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水三心
-
2 # 加菲玩遊戲
先說觀點:單純禁止未成年人充值網遊並不能阻止所有遊戲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
我們對於遊戲的監管力度和社會關注度足夠了,但是我們對於遊戲監管的方法還不到位。這種方法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表現在迄今為止,中國任何一個網路遊戲監管部門沒有出臺過哪怕一個屬於中國的遊戲分級評級制度。
我們對於遊戲的監管,往往是亡羊補牢或者說是後知後覺。當青少年開始充值了,我們討論退款;當青少年開始開始沉迷了,我們考慮戒網癮;當青少年開始熬夜打遊戲了,我們研究宵禁。我們的監管從來沒有指引遊戲廠商遊戲應該成為什麼樣子,而是在遊戲已經成了這個樣子之後再告訴開發商你不應該做成這個樣子。
如果說全世界只有中國有遊戲,而且只有我們存在這個問題,那麼我覺得大家可以理解我們在監管上的反應遲鈍。但是從遊戲行業出現至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遊戲行業比我們發達,遊戲文化比我們深厚,在監管上也提供了眾多可供參考的範例。可是我們至今沒有通過借鑑迎來我們自己的遊戲分級評級制度。
如果分級評級制度出現,我們將在監管上減少很多麻煩。比如在德國USK進行審查時,只要你出現了“納粹”元素,不管“納粹”在遊戲裡是以正面、中立或者反面角色出現,那就統統斃掉。為了能夠在德國發售相關題材的遊戲,遊戲廠商們就開始了自我“和諧”的操作。以方便遊戲在德國上市銷售。
我們不需要斃掉包含“微交易”的遊戲,只要將包含“微交易”元素的遊戲評級調高,讓16歲以下青少年玩不到,或者對“微交易”定級,讓充值金額成為廠商的負擔,我想遊戲廠商自己會決定在哪些遊戲中設定“微交易”。
北美評級定級機構ESRB在“微交易”剛出現時就明確表示“將為那些包括微交易內容的實體遊戲增加特殊標記。玩可以清楚地在實體封面上看到新的“遊戲內購”標籤,表示遊戲內有季票,虛擬貨幣和開箱等要素。家長會知道遊戲何時包含要求玩家購買額外內容的情況。”
只有防患於未然,才能起到真正的監管作用,只是對出現的問題亡羊補牢,永遠只能是受制於人。
所以,我覺得中國遊戲監管一定要儘快落實遊戲分級定級制度。現在所採取的一切方法都只是捨本逐末,治標不治本。
-
3 # 青鑑文史
未成年人玩網遊涉及到兩個問題:
1充值數額問題;2.遊戲時間問題。未成年人在遊戲裡充值引發的案件有很多,最近的一個就是劉歌家長訴求騰訊公司退還充值案:
劉歌在發了“媽媽,是我乾的,我不想活著了”的簡訊之後,先擇了跳樓。
花季少女的墜樓,讓人唏噓不已。
此案絕非孤例——
8歲的北京男孩小偉在母親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母親的身份為遊戲充值了8000多元。小偉媽媽隨後發現自己的信用卡消費出現了異常情況,便得知了小偉的充值行為。小偉媽媽與遊戲公司協商,要求公司退回充值錢款,卻遭到了拒絕。
被稱為“網遊充值可退還”第一案之稱的劉歌家長,要求該款遊戲的代理商騰訊公司退還這6萬元的充值。
騰訊並沒有痛痛快快的退還,而是列出了三大理由:
1.讓劉歌父母“證明”是死去孩子充的值。2.騰訊方面以“蘋果手機系統的消費未直接充入騰訊的系統”為由,踢起了皮球。3.通過格式條款,讓劉歌父母到深圳起訴。店大欺客的嘴臉暴露無遺,從目前看,騰訊不打算遵照最高法的規定執行。
社會責任感被其拋在了九霄雲外。
對於未成年人沉溺網遊,無度充值的問題,需要多方協力才有可能解決:
其次,相關部門要強力要求遊戲公司嚴格執行防沉迷系統,不妨強制要求在登入、支付時分別增加人臉識別,目前的技術難度應該不是很大。
-
4 # 問道黃老
當然必須禁止!自從有了網遊,看看坑害了多少人,有否計算過?網遊公司、代理商能做這個生意,能設計出各種夢幻般的網遊,就搞不出來個未成年人進網門檻?如果能做出來而不做,那就是明知有陷阱,或故意挖坑,是故意犯罪。
對這種無良商業行為,對這種見錢眼開不顧人家死活的公司,國家應該採取堅決措施,不惜叫停所有網遊,進行全面安全整頓,符合條件的可以重新開張,不具備條件,只管撈錢的公司就地查封。
同時對那些有霸王條款的網遊公司和代理商,一律限期清理整頓,經驗收合格並確保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才允許運營,以確保未成年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不要認為這樣做會影響國家輸入,正是因為凡事總是首先考慮經濟,一切向錢看,才導致今日社會江河日下,價值觀崩塌的可悲局面!
呼喚國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將現有的法規落地生根,呼喚建立網路監管機制,加大對網路,尤其要加大對網遊相關行業的監管,不能違規違法現象都要及時查處通報,提高網民風險意識和能力
-
5 # 顏小二述哲文
禁止未成年人網遊充值解決不了太大問題,治標不治本。
以前我們老是談論網癮少年,現在我們也漸漸開始談論網遊充值問題。因為小孩子的不懂事,使用家長的手機賬戶,將家長的存款充值進入網遊,最後損失錢是小事,孩子的命沒了,才是真的大事情。
案例一:少女玩手遊,充值6萬後跳樓自殺
一位14歲的花季少女,在5月一個晚上跳樓自殺,死前給自己的母親發了一個簡訊:“媽媽,是我乾的,我不想活著了。”
是不是有些唏噓?我們先不急著議論,再來看看第二個案例。
在《貴陽晚報》上,刊登了這麼一個訊息,一位父親發現女兒用自己的手機充值讀書幣,孩子只有11歲,但是一週就充值了快一萬元的讀書幣。好在這位父親發現及時,又找到相關人員尋求幫助,已經開始聯絡孩子充值讀書幣的APP準備退款事宜。只是手續相當繁瑣。
具體事件截圖如下:
1、孩子年紀小。
2、都是使用父母的賬戶進行充值,父母事先不知情。
瞭解了這兩個相同點,我們當知道,即便禁止未成年充值網有,因不懂事胡亂充值,損失家裡錢財,甚至自殺的情況,可能也抑制不住。因為孩子進行充值,大多是通過家長的賬戶充值的,如果用家長的手機玩手遊,進行一些網路充值,而家長不知道,這禁止未成年人充值又有何意義呢?
【1】加強教育
對於孩子胡亂在網上充值,大概率都屬於年紀太小,不太懂事,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學校和家長要多多教育孩子,讓孩子瞭解到網路(網遊)充值的風險。
【2】家長提高警惕
其實對於孩子網遊充值的事情,可以扼殺在萌芽中,家長多多警惕一下,可能事態就不會發展得這麼嚴重。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碼,不要讓孩子隨便拿著自己的手機玩。家長多留心,可能就不會又這麼多的悲劇。
為了安全起見,個人建議網遊支付還是得“刷臉”,這樣就能鑑別充值的到底是小孩子,還是大人了。
-
6 # 手工潘
應該禁止!未成年人心性不定,容易被誤導。大好青春,應該多用於學習漲知識,遊戲真的會讓人頹廢,玩物喪志!至於遊戲玩得好,學習又好的孩子,只是個例,不能跟風!
-
7 # 慕卿久久
不如提醒那些把支付密碼告訴孩子的傻逼家長,別傻逼了!
好些傻逼的孩子玩遊戲充值很多錢,至少在他們家是很多錢
那些傻逼就裝可憐,讓遊戲運營商或者主播退錢
讓孩子用你的手機玩遊戲就已經是你不對了,誰讓你把支付密碼告訴孩子的?
活該!
-
8 # 吃小白兔的大灰狼
這個問題國家早就禁止了,可是為什麼還會發生,第一現在手機普遍手機支付都連這銀行卡有的大人可能還設有免密支付。第二大人的監管不到位手機就讓孩子隨便玩。不能把一切都怪人家網友公司,這裡面家長起到很大一部分責任,
-
9 # 葉飄臨
個人覺得應該明令禁止。因為未成年人並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有的遊戲充值全靠父母親給。如果給了他們權利,那就像開了個無底洞,很多錢其實是父母辛苦打工所得,常常被未成年人在遊戲充值中揮霍而光。
-
10 # 棋盤街
應該禁止,但這個不是社會責任,應該是家長疏導,畢竟,未成年人父母是監護人。學校可以協助,給學生講遊戲的危害。
回覆列表
網路遊戲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對於未成年人來說,這種抗拒,往往是無效的。所以,近些年,呼籲禁止面向未成年的網路遊戲,呼聲一直居高不下,但鑑於遊戲本身對於人類發展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響應。
人們反對網路遊戲,往往是從遊戲影響學習、身體和思想這三個角度出發,殊不知,近些年,網路遊戲充值的問題,引發了大量的關注。
比如,今年4月,海南文昌一名孩子給網路遊戲王者榮耀等充值,花去了2萬多元!
還有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疫情期間上網課,為了打賞網路主播,花去了1萬多元(見下圖)
今年5月,一個初三女孩在《龍族幻想》中充值超6萬元,被家長髮現後跳樓自殺!
由於未成年人整體上對於金錢,缺乏概念,一旦玩遊戲上了癮,很難對自己進行控制(有些成人都不能控制),那麼,我們能否採用禁止未成年人網遊充值呢?
個人認為,對於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
一是網管部門:對網路遊戲重置埠進行全面清理,對那些誘惑性高、隱蔽性強的充值遊戲開發商和運營商,予以處罰。筆者是不玩網遊的,偶爾會下幾盤棋,結果有一次,一個介面彈出來,不小心點了一下,就扣我5元錢——不客氣的說,這就不叫充值,而叫做搶錢了至少也是騙錢了!
二是法律部門:無民事行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處理經濟事務上,有一定限制,需要依法予以保護。我們知道,幾歲、10來歲的孩子,往往屬於無民事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一旦觸及了超過其認知的民事行為(比如充值、打賞等),依法應予作廢。
三是各個家庭:要管好手機、管好錢包,最好設定支付密碼,避免孩子誤操作,造成經濟損失。不客氣的說,有些家長,出了問題就找對方的原因,絲毫不考慮自己在這件事情中的過錯。比如上述的充值案件,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玩,如果家長做了防護,又豈會出現這種問題?
個人認為,對於這樣的家長,本身就存在不稱職的一面,還是應當予以適度的懲罰,以儆效尤。
總之,單純的禁止,並不合適。畢竟,遊戲是人的權利,遊戲商也要從技術上堵住未成年人玩充值類遊戲的漏洞,不能夠鑽進錢眼裡——真正的大企業,必須是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否則,賺再多的錢,也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