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臺美大小事

    “和”這個字在我們的書面語與日常口語中,是個高頻率出現的漢字,同時也是一個發音非常多的漢字,根據《新華字典》的權威解釋,“和”字有5種發音,(1)hé(二聲,音“河”),比如說“你和我”;(2)hè(四聲,音“賀”),比如說“和詩”;(3)huó(二聲,音“活”),比如說“和麵”;(4)huò(四聲,音“貨”),比如說“和藥”;(5)hú(二聲,音“胡”),比如說打麻將“和了”。也許正是因為“和”字發音多,且每一個發音都代表不同的語義,因此在使用上成為高頻字。

    不過“和”這個字在現今社會里的標準發音其實還有第六個發音,那就是臺灣地區的民眾都將“和”讀成hàn(四聲,音“汗),比如說“我和我朋友一起出去“,這句話裡”和“字的意思跟”和(hé)“是相同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臺灣地區會把“hé”讀成“hàn”呢?

    民國時期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著作的《語言問題》一書裡就曾經提過,老北京人在北京話裡頭就有把“hé”念成“hàn”,而且也還有發“hài”音的時候。此外,許多學者在關於語言方面的著作,比如《北京話單音詞彙》《北京土語辭典》《漢語方言概要》等中,都列出過“hàn”的發音情況。

    但這個北京方言發音怎麼會跑到臺灣去了?其實是因為曾經在臺灣電臺擔任“國語讀音示範”的齊鐵根先生是位老北京,他每日清晨7時會播講國語讀本、國語會話,國民學校國語、常識、歷史等各種課本內容,匡正語音。當時的學校教師現聽現學現教,使廣大的學生也能及時學到國語,學習標準的國音,使得連詞“和hé”讀成hàn(“汗”)音在臺灣廣為流傳,所以才出現如今臺灣民眾普遍使用“hàn”來代表“h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移民購房要注意那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