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做一個有能力實力的人

    感謝邀請。朋友圈中總是扮演戲精的人,現實生活當中應該是對自己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人吧。個人感覺,這些應該也是和家庭有密切關係的。寫到這裡,我心裡忽然特別的不舒服,有種想哭的衝動。我兒子身邊就有幾個小夥伴在我領他們出去吃飯,或者出去玩的過程當中,就有曾經給我下跪,或摟著我脖子哭的男孩,還有去衛生間哭的,一邊哭泣一邊和我說,阿姨,我能叫你一聲媽嗎,我媽要有你一半好,一半懂我,我就知足了。我也不會變成今天這樣。還有我兒子的朋友在外地,我們聊天的時候,我都能看到孩子,都是一米八十往上的大個,強忍眼淚不哭。每次我看到這些的時候,都會很迷茫,生孩子養孩子為了什麼,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作為家長的我們,把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擺在哪裡了。孩子為啥能演變成今天這樣,是為了引起關注,也是為了能博得家長一點點的肯定吧。人無完人,事無鉅細,大人也好,孩子也罷。做為家長的我們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嗎。(我有時候在想,家長有時間打麻將,一玩兒一天,為啥不能給自己家孩子一點愛呢)

  • 2 # 九歌說今朝

    人生如戲,那該如何表演呢?一句話就是“見機行事”——不同的場景,展現不同的自己;

    每發一條“正能量”的狀態,獲得的贊都要比前一條多,他也沉浸在了自己構造的虛幻人生中;

    回到戲精,為了美化自己的形象,他們會用拙劣的演技。第一,戲精會有意識地把一種風格走到極致,經營一個更加鮮明的個人形象。第二,朋友圈裡那些刻意賣弄、炫耀的人,就是典型的理性化表演,希望藉此突出自己的人設(相信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戲精會透過表演讓人產生誤解,目的就是為了隱藏真相。比如,發過度修圖的自拍照、明明假期在家卻發朋友圈假裝在外度假,這些都是戲精做出的誤導“觀眾”的行為;

    戲精,不僅愛給自己加戲,還常常幫別人加戲。朋友圈充斥著投票,心靈雞湯,免費劵,p圖,旅遊。偶爾去看下朋友圈,想看看同學朋友們在幹嘛,都是一些誇張角度的擺拍,加出神入化的P圖,再配上一段矯情做作的文字。每次看朋友圈都彷彿覺得自己同學朋友個個都是成功人士。都說裝逼就不要熟人,整個朋友圈,誰不知道誰啊。

    還有一些真戲精實在沒法詳細一一舉例,估計和大夥的也都差不多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櫻桃小丸子》的作者去世,小丸子帶給了我們怎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