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笑笑生
-
2 # 明離子
從周朝到明朝初中期,王的冊封是嚴格按照冊封者封地來命名的,即使到了後來的封而不建,也是享受該封地賦稅的一部分。
戰國的齊楚韓趙燕魏秦的諸王就不用說了,指的都是封地國家所在地。
明朝的朱棣,在靖難成功前就是被封燕王,他的封地在燕地,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
也有例外,比如還有他的弟弟寧王朱權,本來一開始封地是大寧,後來被哥哥朱棣裹挾造反,成功後,朱棣不放心再讓他回到兵強馬壯的大寧,所以寧王被改封在了南昌。
不僅如此,公侯伯等爵位,在中國封建社會早中期,都由明確的封地食邑的名稱而命名的。
明朝末期,出現了非封地的王爺名稱,比如福王朱常洵,,就是皇帝對他有祝福之義,但他的封地和“福”沒一點邊,類似的還有信王,後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也不是以地名封王。
如果說,不以地名命名王在明朝只是個例,那麼到了清朝,就成了慣例。
清朝封王,命名大體來自以下幾點:
1.品行資質
比如,多爾袞被封為睿親王,是因為這傢伙從小就機靈點子多,歷史事實證明,他確實是老狐狸式的人。
再比如雍正皇帝,被康熙封為雍親王,“雍”有平和,團結之義,在康熙眼裡,雍正爺是比其他兒子更能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2.因功績封王
其實就是說的三藩異姓王,比如吳三桂被封平西王,是對他替滿清賣命,收復西南地區的肯定。
不過狡兔死,走狗烹,三藩被平定之後,再也沒有因為戰功而封王的異姓王爺。
一般來說,皇帝封手下的人王,是有些考慮的,主要有三點
第一,是透過封地,地理位置決定封什麼王,如秦王,封地大概在陝西,魯王,封地在山東,趙王,封地在河北。
第二,是根據被封王的人的特點,如順義王,大約是前朝或敵對勢力投降過來的人。靠山王,這人應該是功臣勳貴。睿親王,這是根據他所作所為的諡號封王的。吳三桂的平西王,本來是明朝崇禎皇帝封的平西伯,希望他平定西邊的農民軍,清朝為了籠絡他,直接給他封了平西王。
第三,是皇帝對這個人的期望。如清朝的恭親王是咸豐皇帝的弟弟,咸豐帝希望他倆“兄友弟恭”,由此有了奕訢成了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