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心發現

    刑不上大夫指的是為了尊重士大夫(大官),以禮待之,而非以刑法對待之,這也是中國禮法的一部分,宋朝時,士大夫文官少有重闢,但從元明以後,特別是明朝開始,經常由庭仗打死官員的記錄,官員(士大夫)也大大喪失了和皇帝討價還價的權力,徹底淪為家奴

  • 2 # 二條師傅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意思是:禮儀不能用於平民百姓,刑罰不能上加於官僚貴族。

    此句反映封建社會“禮”、“刑”等上層建築的階級性,它是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鎮壓人民群眾的工具。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禮治”的基本特徵。“禮不下庶人”主要指禮所賦予各級貴族的世襲特權,平民和奴隸一律不是享受。平民和奴隸毫無權利,卻必須承擔禮所加給的各種義務。

    特別是奴隸,只是權利的客體,可以由奴隸主貴族任意宰割。周孝王時的《曶鼎銘》記載,五個奴隸的價格僅值“匹馬束絲”。

    “刑不上大夫”主要指刑罰的鋒芒不是針對大夫以上貴族,而是指向廣大勞動人民的。這種禮、刑的分野,充分說明西周實行的是一種公開不平等的特權法,即奴隸主享有特權的奴隸制法。

  • 3 # 大咖秀歷史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句話,出自西漢成書的《禮記·曲禮》

    可是,人們不禁要問,如果貴族犯法可以被赦免,一旦所有貴族都去犯罪,那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孔子的學生也曾經問過他同樣的問題,對此,孔子的答覆是這樣的:古代的大夫如果犯罪,只要讓他們自己請罪即可如果案情嚴重,也不用派司法官吏對其施以死刑,而是讓他們跪拜自裁。

    總之,即使“刑不上大夫”,大夫也不會明明有罪而逃避懲罰,這實際上是禮教在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

    但總的來說,“刑”的“不上”並不等於“不刑”,只是說王公大臣犯法,不能用普通的法律來追究。後代借鑑西周的“八辟”,建立了八議制度,即議親(皇親國戚)議能(有大才能者)議功(對國家有大功者)等八種。這八種人犯罪需要皇帝親自定罪,適當給予減免刑罰。

    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對待朱亮祖的時候,並沒有上刑,只是打屁股,但是還是活活的打死了,刑法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即便你有幾句話,但是隻要你犯了錯,即便不上刑,也能收到相應的懲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回家給七八歲的小朋友帶禮物買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