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物誌
-
2 # 走遍世界那麼大
我的個人意見是一般由銅幣,銀幣,金幣組成。在國王的名義下也可以開支票來支付大面額交易,但這是王宮工作人員和領主貴族的特權。貨幣的基礎是銅幣,100個銅幣相當一個一法郎銀幣,叫做“利佛爾”,價值為一磅白銀。3法郎面額的大銀幣“艾居”和10法郎面額的金幣皮司拖爾是常用的貨幣。其中,也有“雙艾居”,“半皮司拖爾”,“雙皮司拖爾”的貨幣存在。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名稱雖然不同,但面額相當,可以流通了
2、馬克是古代歐洲的貨幣計量單位,最初相當於8金衡盎司(249克)純銀,後來演變為半磅。 “馬克”作為古代貨幣單位名稱,曾通用於古代的歐洲西部地區,包括英格蘭。1192年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後,就是向神聖羅馬帝國支付了15萬馬克贖金後才被釋放。
3、19世紀時兌換率,1金幣= 1-2英鎊,1英鎊=1鎊白銀。
4、所謂的金幣,並非純金,成色並不足,甚至用銀金合金鑄造。
5、長什麼樣子就不好說了,可網路搜尋圖片檢視,有條件飛歐洲到博物館觀賞實物亦可。
說歐洲貨幣就得根據歐洲的歷史說起了,歐洲歷史比較久的國家有古希臘、古羅馬、日耳曼人、英國、法國、德國。
歐洲古代主要由多種材質共存成為貨幣,如琥珀金、純金、純銀、青銅,而其形狀各種各樣,有的是信仰的雅典娜,有的是具有神聖性的動指物如貓頭鷹、烏龜、橄欖枝,也有的印的國王的雕像。古羅馬和希臘時期的貨幣基本相似。歐洲古代日耳曼人沒有貨幣。他們之間的貿易以貨物交換為主。最重要的財產是牲畜。英國古代使用的是一種叫法辛的貨幣,材質應該是銅;和一種叫索維林的金幣
法國古代使用的是一種叫裡弗爾的貨幣,最初一個單位的裡弗爾相當於一磅白銀,後來7世紀中葉法國國王改革貨幣,將一磅白銀鑄造為第納爾的硬幣。這一時期歐洲主要流通的是一種叫蘇爾勒德斯的貨幣,價值大約是第納爾銀幣的12倍,因此又出現了後來被稱為“蘇爾”的硬幣。即一磅白銀(法國古斤)=20蘇爾=240第納爾(即一鎊=20先令=240便士)後來西歐國家的貨幣標準大多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德國古代的貨幣叫馬克,也是使用黃金材質。所以縱觀這些國家和中國的歷史,基本是由金、銀這種貴金屬來保障貨幣的價值,用銅這種常見的金屬來保障流通性,直到現在的紙幣和合金硬幣的出現。雖然各個國家的叫法和價值不盡相同,但是材質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