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代郡李牧

    成功的方法千篇一律。失敗的方法永恆不變。

    一,將領水平。九江鄱陽湖一站全滅湘軍水師,至少說明石達開並不是庸才,但其也絕不是出色的將才。

    二,將領出走。因為石達開並沒有脫離太平天國自立,只有天王才能封王,故石達開並不能透過加官進爵來籠絡將領人心,故有將領後來離開石達開返回天京的事情。石達開後期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越來越少。

    三,沒有根據地。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無論兵器糧餉都無法穩定供給,特別是火藥等必需品。且招兵都是當地人,當時人民鄉土觀念重,故一但轉移非戰鬥減員嚴重。

    四,清朝已沒有起義初期的驚慌,各地官吏和將領已熟悉太平天國,戰事慢慢轉變為消耗戰,石達開所在並不是富裕之地,故慢慢拖垮,這也是李秀成進攻浙東和上海的原因。

    五,氣數已定。運氣真的很重要。

  • 2 # 遼河的黎明

    這樣的問題,要多說,可以寫一篇論文,我09年寫有一部長篇小說《我們的洪流》,當時,我面對的正是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今天在這裡,對上面提出的問題,如果要簡短扼要的說,就從兩點看,一,兵不在多而在精;當初從廣西一路殺出,才多少人,但是,基本都是兩廣的兵,同仇敵愾,如狼似虎,清兵聞風喪膽,那時候,洪流初起,所向披靡,而太平天國後期,不僅僅是石達開的隊伍是這樣,就是忠王李秀成,彙集13王,人數號稱43萬,洋槍洋炮,回救天京城,曾國荃不過兩萬人,可是,這些湘軍的頭領,都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們開始不行,曾國藩教授他們堅持,忍耐,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逐漸的,這些人都成了氣候,成了精!而補充的湘軍,基本都是湖湘子弟,專門招募樸實之人,經過訓練,漸漸成就了打不垮,拖不爛的隊伍!這就是打死仗,結硬寨,攻城,十破七八,守城,打不開,壓不開,為啥?這就是下面要說到的其二,二;太平軍所到之處,對百姓實行團營,男女分開,少壯分組,各歸各堆兒,這樣,從表面看,每攻佔一個城市,就能及其迅速的能組成幾萬,幾十萬的隊伍,旌旗招展,號角震天,可是,王爺兩千人,真正具有組織工作,軍事鬥爭才能的領導人和軍事將領屈指可數,況且,太平天國後期,大小將領講究排場,鬥志已經不那麼旺盛了!王爺們家眷隨軍,駐地要修王府,尾大不掉,軍兵雖多,未經良好訓練,人再多,直如牛羊上萬,怎敵熊罷虎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的夢想和自己的天賦沒有任何關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