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順天理憑良心
-
2 # 慧眼慧心
隨著人的不斷學習與生活閱歷的增長,加上對世界思考,人生的態度是在不斷變化的。我的價值觀決定了不會選擇流浪。
-
3 # 不醉繁華不醉君
這個問題確實可以做個大膽的假設。所謂換位思考,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這個流浪26年的人是我,應該就不會有“流浪大師”沈巍這出鬧劇了。
“流浪大師”之所以火爆,成為很多人炒作的物件,因為他身上有很多吸引人的標籤,諸如博學多才、有個性、不隨波逐流、垃圾分類倡導者、流浪26年。所有的標籤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就產生了話題性,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想不火爆都難。
所謂偶然之中伴隨著必然。流浪大師身上標籤是前提是基礎,個性化自媒體時代的需要是引線。“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就這樣流浪大師被火了。
換作流浪26年的人是我,最重要的標籤“博學多才”不具備,所以這出鬧劇就不會發生。我只會像眾多的流浪者一樣,最後默默無聞的不知道消失在哪一個沒有人知道的角落。
-
4 # 老曾950
一個有學問的人不應該去撿垃圾,浪費知識是最大的罪人,有才華為祖國做貢獻才是正能量。讀書有知識不用,讀書有什麼用,負能量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懂,吹牛逼上天,屁都不是,用鋼板一噸做臉皮都不厚。
-
5 # ZhangX818
26年以前流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如果是我可能就會平平淡淡,不被人所注意。“流浪大師”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說他只是喜歡撿一些有用的東西,所以被大家覺得他是腦子有病,甚至被領導辦了病退。但是他還是積極樂觀的生活,繼續自己的生活,每天撿著一些自己覺得是有用的東西。在這樣一個流浪漢的口中每天聽到的卻是企業治理等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他說他只是喜歡這樣的生活,喜歡平淡安靜。可能我也是這樣吧,如果26年前流浪的人是我,26年過去了,我想要的也只是平淡安靜。
-
6 # 酒盡客亦醉
事來心始現,假設和演習就等於實戰,沒有發生過的事對結果的預見都是猜測。環境改變一切,因為時間環境的不同此時彼時的心態當然不同。所以沒有正確答案。
回覆列表
26年前我開始流浪,搬五十多次家,再窮也不坑害別人,不做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國家的事情,這麼多年還幫助很多人。只有一個信念: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