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最強的軍隊,毫無疑問是東晉時期的北府兵,沒有之一。
按照田餘慶先生的研究,廣義的北府兵始於兩晉之交,終於蕭齊代宋,最初是永嘉、建興年間由若干流民帥率領的軍隊。郗鑑以江淮流民充實北府兵,是最早以京口為基地的北府鎮將。其後以原籍北方的兵將為主組建,以京口為基地的軍隊皆稱北府,其間經歷了多次聚散。本回答所稱北府兵,專指由謝玄建立,最後被桓玄兼併的那支北府兵。
太元二年(377年),謝玄任兗州刺史,領廣陵相,出鎮廣陵。為防禦前秦,謝玄招募勁勇,組合原老北府宿將及各自所統兵士,較短時間就成軍。劉牢之任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打出了北府兵的名聲。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攻東晉,劉牢之率五千人赴洛澗,在前秦軍隊已經據險設防的情況下渡水徑擊,大破對方二萬人馬(《資治通鑑》記為五萬),殺獲萬餘,並陣斬敵將梁成。這一仗算是淝水之戰的前哨戰,在條件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以少勝多,體現了北府兵極為強悍的戰鬥力,打出了士氣和信心,為淝水之戰獲勝奠定了基礎。
隨後淝水之戰大獲全勝,北府兵作為主力,名聲更盛。謝玄死後,王恭掌北府,起用之前被免的劉牢之為將對抗掌權的司馬道子,兩次起兵清君側。不過第二次逼宮時劉牢之被策反,王恭被殺,劉牢之成為北府鎮將。
其後劉牢之率北府兵逼退長江上游的楊佺期、桓玄軍隊,平定盧循孫恩起義,軍勢大振。然而出人意料地是,在桓玄間起兵反叛時,劉牢之被朝廷派去平叛,在其最強盛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向桓玄投降,隨後被收奪兵權。劉牢之想反抗,下屬卻紛紛離散,絕望之下自殺。
劉牢之死後,北府舊將多被誅殺,軍隊則落入諸桓之手。而劉裕用來對抗桓玄的人馬,雖然是收集北府兵剩餘力量,但只有劉裕本人算北府舊將,兵則只有千人,實際上已經算是一支新的軍隊了。
晉朝最強的軍隊,毫無疑問是東晉時期的北府兵,沒有之一。
按照田餘慶先生的研究,廣義的北府兵始於兩晉之交,終於蕭齊代宋,最初是永嘉、建興年間由若干流民帥率領的軍隊。郗鑑以江淮流民充實北府兵,是最早以京口為基地的北府鎮將。其後以原籍北方的兵將為主組建,以京口為基地的軍隊皆稱北府,其間經歷了多次聚散。本回答所稱北府兵,專指由謝玄建立,最後被桓玄兼併的那支北府兵。
太元二年(377年),謝玄任兗州刺史,領廣陵相,出鎮廣陵。為防禦前秦,謝玄招募勁勇,組合原老北府宿將及各自所統兵士,較短時間就成軍。劉牢之任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打出了北府兵的名聲。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攻東晉,劉牢之率五千人赴洛澗,在前秦軍隊已經據險設防的情況下渡水徑擊,大破對方二萬人馬(《資治通鑑》記為五萬),殺獲萬餘,並陣斬敵將梁成。這一仗算是淝水之戰的前哨戰,在條件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以少勝多,體現了北府兵極為強悍的戰鬥力,打出了士氣和信心,為淝水之戰獲勝奠定了基礎。
隨後淝水之戰大獲全勝,北府兵作為主力,名聲更盛。謝玄死後,王恭掌北府,起用之前被免的劉牢之為將對抗掌權的司馬道子,兩次起兵清君側。不過第二次逼宮時劉牢之被策反,王恭被殺,劉牢之成為北府鎮將。
其後劉牢之率北府兵逼退長江上游的楊佺期、桓玄軍隊,平定盧循孫恩起義,軍勢大振。然而出人意料地是,在桓玄間起兵反叛時,劉牢之被朝廷派去平叛,在其最強盛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向桓玄投降,隨後被收奪兵權。劉牢之想反抗,下屬卻紛紛離散,絕望之下自殺。
劉牢之死後,北府舊將多被誅殺,軍隊則落入諸桓之手。而劉裕用來對抗桓玄的人馬,雖然是收集北府兵剩餘力量,但只有劉裕本人算北府舊將,兵則只有千人,實際上已經算是一支新的軍隊了。