俗、文化、文學、藝術等。《詩經》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表現各種婚姻情狀的詩篇,綜合地體現了西周春秋時期各地的民俗狀況,是瞭解中國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從中也能瞭解到古代男女對待婚姻的不同態度和婚姻觀。 從禮樂文化及其它價值上說,周代文化是不同於後代的禮樂文化。禮則融匯了周代的思想與制度,樂則具有教化功能。《詩經》在相當程度上反映、表現了周代的這種禮樂文化,成了儲存禮樂文化有價值的文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