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喔愛小咪

    1、漢賦注重詞藻的華麗、語言的堆砌,並不注重現實的描寫,與實際生活聯絡不大,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

    2、元曲雖然也具有音樂的節奏和韻律美,但是不像唐詩宋詞那樣朗朗上口,明白易懂。而且元曲創作的數量不如唐詩宋詞龐大,流傳下來的元曲很少。目前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唐詩宋詞語言簡潔,意境優美,節奏韻律具有音樂的美感。而且唐詩宋詞創作的數量龐大,流傳下來的作品甚廣。

    所以喜歡漢賦元曲的人不如喜歡唐詩宋詞的人多。

  • 2 # 使用者山野愚夫

    一:唐詩宋詞在中國的文學價值高於漢賦元曲。也可以說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學的精髄。二;唐詩宋詞短小精忓,內容豐富,通俗易懂,韻律對仗,使人讀起郎郎上口。而漢賦元曲則不能及。三:唐詩宋詞不僅在中國文化中占主導地位,而且外中國人一提起中國文化,立刻會說起唐詩宋詞。而對漢賦元曲說的不多。所以喜歡唐詩宋詞的人比喜歡漢賦元曲的人要多。

  • 3 # 千嶺之鬆

    為什麼喜歡漢賦元曲不如唐詩宋詞的人多?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唐詩宋詞的文學價值總體高於漢賦元曲。

  • 4 # 唯然讀書

    唐詩宋詞篇幅短小,易記,朗朗上口。

    相比較而言漢賦元曲篇幅較長,不利於記憶和傳播。

    整體而言,中國文化都很優秀,各有各的特色。值得我們的學習

  • 5 # 書畫藝術及評論

    漢賦元曲他要以音樂為基調,並不是大多數人喜歡唱歌,而唐詩宋詞是可以不用唱出來,普遍性強,通俗易懂大家都會喜歡

  • 6 # 星其裡

    一,唐詩宋詞短小精煉朗朗上口,具有更廣泛的傳播性。幾十個字肯定比較長篇幅的賦閱讀朗誦起來方便。

    二,唐詩宋詞時代是文化大繁榮的時代,有很多出名的詩人詞人,這些詩人詞人又有很多代表作風格各異,能夠滿足不同時代不同年齡階段不用性格的讀者喜好。

  • 7 # 尼古拉斯憶心

    畢竟又看上去有古意,又不用管那些繁瑣的規則,正應了花小錢辦大事的道理——花點堆砌古詞的小功夫,裝了文藝古風青年的大逼——何樂而不為之? 實際上平仄格律只是在近體詩創作時用來規範音律、避免產生音病的一套工具。它是平仄發音在詩歌運用中的不完全歸納,門檻說高呢,其實不高。因為是個中中國人就知道漢字發四聲,然後學會平仄相替的原則,就可以理解得七七八八。說低呢,其實不低,因為這要改變很多人心中的成見——眾所周知,成見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習慣和成見 而這種成見,我們稱之為懶於學習、無知無畏的習慣也是可以的。 其實這些不喜歡格律的人,止步於平仄劃分和對、替、粘,聽了一些“前輩”的恐嚇,以為格律是鐐銬,真的會禁錮我們的創作,這完全就是沒過腦子。 杜甫的思緒被禁錮了嗎?古往今來這麼多近體詩人,思緒被禁錮了嗎? 被禁錮的只是那些沒有才氣,無法凌駕在格律之上的人。

    古風?都二十一世界了,那些堆砌的古詞,核心都是繁複、精緻的現代思維,那算哪門子古風?唯有近體詩,雖然產生了平水韻、新韻的變化,但正因為有格式在,有腔調在,即使也是日漸消亡,總歸還是一種可以放在博物館瞻仰研究的東西。 這就好像書法,於現實生活已毫無用處,但還是有人在學、在練——因為喜歡。 在書法中,毫無章法的瞎寫就像偽古風,而清楚瞭解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發展脈絡就像有規則的近體格律詩,書法和詩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曾經輝煌,如今依然有因為興趣而學習傳承的精神糧食——不過這些人實在太少。 被絕大多數人束之高閣,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實。 我們要認清楚這一點,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喜歡、可以學習、可以傳承。

  • 8 # 麥穗日記

    中國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度,朝代的變換、歷史的更迭均創作了豐碩的文化成果,從先秦的《詩經》開始,歷經漢魏六朝的賦詩文化、唐代詩歌巔峰、宋代詞令嫵媚、元代戲曲風流、明代作詩論理、清代小說絢爛......中中國人的每一種心境,似乎都被詩詞歌賦吟誦遍了。而論及社會流傳的廣泛度,漢賦元曲卻遠遠沒有唐詩宋詞的流傳度廣,甚至沒有唐詩宋詞的文化地位崇高。本文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漢賦元曲的創作主旨、傳播場景、呈現方式密切相關。

    漢賦創作主旨偏向政治化,缺少唐詩宋詞的抒情感

    漢賦作為漢代文化發展的最大成果,它繼承了楚文化的政治性,特別是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辭賦特點,形成了西漢散體大賦的基本旨趣,即:辭賦一方面承擔著讚美漢王朝的文治武功;另一方面力在表達士大夫的“勸諫”、“諷喻”、“懷才不遇”的思想情感。這兩種價值觀的趨向都通過大量的人物敘事、歷史典故的引用等來凸顯漢賦的特點。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寫道:

    今足下不稱楚王之德厚,而盛推雲夢以為高,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竊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國之美也。無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章君惡、傷私義,二者無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輕於齊而累於楚矣。

    司馬相如的這篇漢賦中,通過記敘楚國的子虛先生出使齊國,子虛對烏先生講述齊王出獵時,齊王說楚國物大地博,物產豐饒,而云夢只不過是後花園的一角,烏先生卻反對這個觀點,他認為齊國也有大海名山,異方殊類。而這一段,正是烏先生的論證,烏先生說:子虛先生出使至齊,不稱頌楚王的政德清廉,卻以雲夢為由,大力讚揚楚王的淫遊縱樂之事,其實是在炫耀你們楚國的奢侈浪費,我認為您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其實是在張揚你們國君的惡,反而會被齊國輕視。司馬相如以此為素材背景,意在勸諫一國之君,應該講究美政、勤廉,而非追求奢華的生活,反而會遭社會的詬病,可謂是“諷喻納諫”的意圖所在了。諸如此類的漢賦,還有賈誼的《吊屈原賦》、枚乘的《七發》、東方朔的《答客難》等均有一定的政教功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作為唐朝著名詩人,他的一生經歷了盛唐後期的繁華和晚唐的“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的杜甫落入叛軍手中,被押解到淪陷的長安,這期間,他寫下《春望》表達自己的忠君愛國之情,詩中的杜甫真實記錄了長安城淪陷時的破亂不堪,用“花落淚”、“鳥驚心”的寫法凸顯事物的傷痛,增加杜甫本人的悲痛,這種抒情性的文學體裁,是漢賦遠遠達不到的,這正是唐詩宋詞的抒情魅力所致。

    漢賦以長篇的文體應用在國家政治事務和日常生活中,它是詔誥、奏議、書論、銘誄等散文中的體裁之一,承擔著救世濟民、為君分憂、為民開藥方的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抒情功能,不像唐詩宋詞一般情感飽滿,這是導致許多人更喜歡唐詩宋詞的原因之一。

    內而京師,外而郡邑,皆有所謂勾欄者,闢優萃而立樂,觀者揮金與之。

    這則記錄中,“勾欄”是城市中的遊樂場所,能夠提供戲曲演出,市民觀看戲曲需要到這一固定場所觀看,而那些入勾欄的人皆需交費,如杜仁杰在散曲《莊家不識勾欄》中寫道一個鄉下人進城看戲的場景:

    要了二百錢就放過咱,人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圓坐,抬頭覷詩歌鐘樓模樣,往下覷的都是人漩渦。幾個婦女向臺上兒坐,又不是還是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這部戲曲中描述了鄉下人對勾欄的描述:木頭搭建的舞臺,有圍圈的觀眾席,入勾欄的人需要交二百錢的入場費,這說明戲曲演出成為一種商業活動,觀眾需要到固定的場所才能觀看戲曲表演,可見戲曲的受眾相對於其他文學體裁較為窄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元曲的傳播力度。

    唐詩宋詞格律完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又植根於市民文化的需要,得到廣泛傳播,深受讀者喜愛。而元曲對錶演場所的限制,窄化了受眾的傳播空間,更是弱化了傳播效果,這是大多人喜歡唐詩宋詞的又一原因。

    爾乃盛娛遊之壯觀,奮泰武乎上囿,因茲以威戎誇狄,耀威靈而講武事。命荊州使起鳥,詔樑野而驅獸,毛群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佈

    這段原文意在批評君王為了展現遊樂的壯觀,讓士兵去捕捉禽鳥、百姓去驅逐野獸,弄得飛禽鳥獸均在林間掙扎,是在違背自然的和諧環境啊!班固用“罘(fú)網”意在說捕獵野獸的網十分的結實,“連紘”是指網布滿了山林,這些生詞需要讀者翻閱辭典才能深知詞語本意,串聯文章深意,文章寫得看似壯闊,其實是辯言過理,喪失了可讀性。西晉的摯虞在《文章流別論》中批評漢賦說:

    古詩之賦,以情義為主,以事類為佐;今之賦,以事形為本,以義正為助。

    這段評論中說“《詩經》中的賦”更多的是講究情感意義,用少許的事情輔助說明道理;而漢代興起的大賦,實際上是“假象過大,逸辭過壯,麗靡過美”,這些均違背了賦存在的意義,這一批評指出了漢賦藝術上的根本缺陷,還是十分切中要害的。

    而唐詩宋詞的呈現規格多為絕句、七律、小令、慢詞等百字以內的文學樣式,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唐宋作家的創作風格更加註重開放包容、內傾反省。綜合前朝的創作優劣,形成了一套情調浪漫、雅俗共賞的文學風格,並以短小精悍的體格,或表達壯志難酬之意,或歌頌國泰民安、或有愛國憂患之心、或懷著男女情愛之說,得到世人傳唱,贏得社會的廣泛喜愛。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寫道: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在這首詞中,既有表達他為國擔憂的戍憂情結,又有他描寫塞外孤寂的蕭瑟生活,這段軍旅之詞中,體現了北宋所倡導的“文道統一”創作風格,又以通俗易懂的創作手法,豐富了宋詞的創作形態,可謂是為蘇辛的豪放詞埋下了一顆種子。

    漢賦以較長的篇幅、堆砌的辭藻阻礙讀者的閱讀,元曲以完整的故事情節需要讀者付出昂貴的時間和精力觀看,不能引起廣泛讀者的喜愛,而唐詩宋詞卻兼備短小精悍、語言凝練、意境優美的優點被讀者喜愛,這是助推唐詩宋詞有廣泛閱讀群的重要原因。

  • 9 # 蜻蜓漫語

    為什麼喜歡漢賦元曲的人不如喜歡唐詩宋詞的人多?

    1、格式。漢賦是漢朝的一種有韻的散文,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在結構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類似於現在的散文中總分總的結構,篇幅一般較長。

    唐詩主要有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近體詩分絕句和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分五言和七言,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

    詞最初稱為曲詞,是配音樂的,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和每句的平仄都有一定的要求,宋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而詞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

    唐詩宋詞格式較為固定,而漢賦元曲格式較為靈活。相比而言,格式工整,韻律對仗,讀起來會朗朗上口,也便於後世傳頌。

    2、內容。漢賦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內容上大都是對國土廣闊,物產豐盛,建築華美、都市繁榮,以及漢帝國的文治武功的描寫和頌揚,華而不實。

    唐詩內容風格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從山水田園到邊塞戰爭,從兒女情長到憂民憂國,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可以說,滿足了不同階級、不同情感、不同思想的人的需求。

    宋詞主要分為豪放派、婉約派和花間派,豪放派喜歡軍情國事的重大題材,風格豪放激憤,氣勢雄偉。婉約派內容側重兒女情長,風格委婉含蓄,細膩感人。花間派內容多為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

    元曲原本是民間流傳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元曲在內容上多為民間傳唱的故事,廣泛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語言通俗、形式活潑。

    唐詩宋詞內容廣泛,既有理想,又貼合生活,既高貴,又樸實,且文字優美,意境深遠。相比漢賦的華而不實和元曲的語言通俗,更是受到不同人群、不同愛好的人的青睞。

    3、成就。漢賦是兩漢四百年間文人創作的主要文學樣式,主要代表人物有賈誼、司馬相如、揚雄、 班固、張衡等,比較著名的有《吊屈原賦》、《子虛賦》、《上林賦》等。

    在唐詩宋詞的歷史上,誕生了許許多多偉大的詩詞作家,真的是星光熠熠,大家熟知的也特別多,而且唐詩宋詞由於創作人數很多,流傳下來的精品的數量亦非常龐大。

    唐詩宋詞的成就是中華文學藝術的頂峰,是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其文學價值遠高於漢賦元曲。

    4、統治階級。漢賦能在兩漢時期繁榮,得益於統治階級的喜愛,因為本身漢賦主要歌頌的就是朝廷的功德。

    元代讀書人地位低下,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元曲作為文人詠志抒懷的工具,才得以逐漸興盛,但當時的統治階級對於元曲,不以為然。

    而唐詩宋詞由於當時政治開明,人們物質生活豐富,文化繁榮,得到了統治階級的大力支援。

    而今,由於唐詩宋詞包含的文化意義和文化成就,受到了現代社會的大力推崇。

    總的來說,唐詩宋詞格式工整,韻律對仗,內容豐富,篇幅較短,文學藝術成就較高,具有一定的正能量,適宜傳頌,所以說喜歡唐詩宋詞的人比漢賦元曲的人多

  • 10 # 你的淚凌亂了我眸

    這與國家的綜合國力有關,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最繁華的朝代之一。既傳承了前朝的歷史文化,又得到了發展。同時,與世界的交流頻繁,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 11 # 陳勇本隨和

    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形式,二是內容。漢賦元曲沒有唐詩宋詞短小精緻,朗朗上口,內容上漢賦元曲也沒唐詩宋詞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1884年“海難食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