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娃娃

    基底節(basal ganglion)又稱基底核(basal nucleus),位於近大腦半球底部的白質中,是大腦半球深部最大的核團,它由紋狀體(corpus striatum)、屏狀核(claustrum)和杏仁體(amygdaloid body)所組成。紋狀體包括尾狀核(caudate nucleus)和豆狀核(1enticular nucleus)。而豆狀核又分為殼核(putamen)和蒼白球(globus pallidus)。尾狀核在頭端和腹側部與殼核連線,兩者合稱為新紋狀體,蒼白球被稱為舊紋狀體。舊紋狀體一蒼白球系統在鳥類動物中是最高的運動中樞,它與丘腦底核、黑質等有密切聯絡。新紋狀體,特別是尾核是大腦皮質發育的產物,它接受大腦皮質發來的衝動,並對舊紋狀體和丘腦底核和大腦腳的神經核發生密切聯絡和調節。

    豆狀核

    是由殼核和蒼白球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栗板,故稱豆狀核。蒼白球在豆狀核的內側部,借外髓板與豆狀核外側的殼核分開,而其自身又被內髓板分為外側與內側部。其寬闊的底凸向外側,尖指向內側。豆狀核的外側借薄薄的一層外囊纖維與屏狀核相隔。豆狀的內側鄰接內囊,其尖部構成內囊膝部的外界。內囊後肢分隔著豆狀核與丘腦,內囊前肢介於殼核與尾狀核頭部之間。故豆狀核的前緣、上緣和後緣都與放射冠(進出大腦皮質的重要傳導束所在處)相鄰。內囊由傳入大腦和由大腦向外傳出的神經纖維組成,是人體運動、感覺神經傳導束最為集中的部位。

    尾狀核

    外形側面觀略呈豆點狀,頭部膨大,突人側腦室前角內,構成側腦室前角的下外側壁。全長與側腦室的前角、中央部和后角伴行,分為頭、體和尾3部分。在前穿質的上方,尾狀核與殼核融合。尾狀頭借內囊膝部與後方的丘腦前端相隔;自頭端向後逐漸變細稱為體;沿丘腦背側緣並與丘腦背側之間以終紋為界,至丘腦後端轉向腹側形成尾部。尾部深入顳葉構成側腦室下角的上壁,並向前終於尾狀核頭的下外側、杏仁核的後方。進人中腦的大腦腳的內囊纖維,把尾狀核與丘腦分割開;內囊的豆狀核下部和外囊把尾狀核與豆狀核分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CP年檢是什麼,如何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