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輕集
-
2 # 十一閱讀
我認為文化軟實力是一國參與國際交流、合作與競爭的標誌性名片,是在潛移默化中擴大自身影響力的有效方式。
僅就文學作品的對外傳播而言,我們的起步並不算太晚。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上世紀80年代開始翻譯出版的“熊貓叢書”系列,涵蓋中華傳統文化和當代小說等多種型別。1995年,針對先秦至近代以來的代表性經典著作啟動了“大中華文庫”工程,代表了中國的學術、出版和翻譯水平。
就翻譯作品的種類和數量而言,我們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但從結果來看,其影響力並未超出傳統漢學家或相關專業群體,沒有在全世界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總體來看,中國文學作品在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在選材、翻譯水平、傳播渠道及受眾接受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有必要從頂層設計出發,依據時代變化積極調整相關策略,重點包括認真培訓翻譯人才、深入探討外國讀者的興趣、改善傳統傳播途徑,等等。
-
3 # 鳳凰嶺老叟
文化底蘊不同,文化認知不同,文學文藝作品不可能走出去。文藝是文化的結晶。文藝作品是建立在本地區深厚的文化土壤上,外 種族不可能一日接受,你怎麼能走出去呢?
外來文藝產品,也不是每個華人都從思想深入接受,而僅僅是飯後吃了一塊糖塊一一可有可無!
所謂“某某國某某什麼鉅著、巨匠,也只是專業工作者憑藉媒體優勢,造勢而已。真正能吸引廣大華人的外來作品,少的可憐!
一樣,中國的文學作品,要真走出去,很難!但並不是說,一點市場也沒有!
與綜合國力有莫大關係,文化作品能否走出去,既有內因又有外阻,其中外阻很大程度上妨礙了走出去,有些國家並不希望我們走出去,像我之前看到過的,為何是莫言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並不否認莫言的文學功底,但是未嘗不是某些國家或是政治家的推波助瀾,想要讓世界看到我們中國過去落後的一面,甚至有絕大部分來中國的外華人他們的心目中,中國應該還是個貧窮落後的地方。所以文化作品走出去靠的是傳播,但是傳播受到了阻礙,再好的作品也無太大影響於世界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