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鐵科技與諮詢
-
2 # 老楊會計
消費者認為華為手機優於小米,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在技術實力上面
華為走的是一條技術路線,以研發推動產品創新,小米手機走的線路有點像聯想,但是他更傾向於整個供應鏈。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華為的技術強於小米。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技術多買單。
第二是產品走的路線上不同
小米一直強調的價效比實際上走的就是一條低價線路。價格低,肯定產品的品質要遜色一點。華為以前與運營商合作的時候,產品價格也不咋地,但是轉型之後面對消費者。學的是蘋果的線路,走的是高質高價的線路。
不同的運營策略會導致在消費者眼中不同的產品形象。
第三整合能力上
小米是個新生企業,前幾年發展的太快,再加上重心轉移到終端產品供應鏈上面,結果是什麼樣的產品都在賣,導致上游零部件供應鏈不能形成強大的整合能力。要麼備貨不足,要麼不能拿到優質的貨,導致手機的整體質量與華為有一定的差距。
華為是發展幾十年的老牌企業,供應鏈相當強的技術,再加上手機終端銷量大。在零部件廠家是重要的大客戶,是優先保證的物件,往往能夠以合適的價格取得優質的零部件再加上華為強大的整合能力和自研能力。產品的品質能夠控制的比較好。
以上僅個人的看法。
-
3 # 湯圓回鍋
高階的定義不是隻有配置,並不是我用高階的配置組裝出一部手機它就叫高階,全牛皮的紅蜻蜓和PVC的LV哪個才叫高階呢?
舉個栗子:華為手機每年的配色是國際權威色彩機構潘通給的、照相濾鏡是萊卡調色、麒麟處理器是華為自己設計的、5G基帶是自己的標準定製、鏡頭感測器是索尼專門為其定製的,華為在多個國家設有研究中心,重金聘用各國科技人才為其研發核心技術,華為手機為什麼能溢價,差異化和品質技術是基礎,而這一切都是錢堆出來的,使用者花了更多的錢要的就是與眾不同的產品,你把40pro和小米10pro擺在一起,品質感高階感高下立判,小米有的華為都有而華為的特性小米就不一定具備了,這就是為什麼華為貴而比便宜的小米賣得好的原因!!
在舉個例子:華為的7680幀超級慢動作攝影,雖然是插幀完成但是至今沒有第二家廠商能做到!全功能的多屏協同現在也沒有廠商能復刻(三星也有類似功能但是遠不如華為的好用),這就是技術帶來的體驗提升,我有的你就是沒有。。。
小米是一味地堆硬體,作為共享供應鏈你有的別家也有,唯一的出路就是價格戰,和華為的競爭力不是一個等級
-
4 # 流淚的話劇
華為是面對高階人群的,這個沒的說,無論做工還是價格,都是國內最頂級的。
小米是面對大多數消費者的,手機、冰箱、空調,乃至插線板,面向生活和消費。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層次的公司,以手機為中心講吧,小米是向下鋪開,手機控制各種家電啥的。華為是向上突破,從通訊協議、交換機等等方面,衝擊世界通訊科技之巔。這只是使用者的感受啊!其實華為是下放做手機的。
這樣看來,華為是科技公司,小米是個消費品公司。
對於普通消費者,其實不必糾結,你是老闆級別的,家裡的空調、冰箱、監控、門窗感應器、電動窗簾、洗衣機……用不著你操心,拿起華為足矣證明你是個愛國企業家。你是一家之主,拿起小米,上班也可以開小差,看看家裡門鎖好了沒,燈關了沒?貓貓狗狗拆家了沒?回家之前吧空調開開進門先涼快涼快,拿個小米也是歡樂多。
至於中高階哪個高階?麒麟到現在還是比高通差了半年的效能,他們感覺是價格感覺,而不是效能感覺,不值得重視。
-
5 # 樹浦自忠
首先,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態度就有嚴重的傾向性,為什麼是在”消費者眼裡”華為手機優於小米手機而不是在”實質上”?這種故意誤導讀者的拙劣手段可以收起來了,沒有人比你傻。
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1,華為公司和小米公司雖然都是私人企業,但是卻存在巨大的差別。華為是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國企業,而小米則是一家開曼群島國的私人企業。雖然小米一天到晚打擦邊球聲稱自己也是中國企業,它的產品也是民族品牌。可是從法理上說,它永遠都是外企,與華為不可同日而語。
小米公司的確是中中國人創辦的,可是從它誕生之日起它就已經不是中國企業了,因為它正式註冊地是開曼群島國,一個英聯邦國家。
這就好比,父母都是中中國人,卻跑到美國去生孩子,這個孩子的戶籍地是美國,你們還能夠說這個孩子是中中國人嗎?不但他的父母不承認孩子是中中國人,就是法律上也只能承認這個孩子就是美中國人。
至於小米為什麼要註冊在一個英聯邦國家,人人都明白,就是為了偷逃稅款。而一個企業從誕生之日起,在尚未看見未來的時候,第一條可以確定的宗旨居然是為了偷逃稅款,這樣的企業還有什麼光明磊落嗎?
2,華為大力投入研究費用,小米則急功近利在研發上舍不得投入卻給高管大發獎金。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華為為了發展民族企業,佔領科技高地,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相比之下小米在研發方面卻極端吝嗇。
華為已經是通訊巨頭,創始人任正非卻僅僅持有1%左右的股份。而小米經濟體量遠遠不如華為,而高管一次性獎金卻高達數十億!小米公司包括他們的高管明顯表現出”抓一把就跑”的辦企業心態,所以種種短期行為昭然若揭。
3,正是因為這樣,小米公司常常進行不誠實的營銷行為。明明一個三線手機品牌卻成天向華為碰瓷,以為自己能夠和華為碰上瓷就是二線品牌了。成天假話連篇,什麼”利潤5%”,什麼”智慧屏”等等。逼著華為和它拆機,結果把臉丟了一地,不但趕忙大降價,而且還在多處下架。這就是不誠實的後果。
因為有這些問題,小米公司的綜合素質極差,口碑不好就是自然的了。相對應的,華為老老實實搞研發,高中端產品不但在國內就是在全世界同樣受到熱烈歡迎,銷售量早已成為世界第二。華為成為紮紮實實的世界知名品牌,牢牢深入人心,連蘋果三星都忌憚,而不是如提問者所說的僅僅是”在一些消費者眼裡優於小米手機”。
-
6 # IT數碼科技發燒友
先說說我的看法
1,小米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價效比高的手機,以同配置最低價格來俘獲第一批粉絲的,大多以年輕人,學生群體居多,經濟實力相對薄弱。
2,華為一開始高低端手機戰略很明顯,P系列,Mate系列一開始就是定位的高階商務人群,粉絲以高管,老闆等商務人士為主,經濟實力較強。
3,後期小米想要做高階旗艦機,其實很難開發出新的高階商務人士客戶,這個是品牌定位決定的,想要反擊很不容易,所以造成了在大眾眼裡小米很便宜的心理。另外華為在國內知名度很高,硬科技企業,更加容易俘獲商務人士心理。
總的來說,一個品牌在最初的定位很重要,小米是為淘汰山寨機而出,為發燒而生;而華為戰略定位很清晰,所以在品牌上面華為高階的心理在大眾心裡已經形成。小米的產品再怎麼優秀,也不可能打動一些人的。
-
7 # 鐵塔-劉植榮
【臺積電撤銷華為訂單!全部轉給其他客戶!】
據臺媒最新報道,臺積電已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製程產能全部開放給了其它客戶!美方5月份的禁令計劃9月份生效,禁止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美國製造的機器或提供的軟體來為華為及其關聯公司設計或製造晶片。據瞭解,臺積電因無法取得美國政府許可,120天后無法對華為海思出貨,所以將華為海思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製程產能已開放給其它客戶,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大客戶立即追加下單,第四季7奈米產能將維持滿載,5奈米利用率亦維持高檔。臺媒表示,預計臺積電第四季營收將與第三季持平,雖然失去華為海思訂單,但對營運影響不大,全年美元營收較去年成長15%至18%的目標將可順利達成。
-
8 # 我是隔壁的王叔叔呀
中高階優於小米的不止華為榮耀吧,oppo、vivo、魅族都優於小米。只要是踏踏實實做產品的公司都比那個總是誤導消費者的品牌強。
-
9 # 西海002
其實是小米把自己做成了低端產品的形象,現在雷軍不正在用小米10進軍高階嗎?小米就像夜市擺地攤的,吆喝便宜便宜便宜良心良心良心。。。。。。就一便宜地攤貨
-
10 # IT老菜鳥
高階的機型,不在於硬體,更在於品牌。某種程度來說,我認為如果小米的高管自身一天不維持高階品牌的形象,小米一天“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小米一天就很難說是高階品牌。
小米的品牌形象十分不好,這個一方面是由於小米本身的品牌營銷的宣傳不夠高階,所以小米挖來了前華為的品牌營銷高手楊拓來重新塑造小米的品牌形象。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問題是,小米高管的一些行為,對小米想做高階品牌這個策略是一個負面的加分項。
所以,小米的高階品牌不如華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品牌形象。
第二個原因是,華為的高階品牌是建設了好長時間,有非常長時間的積累。當初華為做高階品牌時,沒有人看好華為,但是華為堅持下去了。而且那時恰恰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Mate 7一下子成為高階品牌。
回覆列表
華為手機是如何做到中高階機型優於小米手機的?個人認為有以下因素:
1.產品定位
華為高階旗艦機型Mate系列商品走的是高階材質和時尚設計路線,比較商務,基本都是大屏手機適合商務人士使用;P系列是高階產品,走時尚路線,外觀都很贊,機身輕薄;榮耀品牌和小米對標。從M7開始,經過幾年的發展,華為已經牢牢站穩了高階手機市場,並且品牌的高階形象,尤其是保時捷設計和Mate X,已經深入人心。
華為類似於理工男,一根筋,堅持技術第一,所以即使在企業極端困難的時候也依然持續高比例的研發投入,2019年研發投入達到了驚人的1317億元人民幣,佔全年銷售收入的15.3%,企業研發投入排名全球第5,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6000億元人民幣。持續的鉅額研發投入帶來的是各種研發成果和5g專利全球第一,這也是華為在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的打壓時敢於昂首挺胸直面的底氣,也是海思晶片一夜轉正這種奇蹟能夠發生的根本原因。
小米頭腦比較靈活,網際網路營銷和供應鏈整合是其強項,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但小米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和華為有著天壤之別,基本上保持在國家對於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的最低限度——3%,2019年研發投入70億元人民幣。甚至小米創始人面對華為高研發投入時竟說華為不懂研發,研發費用不是越多越好,但這是明顯違反常識的。
華為對人才的重視是絕大多數企業做不到的。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是華為的信條。根據網際網路數碼,華為員工平均年收入(包括分紅)已經達到了110萬元人民幣。去年,華為Quattroporte辦簽發了一份對8位2019屆頂尖應屆學生實行年薪管理的檔案。其中,兩名博士年薪突破了200萬。這兩位博士的共同點是,都在科技前沿領域獲得過卓越的研究成果。其中鍾釗導師劉成林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華為給的年薪不可思議:像(華為)這樣,有點太高了,我們都感到很驚奇,過去來說超過百萬的很少,鳳毛麟角。在招聘時,華為對人才給出的薪水甚至遠超國際巨頭谷歌。
小米的人才管理,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高管招聘,如金立盧偉冰、聯想常程和前華為高管楊柘等,被人戲稱“失敗者聯盟”。
華為的營銷基本是充滿正能量的,主要是宣傳自身的研發成果和對環保的貢獻。
小米的營銷有時候是負面營銷,對企業形象有負面影響。
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正。但無論如何,都希望華為和小米能夠齊頭並進,為使用者提供良好體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