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智成功

    所謂的財富自由並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標準,還會隨著時間變化水漲船高。

    簡單的財務自由是投資理財收入足以支付家庭日常消費,無需工作。對於一線城市居民來說,有房有車無貸款的情況,有1000萬元足以財富自由,但是放到農村,有一間普通的房子,有50萬元存款,就可以說是財富自由了。

    農民消費水平低,老兩口一年花費1萬元左右,理財收入能達到1萬元就可以滿足需求,當下30萬元即可滿足需求。再有一筆存款的話,生病也有錢醫治,20萬元就行,因此50萬元對只有兩位老人的農村家庭就算是實現了財富自由。

    依然是農村,如果有子女要養育,還要買房買車,考慮到很多縣城的一套房就要七八十萬元,子女花費也不小,200萬元也許更現實。

    資產能代表財富,但是可支配的存款才更能說明問題。

    一線城市有三套房,都揹負房貸,租出去兩套還不夠還貸款,空有1500萬元淨資產依然談不上財富自由。

    房子不是想賣就能賣,甚至有些時候想租也未必能租出去,一旦房價下跌,固定資產也有可能變成負資產。顯然,建立在偏高估值上的資產,並不能作為財富自由的衡量標準。

    考慮到房子是居民家庭最大的支出項,因此財富自由不能繞過房子這一話題。

    假如在一線城市有房子,貸款已經還清,家庭年支出只有10萬元,那麼當下有300萬元就可以說是財富自由。考慮通脹因素的話,500萬也夠了,算上房子市值600萬,總共1100萬元就算是實現財富自由。

    同樣是一線城市,如果家庭年支出50萬,則財富自由的標準就要上升到1800萬元以上。

    二三線城市也是同樣的道理,看看一套房的價格,再看看每年的消費情況,總體而言500萬元左右在當下也算是財富自由了。

  • 2 # 90年的銀行小職員

    財富自由,是所有追求的目標,併為之奮鬥一生。

    財富自由就是不用主動工作,也能維持自己的生活。

    有多少資產才算財富自由

    胡潤在2018年公佈了財富自由的門檻:

    一線城市2.9億,二線城市1.7億。

    我覺得這個資料不準確,而且不能普遍適用。

    比如一線城市的前十大首富沒有2.9億嗎?他自由了嗎?還是每天要努力賺錢,還各方債務和企業流動資金。

    財富自由還有一個通用公式:

    財富自由資產=年支出*25。

    假設你只需每年支出10萬,那250萬元資產對你來說,就是財富自由了。

    但是這樣也太不科學了,而且忽略了每年的通貨膨脹。

    然後還有一個財富自由指數公式:

    財富自由指數=被動收入/支出*100%

    當財富指數大於1,就是財富自由了。

    所以被動收入要多,日常開支要少。

    簡單說,就是你每年的被動收入大於你的支出,你就是財務自由了。

    具體多少,就因人而異了。

    被動收入如何來

    被動收入又稱為睡後收入,是大家最喜歡的。

    這裡就要了解什麼是資產?什麼是消費。

    資產是可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或者資產的保值增值。

    消費是可以享受它的服務(出行、美食、玩樂等),無法保值的。

    所以要儘量提高自己的資產,減少自己的消費。(商家就是要大家多消費,它好攢錢)

    被動收入=資產*年收益

    可能大家有同等價值的資產,但是彙報率不一樣,導致被動收益不一樣。

    假設ABC三人都在廣州生活,個人年支出為10萬元。

    A有300萬的定期存款,一年定期收益為1.2%,收入為36000元。

    B有300萬的房產(廣州70方)出租,一年收益為1.6%,收入48000元,一年後還可以升值。

    C有300萬的大額存單,一年收益為4.5%,收入135000元。

    還有其他優質公司股權,基金等就不舉例了。

    大家覺得誰實現財富自由呢?

    有資金時,要選擇收益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資產。

    風險承諾能力強的,可以購買股票、基金等資產,收益高風險也大。一些好的資產,年收益可能有30%以上,前幾名的有100%以上。基本30萬投入,年收益就要30萬。

    資產從何而來

    大家都想要資產,但不會從天而降幾百萬上千萬啊,福利彩票也不是期期開一等獎。

    所以先通過主動收入,購入資產轉化為被動收入。

    一是提升自己能力,提高主動收入

    要麼主業收入提高(升職,多業績等)

    要麼副業收入提高(兼職,自媒體等)

    二是減少消費,儲蓄資金

    其實許多消費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可以買3000多的手機或電腦之類(不壞不換),就沒有必要買上萬的。還有旅遊、和朋友宵夜啤酒相互吐槽之類,好多可以省下來。

    減少消費,不僅可以省下資金,還可以省下時間,提升自己,提高收入。

    三是多少資金都可以購買資產,不要閒置

    許多人可能覺得幾千、幾萬買不到什麼,就一直放在銀行活期或者支付寶,閒置不用。

    哪怕你做個三年定期(3.75%左右收益),也比閒置強

    可以買個基金,買個理財,存個定期等。

    財富自由很難很難,但不要就此放棄了努力,

    可以通過自己努力,實現菜市場自由、奶茶自由、車釐子自由、旅遊自由等。

    每年多幾萬被動收入不好嗎,不香嗎?

    所以加油吧,努力提高主動收入,提高被動收入轉化率,提高資產收益率。

  • 3 # 虎課談保險

    想要財務自由,得存多少錢?實際上可以用一個公式來量化:財務自由所需最少資產量=家庭年開銷/4%。就是通過投資資產,每年從總資產裡提取不超過4%的金額用來支付生活所需,能一直迴圈下去。就如一年開銷20萬,那麼500萬就實現了基礎的財務自由。不要再用一句話作為財務目標了,你需要給自己量化出一個數字。

  • 4 # 悅享財經

    財富自由,不以錢的多少為標準,而以人的追求相關聯。如果以現在的社會現狀硬要說個財富自由的標準,那就是:收入大於兩倍支出。

    錢多不代表財富自由,有的人腰纏萬貫,但財富並不自由。

    錢財有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有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有的富人把財產投在股票上,真到用錢的時候不能及時賣出,因為賣了可能就虧了,所以不能賣,財富不自由,這是流動資產和浮動收益;有的人身價多少億,身下公司十幾個,但是這不全是固定資產,也不是實際擁有的財產,他們能拿出幾個億財富去用嗎?恐怕很難。

    為什麼有的人認為只有錢多才能實現理想中的財富自由呢?恐怕和自己的追求有關,追求越多,實現財富自由的錢就越多,自然也就很難實現,所以我們要限制自己的無理追求,像買幾套房、買輛頂級名車、想去全世界一月遊就不要想了。

  • 5 # 華夏1j9

    簡單說,財務度≥1。所謂財務度等於1是指一年的資本利得收入正好完全覆蓋當年的支出。

    財務度等於1,這是滿足最基本的生活...比如,一年支出6萬,年化綜合收益率為10%,那麼需要有存款六十萬;但一年支出是10萬,那麼需要有存款100萬...根據年度支出、收益率計算應準備多少存款...

    若想不工作或失業後,生活又過的有品,財務度≥6。

  • 6 # 水火木木

    財務自由是指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錢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另外資金的收入結構不能太單一,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

    胡潤研究院在《2017年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提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具體數值:一線城市需要達到2.9億元,二線城市需要達到1.7億元。現在2020年,過去了三年,但是實際上也不能光用金錢衡量財務自由,還有你的消費程度,資金結構,資產增值速度等,都有關係,如果你很會掙錢,又很會過日,或許你沒到資產過億也覺得生活很輕鬆愉快,我覺得那也可以算是一種單純的財富自由吧[玫瑰]

  • 7 # 周花

    你也許是牛肉麵的財富自由、也許是房子的財富自由,也許是旅行的財富自由。

    然而最後,你會發現,當滿足了牛肉麵的財富自由後,你就會想再上一層樓,然後,等你達到了上一層級的財富自由後,就會想再上一層。

    等你滿足了旅行的財富自由後,你還會想要奢華旅行的財富自由,你可能還會想著要去火星上兜一圈。

    可見,財務自由是永遠都沒有止境的,它是你永遠都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 8 # 從誡

    財富自由是指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錢做你想做的事。達到多少淨資產以上就是財務自由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從本質上看,每一個人唯一稀缺的是時間。

  • 9 # 琅琊榜首張大仙

    財富自由這個東西真沒有一個必然的標準,一切看自己的心態和想法!

    對於資料來說,一線城市達到2億多才是財富自由,新一線在1.5億以上,三四五線為5000~8000萬左右的資產吧。

    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達到。

    如果你覺得這個不準確,那麼不如試試下面的方法。

    馬斯洛把財富自由分為9個段位,分別是:

    1、菜場自由;

    2、飯店自由;

    3、旅遊自由;

    4、汽車自由;

    5、學校自由;

    6、工作自由;

    7、看病自由;

    8、房子自由;

    9、國籍自由;

    段位越高,那麼財富自由的等級就越高。

    目前來看,所謂的有錢人應該是停留在工作自由。

    而所謂的富人應該是停留在房子自由;

    那麼所謂的富豪,應該就是國籍自由了吧;

    我有一個朋友,住在上海。

    家裡只有3套房,單身!

    一套自己住,2套出租。

    每個月10000多元的房租收入,不工作,在他眼裡,他自己就是財富自由了。

    年齡越大,你就會發現,財富自由算得了什麼?

    身體健康才是本錢。

    因為健康是1,財富是0,如果前面的1倒下了,那麼後面再多的0都沒有價值。

    所以,不要年輕的時候為了賺錢而透支身體。

    老了你會發現,再多的錢,甚至財務自由,都買不回健康的身體。

    還是要在保證健康的情況下,多賺錢,爭取早日達到財富自由!

  • 10 # 李先生有夢想

    有多少資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說出來可能會嚇你一跳,根據胡潤研究院2018年的報告顯示,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門檻是1.3億元,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分別是8000萬元和6000萬元,看到這組數字,絕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用翻自己的賬戶就知道自己一輩子無望,但其實還沒完,在擁有萬億資產的人群中,認為在一線城市擁有3.2億元才是跨入財富自由的標準門檻,越富有的人財務自由的門檻會越高。有些人可能會認為,3.2億元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沒準過幾年我也能擁有3.2億元跨入財富自由的行列,那麼李先生可能要給有這樣想法的人潑一潑冷水,根據2017年的報告顯示,當時認為擁有2.9億元就能跨入財富自由的門檻,僅僅過了一年,門檻就提高了3000萬,物價上漲和通過膨脹對財富的稀釋不容小視,再過幾年,財富自由的門檻可能還會提高。

  • 11 # 海哥大盤分析

    個人或家庭財務自由,這個是有定論的。《新經濟下的財富管理》一書中有介紹過一個公式:“在100歲之前,要保證有90%以上的概率不會缺錢,提取比例應當介於4-4.5%”。

    換句話說,我們個人或家庭當前每年穩定支出10萬,那我們就需要手裡至少有250萬的資產。用這個可以大體計算一下自己當前需要多少資產才能接近財務自由啦。

    當然,每年的支出也是會提升的。過去幾年,國內的人均消費性支出增速大約是8%,比如說一個家庭穩定年支出10萬,那30年後,大約需要每年支出100萬,那就需要2500萬的資產了。

  • 12 # 股裡濤金

    自由?分身心兩種自由。身體自由,看對物質的需求,而定手上可支配的物質多少。心態自由,則看有多少東西能放的下。

  • 13 # 結緣帳本

    財富是否能實現自由,要看一個人的需求有多大,如果一個人的需求超遠超於當下水平,他的生活是一種奢侈的生活,那麼再多的錢都花不完,可是如果只是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話,一套房一輛車,再加上一存在銀行的1000萬存款就足夠了,哪怕是坐吃山空,掙1000萬存款,也夠吃60年左右。

  • 14 # 佗佗之羽

    十萬元,貧困戶,

    百萬元,剛起步。

    千萬元,不算富,

    一個億,甭咋呼。

    十個億,只是數,

    百億翁,隔夜沒。

    千億帝,自由去,

    萬億妖,蒼生妒!

  • 15 # 386旅獨立團李雲龍v

    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大約都在2%-3%之間。假如一個家庭的年度開支是10萬,那 麼如果擁有330萬-500萬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可支配淨資產,就相當於跨過了財務自由的門檻。

    如果家庭的年度開支增長10倍,達到100萬,那麼對資 產的要求同理也增長10倍,在數千萬的級別。

    考慮到2%-3%是一種無風險的收益率,而實際中高於此的收益率並不鮮見,門檻稍稍降低也是可以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再次加熱為什麼會很鹹,那實際的鹽含量有沒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