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北京來說,冰庫衚衕、冰窖口衚衕等都是熟悉的名字。這些衚衕因作為清代以來貯藏冰塊的窖藏所在地而得名,有些冰窖甚至使用到電冰箱出現以後。中國貯藏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遠,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記載。詩中所說的“凌陰”就是相當於冰窖一類的建築。
在後代追述記錄周代制度的《周禮》中,也有專門負責管理儲冰事務的“凌人”一職,“凌人”主要負責在冬季將冰C藏到“凌陰”中,等到夏天再取出使用。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凌陰”遺址位於陝西鳳翔,是春秋時期秦國修建的。此處“凌陰”遺址的最大C冰量為190立方,根據《周禮》上記載的消融比例,到夏天時此冰窖也能提供至少65立方的冰塊。
在戰國七雄中,南韓、燕國、楚國的國都中都發現有用於冷藏或者貯冰的設施。後代又逐漸將藏冰的設施與地上建築相結合,設計出帶有“集中空調”的殿堂。在洛陽漢魏故城中就發現了一處被推測為帶有冰室設施的建築遺址,該遺址設計獨特,下部有用磚砌築的規則圓形“冰室”,並有用於藏冰入窖和排水的設施。
“冰室”外包25米X25米方形夯土高臺,並出土有磚、瓦等遺物,推測高臺上原來應有建築,建築的地板上可能有與“冰室”相同的冷氣通風口。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稻草遺蹟,應是用於“冰室”的隔溫。根據《永樂大典》卷9561中所載北魏宮城的古圖,與此處遺址相當的地方繪有“清暑殿” 一座。
可見這應是當時皇家用於消暑的宮殿。
對於老北京來說,冰庫衚衕、冰窖口衚衕等都是熟悉的名字。這些衚衕因作為清代以來貯藏冰塊的窖藏所在地而得名,有些冰窖甚至使用到電冰箱出現以後。中國貯藏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遠,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的記載。詩中所說的“凌陰”就是相當於冰窖一類的建築。
在後代追述記錄周代制度的《周禮》中,也有專門負責管理儲冰事務的“凌人”一職,“凌人”主要負責在冬季將冰C藏到“凌陰”中,等到夏天再取出使用。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凌陰”遺址位於陝西鳳翔,是春秋時期秦國修建的。此處“凌陰”遺址的最大C冰量為190立方,根據《周禮》上記載的消融比例,到夏天時此冰窖也能提供至少65立方的冰塊。
在戰國七雄中,南韓、燕國、楚國的國都中都發現有用於冷藏或者貯冰的設施。後代又逐漸將藏冰的設施與地上建築相結合,設計出帶有“集中空調”的殿堂。在洛陽漢魏故城中就發現了一處被推測為帶有冰室設施的建築遺址,該遺址設計獨特,下部有用磚砌築的規則圓形“冰室”,並有用於藏冰入窖和排水的設施。
“冰室”外包25米X25米方形夯土高臺,並出土有磚、瓦等遺物,推測高臺上原來應有建築,建築的地板上可能有與“冰室”相同的冷氣通風口。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稻草遺蹟,應是用於“冰室”的隔溫。根據《永樂大典》卷9561中所載北魏宮城的古圖,與此處遺址相當的地方繪有“清暑殿” 一座。
可見這應是當時皇家用於消暑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