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邏輯思維的開啟,算是知識付費時代的先例了嗎?
5
回覆列表
  • 1 # 金小魚的daddy

    羅輯思維,是標準的中心化集權式控制的業務驅動模式,所有的知識產品,都是精挑細選的,可以滲透主流骨幹,但無法覆蓋長尾,類似於高階精品店。

    能夠超越羅輯思維的,100%絕對是去中心化的,大眾參與創造,參與分享,參與消費的,能夠覆蓋長尾的知識付費平臺。

  • 2 # 孫洪鶴

    如果你能堅持100天,你就一定是精英;如果你能堅持一年,那你就是值得交的人:羅振宇

    如果說羅振宇是傻傻的堅持,命好,熬到了自媒體,也正好,他是知識型的自媒體人,引爆了邏輯思維,上線的得到APP,那麼,樊登的樊登讀者書則是有種“坐火箭的感覺”一下子就火了。

    樊登讀書會是2016年才上線,最早時只有樊登和身邊的幾個好朋友,以玩著-好玩的心態開始的,一人一萬元,就這麼玩著玩著就引爆了全國,內部經歷過二次小的內部創融,當時也是一個出個十幾萬,現在這些股東全賺了最低千萬的回報,樊登的模式成功就是會員-裂變這做的好。

    樊登和羅振宇相比,在個人品牌IP的影響力上沒有羅振宇強,創辦的時間也沒有老羅長,經歷的沉澱和付出,團隊成員的人數也沒有老羅多,樊登真是“一不溜神就成功了”。

    羅振宇是最早的知識型付費平臺的開創者,也是付出最多的一位,相比樊登的成功則更加輕鬆一些,所以,當知識付費被大眾認同之後,對後來者是更加有利的,也有更多的‘彎道超車’機會。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類似於前一段某某知識付費被質疑成傳銷的事件,用知識付費+返利-裂變,這種“急於賺錢,不顧吃相的人”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而這種人大量的存在,就會直接影響整個知識型付費的領域發展。

    知識付費時代,能超越邏輯思維的賺錢速度的肯定大有人在,能超過樊登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能擁有這二位的“人格化+堅持底限不變的”真不多,歸根到底還是:人

    所以,做為自媒體人和創業教育人,我向他們二位致敬,也很遺憾,我親身錯過了樊登的最好的投資機會,青山會聚會時,並有人提及,我們當時都沒有在意,然而不到半年後,樊登火了,我們錯失了最佳的投資機會。

  • 3 # 易家後廚

    邏輯思維是從喜馬拉雅火爆的,並且成為知識網紅變現的第一人吧。內容或者資訊是人接觸的最直接的東西。內容一直在變,從專業的記者,作家到網路寫手,從文字內容到圖文內容,從長內容到短內容,再到短影片,再到音訊,最後到富內容(文字,圖片,影片混合),內容在不斷變化,消費者的口味也越來越豐富,內容消費市場也是越來越大。在這個號稱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也始終逃不出二八原則這個圈子,也就是說20%的人賺取80%的利潤。邏輯思維這種形式只是適應一個階段的消費群體,像這種流行歌曲形式的內容,很容易被新的粉絲拋棄。所以,新時代的自媒體大王一定不是邏輯思維。時代早就英雄,邏輯思維也是找了多年才找到自己的變現渠道和方式,所以當新一代英雄出現的時候,一定又有了更新穎的自媒體玩法。

  • 4 # 科技浪潮

    是羅輯思維,他們出品的得到目前聚集了很多頭部資源,公司的理念和定位非常清晰,我本人就是得到的重度使用者,也在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個人覺得得到非常棒。目前得到最大的專欄就是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截止到我留言時訂閱使用者為214573人訂閱,這個數量還會不斷重新整理,真是標杆性的事件。

  • 5 # 初始值

    講真,目前來說,還沒有出現付費級別和規模大於“得到”APP的,也沒有超越《羅輯思維》的知識付費產品。

    在我的印象中,知識付費這個概念是從羅胖的《羅輯思維》那裡習到的,喜歡他的節目也是從影片時代開始,一直喜歡到現在的音訊版本。雖然很多人都說,這張文人的嘴就是很能忽悠人,沒有其它實用性,但我知道自己在節目組學到了什麼。

    一般情況下,人云亦云的人也不會喜歡《羅輯思維》這個節目。

    知識付費時代的確是顛覆了以往了知識分享觀念,它的發展也是隨著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快捷支付技術的發展而興起。這幾年來,隨著各大媒體對知識付費概念的認同和炒作,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大部分網友對知識付費的態度。

    前不久,咪蒙都開始涉入到了知識付費,足以說明這個行業正有著瘋狂的吸金能力。這些年,網際網路興起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付費形式,比如:

    有超過百分之55.3網友都消費過只是付費,甚至有超百分之66.3的人接受這種付費,這放在以前的網際網路環境下根本是不可能。

    在這樣的環境下,第一個嘗試線上做知識付費的人應該就是羅胖,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平臺就是得到APP,在這款APP上,聚集了很多大咖的課程。而最原始的《羅輯思維》節目雖然改成了音訊版本,但跟隨的人還是很多,訂閱量一直是穩居第一。可以說,羅輯思維的開啟,算是知識付費時代的先例。

    當然,這樣的訂閱量貌似也和它的價格才1元錢有關係。

    隨著得到APP的業績驚人,各大平臺也開始了知識付費產品的嘗試,現在來看,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內容APP都有付費產品,像什麼知乎LIVE、喜馬拉雅FM、網易雲音樂等各種音樂與FM軟體都有。

    基本的形式就差不多,付費-觀看內容,無他。不退款,也沒有售後服務。當然,知乎LVIE有嘗試過做不滿意7天內事情退款,最近咪蒙也說無效退款。

    其他平臺之所以很難做到得到APP和羅輯思維這種產量級別的知識付費產品,也和各大平臺自身發展的歷史與使用者人群有關。像得到APP這種,可以說大部分都是《羅輯思維》引流過去的,這一群使用者對知識付費是認可的,而且都是一些知識分子,對知識有著不一樣的態度,既有需求也樂意付費。

    而其他產品,半路出家,且不說產品做得怎麼樣,關鍵是原來那群使用者對這種突如其來的付費產品很不適應,就沒有這種太大的需求,也沒有說對付費產品很願意介紹。原來在這個APP上都是免費的聽節目,突然來了一批要收費的,當然不會那麼容易接受。畢竟,使用者習慣還是需要時間去改變。

    所以,短時間內還不大可能超越羅胖,羅輯思維。

    -

  • 6 # 江湖人小二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貌似是沒有可能的。

    作為《羅輯思維》的一名忠實使用者,從影片,到音訊下來的一整個“得到”體系的產品,給我的體驗就是越來越焦慮。

    真的,在羅胖的嘴裡,你會覺得書真的是可以有一萬種解讀。他一不小心就顛覆了你很多的認知。

    但是這些所謂的“知識”是否真的就是實用的呢,我們學了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嚴伯均的西方藝術課,胡軍老師的矽谷來信……那麼多的知識,資訊,又有多少是我們實用的呢?

    或許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的是:學的越多,自己的實際能力卻跟不上,最後自己只會越來越焦慮。

    畢竟這種經由別人的大腦消化過後的知識,僅僅是透過他們傳達給了我們,卻沒有我們自己的思考。因此,這會讓我們越來越難以分辨,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知識)。

    當然羅輯思維的成功,就證明了,羅胖賣的“知識焦慮”確實還是有人買賬的,而且還很多。或許很多人是看到了羅胖的真誠與可愛的吧,當然我也是挺佩服羅胖的啦。

    如他自己所說“我就是一個商人,商人賣賺錢”這天經地義的事啊。我們無可責難。只是想告訴想上進,又勤奮的年輕人,在付費前,還是得自己想想:這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真正熱愛,且實用的東西,否則,需謹慎啊!

    畢竟賺錢不易,花錢也要花在刀刃上不是??

    哈哈,不要誇我,我就是這麼機制的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歐洲用什麼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