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世清歡
-
2 # 暖暖的麥子
最近一段時間,在讀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的作品,你讀一遍根本讀不懂,需要回讀2遍,才能體會到他語言的魅力。因為王小波的作品裡,背景是在一個特殊時期,所以通篇的語調裡是帶著輕鬆的,又有點自嘲。但總是能一針見血的指出一件事的本質是什麼。他就好像是古裝電視劇裡穿越過去的一個現代人。
-
3 # 曼觀雲起時
讀王小波的作品,雖談不上有多大的觸動,但他的某些妙語,還是耐人尋味的。如:“深思熟慮的結果,往往就是說不清楚”。“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以及“假如你不走到牆外面來,就永遠不知道有這樣一些景象;假如你不走出這道牆,就以為整個世界是一個石頭花園,而且一生都在石頭花園裡度過。當然,我也說不出這樣有什麼不妥”。等等!
只對我私人來說,他的書教會了我許多東西。《我的師承》裡對翻譯和語言的看法,他對於文體的看法,通過他才瞭解了羅素、馬爾庫塞、卡爾維諾、奧威爾、莫迪阿諾(最後這個名字我第一次看到是《萬壽寺》裡)、《太平廣記》、維特根斯坦(這個名字我首次看到,也是從他一篇雜文裡),等等。但到最後,他最可貴的地方是:
《萬壽寺》結尾寫:
“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
王小波的小說如果有個主題,那就是:一直在寫智慧的遭遇、人的遭遇、人在異化世界裡的遭遇。王小波的雜文如果有個主題,那就是反覆告訴我們,理性、智慧、趣味這些東西是好的。他本人在不同篇目裡都說自己愛吃愛玩,還想化做天上的雲。他就像旁觀陳清揚與王二做愛的那頭牛一樣朦朧與純真。你能夠感覺到王小波是個奇異的人——但那不是因為他本身奇異。
到後來你會明白,那只是因為他過於正常,而與這個扭曲的世界反而格不入——看過《紅拂夜奔》的都明白。
雨果說到他理想的耶酥時說:“那還超越神——那就是人!”我想說的是,到了最後,王小波依然是一個正常的人,他一直倡導的並不太難,始終只是成為一個理性、有趣味、有自知之明的人。就像第歐根尼以及希臘的許多哲學家一樣:他是一個過於聰明、過於健康(主要指精神)、過於理性、沒有太被周遭異化,總之過於正常的人。
在黃金時代,王小波這樣的人可以信馬由韁的流浪和敘述。而在我們這樣的時代(或者,他那樣的時代)他才會顯得有些那麼奇妙和格格不入——就像王小波崇敬的那些詩人翻譯家,就像《黃金時代》裡與周圍格格不入的陳清揚和王二,以及《紅拂夜奔》里老了之後的紅拂。重複一遍《黃金時代》後記裡那段子:人們看到印象派畫家畫出紫色天空,便加以嘲笑。
而王小波之於我們的時代,就是那個明白真相,而且始終追尋藍色天空的人,是曾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第歐根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