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緯評球
-
2 # 俞東明
現在打乒乓球的人越來越少,這是事實。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的生活不斷提高,相應的娛樂、體育和各類活動也日益豐富,供人們選擇自己的愛好實在是太多了,自然而然,打乒乓球的人亦相應減少了,然而並不因為玩的人少了就不能算作是國球了。就拿足球來說,中國現在愛好它的人遠遠超過乒乓球,但不能因此就說它是國球。一個國家能把某一類球定位是國球,自有它的道理,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它首先是在同類體育專案中,能不斷創新,能長期稱霸世界體壇,這理所當然地要用成績來說話的。就如巴西足球,它雖然不能絕對稱霸世界足壇,但它行雲流水般的球技和雜技般的高難度動動,令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對它小覷。話再回到我們的乒乓球,自從1959年,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盃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單打冠軍,當時舉國歡騰,太振奮人心了,用事實回答了我們是不是東亞病夫。而且伴隨著乒乓球的捷報,更帶動了祖國的各行各業,以乒乓球運動員為榜樣,力爭上游,為祖國建設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可以這樣說,乒乓球的巨大作用已經遠遠地超出了這項運動的本來意義,它把全華人民的精神面貌和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似乎是每人都覺得自己換然一新。最後再多說幾句,就上世紀七十年初,乒乓球以小球推動了地球,開展乒乓外交,從而改變了世界格局。這一系列的輝煌成績,都是這小小銀球創造的,太不可思議了。所以乒乓球作為國球,當之無愧!
乒乓球當然還是國球!
乒乓球在中國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意義——1959年容國團在第二十五屆世乒賽上,奪得了男子單打冠軍。這不僅是中國乒乓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中國體育屆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因為適逢建國10週年,所以周恩來總理將中國首次生產的乒乓球命名為“紅雙喜”。
從此,乒乓球成了中國“國球”,也成了國家民族感情的寄託和國家體育運動的象徵!進入70年代,莊則棟用乒乓球推動中美建交的故事,更是把乒乓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周恩來總理也用“小小銀球,推動地球”來形容這件事的偉大意義。
90年代後,中國乒乓球又逐漸進入了一個稱霸世界的局面。劉國樑、孔令輝、鄧亞萍等名將把中國乒乓球的技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隨後,王勵勤、王皓、馬琳、王楠、張怡寧等人更是把乒乓球的世界冠軍幾乎全部收入囊中。中國乒乓球從此成為了奧運會奪金大戶。
並且近年來隨著全國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乒乓球但作為民間普及率最廣、擁有愛好者最多的體育專案,乒乓球也形成了縣市——省級——國家這樣完整金字塔結構。各地區乒乓球俱樂部和學校遍地開花,各行業乒乓球比賽多如牛毛的局面。
里約奧運會期間,曾有人做過統計:在中國有1000萬人經常參加乒乓球比賽,而有3億人偶爾打乒乓球。因此,無論是從哪個統計的數字上看,乒乓球都是當之無愧的“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