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45526988593

    中藥顆粒一般分為三類:

    1,複方顆粒。大約就是想你家裡熬藥一樣,把配好比例的中藥飲片放在一個大鍋裡熬呀熬,1煎2煎3煎之後把藥湯兌在一塊濃縮,然後加入輔料(澱粉蔗糖糊精等)製成顆粒,按劑量分成小包賣給你。

    2,配方顆粒。每一味中藥按照1裡面的過程單獨提取並製成顆粒,按提取比例換算之後(比如1g顆粒是由5g飲片製成的),按照醫師處方稱量並混在一起,包成小包給你。

    3,成分顆粒。配方顆粒中一味或多味或全部藥材,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代換掉,比如黃芩,就給你加提純的黃芩苷,黃連就給你加提純的小檗鹼等等。療效1>2>3,複方顆粒最優,配方顆粒其次,成分顆粒最差。複方顆粒按照工藝,是最最最接近湯劑的,唯一可能的變數就是輔料的影響(其實微乎其微)。配方顆粒缺少了很多藥物間相互反應(比如姜附配伍增效減毒,就是煎煮過程中,藥物成分之間發生了相互反應),使得很多配伍失效,而且忽略了先煎後下以及不同成分在不同環境下溶出曲線不同的問題,導致經常出一些醫師都無法預料莫名其妙的問題(無效甚至出事故)。成分顆粒更差勁。因為一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太多太多了,幾乎每種成分都有效(就連水提醇沉的多糖和鞣質,都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其功效),所以單獨使用一種或幾種已知的“有效成分”根本無法替代原藥材。成分顆粒不僅忽略了藥物間相互反應,甚至忽略的大量藥物成分在人體內的拮抗協同多向調節的作用。完全背離了中藥方劑的組成思路。⋯⋯⋯⋯⋯⋯⋯⋯⋯⋯⋯⋯⋯⋯⋯⋯⋯⋯即使是這些裡面最靠譜的複方顆粒,效果和飲片湯劑比起來也是天壤之別。主要原因是:1,廠家因為各種原因(安全,責任,政策等)擅改方劑配比,擅改使用的炮製品品種,甚至擅改藥材。2,不能針對患者個人實際身體狀況,靈活調整配方,導致個體效果不佳。3,總體劑量偏小(怕出事),顆粒說明書上的推薦劑量,一般是醫師開出湯劑劑量的1/5~1/10,太少了,難以奏效。

    4,由於各種原因(政策,安全,盈利能力),真正能夠一擊有效的方劑幾乎沒有藥廠做。要知道,中成藥企業的盈利重頭在西醫醫院——西醫開出去的平安小中藥比中醫多海了去了~~~真弄個需要準確中醫辯證的高風險處方藥,沒有西醫敢開出去,藥企得賠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喜歡直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