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看客28袁緒球

    人類失去文字,便失去文化,沒有了交流的工具。所謂的法律,科技,進步,一切一切的文明成了無根之木,無水之魚。社會會處在原始矇矓之中。

  • 2 # 南小朝沒有詩

    假設有一天,人類失去了所有文字,我們所創造的璀璨文明有很大的可能會倒退甚至是沒有文字理性的規範人類可能走向滅亡。

    在隱隱約約的大海深處,那裡有著我們的源頭由來,一起去那遠古的靈魂深處,去探尋文字記憶的由來。

    在遙遠的遠古時代一位賢達的老者坐在篝火旁,給眾多的年輕人講述著他們出生之前發生過的故事。老人所積累下來的東西, 成為年輕人記憶的一部分,然後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這個過程終他們會記得很多發生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人物,可是純粹的肉身的記憶卻很容易消散,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以及滿足人類更深層次的需要。

    為了表達溝通、交換物品、記憶事件,中國古人使用過“結繩記事”“物語”。以及後來傳說中的倉頡模仿鳥的足跡創造了字的筆畫。後來他又根據龜紋、蟲蛇、黍稷、山川、草木等的形狀或動態,創造了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

    在我們既定思維當中健康和生命為上,疾病和死亡為下,當聖經中拉撒路被耶穌從墳墓中喚醒復活時,人們紛紛驚呼他起死回生了。這種空間隱喻是同我們的肉身與生俱來記憶。

    如果說「肉身的記憶」是我們的內在感知,那麼文字記憶則是我們外在表現形式。

    一個人文字底蘊深受前人文字的薰陶,(腹有詩書氣自華麼)燦若星辰的天才,聆聽心靈的默想,憑直覺和敏感,憑著對前人文字記憶的傳承。他們是寫出完美開場的納博科夫(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敲三下,洛、麗、塔。精巧的結構”,如詩的韻律中將人名,書名和小說情節一併沉浸於聲色中。

    是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

    結語: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而作為思想的載體文字,你認為文字消失之後人類將會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葵扇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